李光滿冰點時評1298
又一令人痛心的訊息傳來。
12月15日,我國著名空間物理學家和空間天氣學家、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國家某專項工程首席科學家、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研究員張效信博士,因遭遇交通事故去世,享年62歲。
2007年4月,張效信博士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為中國氣象局特聘專家,其後他毅然放棄美國綠卡,全身心投入我國空間天氣事業建設與發展,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室主任、國家某專項工程首席科學家、世界氣象組織空間天氣國際協調組共同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空間天氣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張效信長期從事空間天氣相關研究工作,其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科技部863專項等多個重大專案,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是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業務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為我國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自主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技術與平臺研發、拓展空間天氣服務領域做了大量成效顯著的工作,為我國空間天氣業務走向國際舞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效信博士曾獲得中國氣象局領軍人才、WMO觀測技術系統委員會領導貢獻獎、WMO航空氣象委員會貢獻獎、子午工程專案建設優秀個人、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重要獎勵。
張效信遭遇交通事故去世的訊息不禁讓人想起2023年7月1日犧牲的重量級軍事戰略級科學家馮暘赫,也同樣是交通事故。
馮暘赫,我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國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獲得者,某重大工程專家組組長、某重點專案首席科學家,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專業技術上校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軍事戰略級專家。
馮暘赫主要從事強化學習、智慧博弈、智慧規劃、兵棋推演技術的研究,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專案3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4部。相關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中國指控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大學青年創新獎一等獎等獎項。”
據2022年10月17日“國防科大”公眾號的一篇通訊,我們得知馮暘赫的工作內容:
“凌晨2點,系統工程學院副教授馮暘赫從實驗室走出來,這是他和團隊成員在北京集中攻關的第3個月,也是夜以繼日除錯程式碼、最佳化策略的第85天。隨著模糊推理、運籌最佳化、博弈學習等核心演算法的成功研發,智慧博弈平臺2.0在全國兵棋推演大賽“人-機”對抗中大獲全勝,這次獲勝被外界評價為首次在專業化兵棋系統上實現了機器智慧戰勝人類優秀指揮員的突破。”
“時間追溯到2014年,剛留校的馮暘赫和導師一起去參加部隊重大演習演練。他們發現,傳統的任務規劃系統已無法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戰爭是時代科技的集合體,不僅要求武器裝備在物理對抗方面的先進性,更要求戰爭系統能夠有機融合人的智慧,佔領認知和決策的制高點。”
“馮暘赫一直以來研究的智慧任務規劃技術是急需突破的重點。在無數與科研為伴的漫漫長夜中,在無數次資料分析、演算法設計、實驗評估過程中,智慧博弈平臺1.0版本誕生了,該系統可有效利用不完全的態勢資訊,自動選擇規劃時機,前推決策分支,回溯行動風險,自動形成多個備選方案。”
“為了改變傳統規劃系統對人工先驗知識的強依賴,打造新一代具備自博弈學習的智慧規劃系統,馮暘赫帶領團隊持續半年封閉集中攻關。2021年,2.0版本的任務規劃智慧輔助決策平臺“出爐”,成功應用於軍委、戰區、軍兵種、國防工業部門的10餘個單位,支撐了我軍多次重大演訓演練活動,有力促進了智慧博弈領域的研究生態發展。”
馮暘赫的成果獲得的是軍隊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現在的空間物理學家和空間天氣學家、氣象學家張效信獲得的是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都具有極大的軍事戰略價值,張效信的研究或許與當前的氣象戰爭有著重大關聯,是未來氣象超限戰的關鍵領域。張效信和馮暘赫都是我國我軍戰略級專業人才,可馮暘赫卻在38歲時因交通事故犧牲,張效信也在62歲時遭遇交通事故去世,真讓人感到痛惜。
