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中國頂尖科學家意外死亡,引發擔憂!

圖片由pixbay提供
作者:純科學
來源:純科學
文章已獲授權
最近剛剛發生的一則交通事故引發大家高度的擔憂。2024年12月15日,我國著名空間物理學家和空間天氣學家、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國家某專項工程首席科學家、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研究員張效信博士,因遭遇交通事故去世,享年62歲。
這個事情發生以後,很多朋友微信給我,也有很多網友給我留言,問我是怎麼回事,是否背後存在什麼境外勢力的人為因素。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中國重要科學家,並且是帶有“涉軍”“留美歸國”等標籤的重要科學家遭遇車禍意外死亡。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起一年前的馮暘赫,出差到北京,在從北京機場到住地路上乘網約車,於2023年7月1日2時35分遭遇車禍當場犧牲。馮暘赫是國防科技大學戰略級的科學家,主要從事強化學習、智慧博弈、智慧規劃、兵棋推演技術、貝葉斯理論的研究,在指揮控制、智慧輔助決策方面取得重要創新突破。其研發的戰顱系統是中國軍事指揮系統的“超級大腦”。馮暘赫犧牲時僅僅只有38歲,正是發揮才能的黃金年紀,因此他的犧牲讓人極為痛心和惋惜。
這類事件還有很多,不完全統計如下:
  1. 2023年6月22日,著名植物學家,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專家,對水稻光敏性及轉基因作物特徵識別技術有獨到見解的‌上海交通大學張大兵教授因車禍去世,享年56歲。
  2. 2020年9月5日,西藏青稞領域首席科學家、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在阿里出差途中,不幸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逝世,終年55歲。
  3. 2019年6月14日上午8點57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濱在北京參加世界交通大會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0歲。世界交通領域最頂級的專家在參加世界交通大會途中因交通事故遇難,這不能不讓人深感唏噓。
  4. 2018年12月31日,尖端武器晶片研發領軍人才,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陳書明回安徽老家的路上,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終年57歲。
  5. 讓人深感離奇的是,就在陳書明遇難的同一天,另一名也是來自國防科大的專家、某積體電路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明也慘遭車禍,命懸一線。
  6. 2017年9月25日早晨5點至6點間,中國著名植物學家,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鍾揚,在去內蒙古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為民族地區幹部講課的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
  7. 2011年4月30日晚10時40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一O所副所長、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真空低溫技術與物理國家重點試驗室主任,甘肅省科技領軍人才羅崇泰,在出差返回蘭州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因公殉職,享年47歲。
  8. 2007年5月12日20時45分,著名生態學家,被稱為“中國紅樹林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廈門大學林鵬教授,因公遇車禍,經全力組織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6歲。
  9. 1991年5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世駿,在河北省豐潤縣境內不幸因車禍罹難殉職。
以上如此優秀和卓越的科學家,卻是因車禍離世,難免讓人難以接受。因這種死因過於突然和意外,很多人質疑是否會存在境外敵對勢力的人為因素。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的,當年錢學森就曾差一點被特務收買的菜農下毒,幸好被破獲。因此國家當年對錢學森的安保措施之嚴格,超過了當年對十大元帥的安保措施。
聯絡到國外發生的一系列已經確認或有高度跡象是人為因素的事件,更是不能不讓人擔憂。例如,以色列對伊朗的戰略科學家一再採用公然地手段暗殺,美軍採用軍事手段暗殺伊朗政府高官。這些暗殺不僅證據清晰——本身就是採用武器,而且當事方公開承認是其所為。
  • 2020年1月3日,美軍使用 MQ-9 “死神” 無人機發射 AGM-114“地獄火”導彈刺殺伊朗聖城軍的司令員蘇萊曼尼少將。
  • 2007 年 1 月 15 日,伊朗電磁學權威教授阿爾德希爾・侯賽因普爾,疑似遭摩薩德毒氣或輻射中毒,在設拉子死亡。
  • 2010 年 11 月 29 日,伊朗中子輸運核工程師馬吉德・沙赫里亞裡,被安裝在汽車上的炸彈炸死在德黑蘭,核物理學家和管理人員費雷頓・阿巴西遇刺受傷。
  • 2010 年 12 月 12 日,伊朗量子場論和基本粒子物理學家馬蘇德・阿里・穆罕默迪,被綁在摩托車上的遙控炸彈炸死在德黑蘭。
  • 2011 年 7 月 23 日,伊朗中子輸運物理學家達裡烏什・禮薩伊・內賈德,被騎摩托車的槍手射殺在德黑蘭。
  • 2012 年 1 月 11 日,伊朗研究用於氣體擴散的聚合物膜製造的教授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被安裝在汽車上的炸彈炸死在德黑蘭。
  • 2020 年 11 月 27 日,伊朗核計劃負責人、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被遠端控制機槍射殺在達馬萬德。
  • 當地時間2024年9月17日下午3點45分,幾千名黎巴嫩真主黨骨幹成員配帶的BP機突然大面積發生爆炸,此後又有一系列通訊裝置爆炸案發生。此事件共造成大約39人死亡,約3000人受傷。
  • 就在張效信博士遇難之後2天,當地時間12月17日,俄羅斯武裝力量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三防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裡洛夫中將及其助手當天在莫斯科的一起爆炸中遇襲身亡。俄方已將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
在美國,也發生很多眾多重要和關鍵人物,也包括很多中國籍的科學家莫明其妙的自殺身亡等案例。
談到這裡,讀者可能會認為我傾向於認定中國一些戰略級科學的車禍遇難是有人為因素在裡面的。但作為純科學的倡導者,我一直推崇在任何問題上都應當堅持科學的看問題態度,我們是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並且真正地總結經驗教訓,以減少這類不幸事件的發生,而不僅僅是順應一定的情緒。
在中國,即使是普通人遇到的車禍,公安交通部門也都會到現場進行調查,對於有人遇難的案子更是會有深入仔細的調查,有重要人物的車禍就更是如此了。但是迄今為止,並未發現這些案子中有特別異常的人為因素報道。而且,從以上我們列舉的因車禍遇難的中國重要科學家專業領域看,也非常發散,看不出任何規律性。不像以色列暗殺伊朗科學家那樣,專盯著與核武器領域相關的科學家不放。人為的因素存在,一定要達成一定的目的性,如果看不出任何目的性,人為因素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因為如果領域這麼發散的話,雖然會對相應領域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很快就會補起來,達不成嚴重遏制這一領域發展的目的。尤其以上列表中的很多專家因年事已高,可能已經不再是做科研的主力,主要承擔顧問和培養年輕人的工作了,人為因素的嫌疑就更小了。
中國不是那些小國家,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膽敢公然地在中國土地上對任何中國重要人物採用暗殺手段,如果真有國家這麼幹,那它一定是活得不耐煩了。當然,人們可能會猜測,正因為如此,所以才不敢使用軍事等暴力的明顯手段,而是要採用最為隱秘的製造車禍等看似意外的事故來達到目的。我們先不去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肯定要首先來看一下,既然是車禍,那麼我們就需要先從交通事故的專業角度來研究一下。
我在撰寫《純電動一統天下》一書過程中,曾對汽車安全問題以及交通事故專門做過深入研究,所以還是有一些積累的研究基礎。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帶領的國際上70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全球死亡負擔研究,包含了188個國傢俱體死亡原因資料。這項研究對比了1990—2013年前50位的人類死亡原因,這其中大多數是疾病。道路交通傷害的排名從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5位,並且高居非疾病的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2023年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2021年全球約有119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全球每年死於車禍的總人數長期維持在120萬左右的位置上。
2013年,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阿聯酋等4個有錢買誤以為安全性最高的頂級豪車,人口密度也不高的國家,道路交通傷害竟成為所有死亡原因之首。在中國,每年前10位死亡原因分別為: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道路交通傷害、慢阻肺、肺癌、肝癌、胃癌、先天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肝硬化。道路交通傷害死亡已經佔據第3位,並且是前10位因素中唯一非疾病類的原因。