近些年還有其他幾位著名科學家因交通事故去世,其中有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植物分子生物學領域專家張大兵2023年因車禍去世,享年56歲。國家解放軍著名科學家,高尖端武器晶片研發小組領頭人,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教授陳書明2018年12月31日回安徽老家的路上,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終年57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副所長,探月工程的領軍人物羅崇泰2011年因車禍去世,享年47歲。
張效信和馮暘赫等重量級科學家先後因交通事故犧牲和去世,不禁讓人感到不安和憂慮,為什麼我國重量級科學家、特別是軍事領域戰略級科學家一再遭遇車禍去世?你相信這些都是偶然發生的事件嗎?細思極恐啊。
現在美國和以色列情報部門已經多次對伊朗核物理學家實施定點清除行動,伊朗革命衛隊領導人蘇萊曼尼、赴伊朗參加總統就職儀式的哈馬斯政治領導人哈尼亞等都被美國和以色列情報機構精準炸死,伊朗前總統萊希的飛機失事也十分詭異。12月17日,俄羅斯武裝力量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基裡洛夫中將在莫斯科居民樓爆炸中身亡。烏克蘭安全域性聲稱對基裡洛夫的死亡負責,顯然是烏克蘭情報機構和特種部隊所為。
這些都顯示,透過先進通訊、網路手段鎖定並獵殺關鍵人物已經成為新型戰爭的一種常用手段,對中國重量級科學家的獵殺也一定是美國等敵對國家和敵對勢力對中國發動綜合戰爭的一種手段,中國多名關鍵科學家詭異地遭遇車禍去世總讓人感覺有某種細思極恐之處,我並不相信這都是普通的車禍,而更像是某種精神策劃和組織的一次又一次對我國重量級戰略科學家的獵殺行動。
現在的中美已處於一種全方位綜合戰狀態,這種狀態既有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晶片戰、科技戰、產業鏈戰、金融戰,有美國組建的對華核威懾聯盟、有北約透過日韓進入亞太、有美國拉擾印度搞印太戰略,還有更多也更隱蔽的網路戰、輿論戰、認知戰、情報戰以及對中國高階人才的獵殺行動。美國對中國發動的是一場全面的綜合戰爭,在我們感覺不到的隱蔽戰線的鬥爭一定會更激烈、更復雜、更殘酷。現在中美之間無論是公開的鬥爭還是隱蔽的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狀態,如果現在仍不能認清這一點,我們一定會在對美鬥爭中犯大錯,吃大虧。
近期發生的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入侵我國地震網路並植入木馬、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入侵我國西北工業大學網路這些事件只是美國情報機構侵入我國關鍵機構、重要系統被發現和暴露出來的大量事件中的兩件,還有大量入侵沒有被發現,或者發現了沒有被通報。實際情況是美國對我國關鍵機構、重要人才的攻擊行動十分瘋狂。前兩年還有某網約車公司將大量在中國境內收集的重要資料提供給美國,這更給國外情報機構透過相關資料精準獵殺我國重量級人才提供了條件。對此,我們需要來一次全方位清理行動。
當前的國際形勢十分複雜和嚴峻,各國都在培養、爭奪具有戰略思維、對國家戰略安全具有重大作用的戰略級專業人才,對戰略級專業人才、重大專案總師、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的保護一定要高度重視,要啟動對這些重要且關鍵人才安全的保護計劃,應該給這些特殊人才專門配備國產汽車,絕不能讓他們使用曾向美國提供大量資料的某網約車公司的網約車,像馮暘赫這種研究戰爭中的智慧博弈、智慧規劃、兵棋推演技術的戰略級人才,像張效信這種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空間科技領域重量級專家,是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維護國家重大利益的優秀人才,培養出一個是相當不容易的,其犧牲和去世都會給我國國家安全、科技突破以及應對美國的軍事鬥爭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戰略級人才在維護國家安全、贏得大國競爭中的作用是怎麼說都不過分的。現在我們一定要從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和當前中美激烈鬥爭的大環境來看待戰略級人才的保護工作,特別是一些前沿科研專案的首席科學家、學科帶頭人、重大專案總師等一定要重點保護,絕不可有任何閃失。
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場特殊戰爭,一切都要以戰爭的思維來應對,只有這樣才能理解我們需要採取的特殊措施、手段和方法。美國及境外勢力在對中國的情報戰、認知戰、輿論戰、滲透戰方面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我們的應對也一定要慎之又慎,嚴之又嚴,最近發生的這些事絕不是小事,已經足夠引起我們高度警覺和警惕。
美國已經開始精心準備並正在進行對華戰爭,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絕不可沉迷於幻想、沉迷於和平、沉迷於仁慈、麻木和心存僥倖,戰爭已經來臨,敵人就在你我的身邊。
保護戰略級科學家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