《中國統計年鑑2024》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共發生25.5萬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萬多人死亡。
印度2023年發生48萬多起道路交通事故,至少造成17.2萬人死亡,接近當年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志願軍死亡人數的總和。美國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過4萬人。中國車禍高峰時年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現在隨著每年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車禍死亡人數越來越少。這已經相當難得了。只是一般死得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大家根本不關注。但重要人物因車禍死亡會引發高度關注。這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自汽車發明到今天,直接喪生於車輪之下的人員累積數量已經超過了5300萬,而且還在以每年120萬左右的速度遞增。是人類發明物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位,遠遠超過頭號軍事殺手、被冠以“寡婦生產線”“絞肉機”“死神手中的鐮刀”等一大批惡名的馬克沁機槍在戰爭中造成的全部3千多萬的死亡人數。
2011年5月1日‌,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正式入刑。這個法律的修改得到全社會一致認可,就是因為車禍死得人太多,實在是受不了啦。
問題還有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去認真看一看那些真正在科學上卓有成效的科學家,他們往往都是置個人生活於度外,廢寢忘食,把更多是時間用在研究上。從對馮暘赫的報道中就可看出,他工作到深夜2點是家常便飯。他們為了有更多時間用在工作上,常常是利用夜晚時間在路上,選擇最後一班航班出差成常態。馮暘赫所乘航班到北京時就已經是晚上2點左右,這種時間點本身就是最不安全的。前面所列表中很多人出車禍時都是在夜晚甚至凌晨時間。這個時間段不僅司機很容易疲勞出現意外,而且一旦發生車禍,後面汽車因看不清前方道路很容易發生二次車禍。遭遇車禍後,因醫院絕大多數醫生都已經下班回家睡覺,只剩極少量急診醫生,因此出事故後的救援也很難及時。所有這些都會使得這種情況下既容易出事故,事故的致死率也非常高。
林鵬院士是研究紅樹林的,本身大量工作就需要在野外,道路條件很差。他工作中遭遇車禍等意外事故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他曾經5次在野外工作時發生意外,全身上下遍佈傷疤,大腿裡至最終逝世時還鑲著根鋼條;之前就曾在外出研究途中遭遇車禍昏死2小時後轉活。這類從事野外研究工作的學者們遭遇意外情況的機率更是遠高於常人。
中國至今每年還是有6萬多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相當於到現在每年都還在進行抗美援朝戰爭。而很多戰略級的科學家卻常常是相當於處在最前線的戰壕裡。
如果我們從更寬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問題,需要真正從保護科學家資源的根本目的出發,從而才可能確立真正有效的安全措施,而不只是簡單地呼籲重視這個問題。
第一,我們並不能絕對排除人為因素對中國戰略級科學家造成的損害。即使過去的案例都不是人為因素,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未來這種因素出現的可能性。就如同在以色列對真主黨發動通訊裝置攻擊之前,並沒有這類攻擊手段真正用於實際,但它還是實際發生了。因此,中國需要從網路和資料安全形度不斷加強資訊安全研究和管理。
第二,我們過去常常較多從宣傳科學家們忘我工作的精神角度看問題,忽視了他們的生命並不完全是屬於自己的,更是中華民族極為寶貴的財富。很多學者不僅是廢寢忘食、不顧及個人而使自己經常被置於不安全的境地,還有很多人因勞累過度而至身體拖垮英年早逝。在保護和保養科學家個人方面,我們需要轉變一些思路,在宣傳他們精神的同時,也需要在輿論和管理上提倡保護重要科學家們自身安全和身體。例如,對於重要的科學家應當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嚴格禁止10點(航班到達時間晚於10點)以後至早上6點前(6點之前處於長途道路交通途中)長途出差中的道路交通。
第三,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從根本上顯著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所有道路交通中的意外都是不幸的。
第四,有一個專業的安全注意事項,需要在研究機構和學者們中間大力傳揚——乘坐網約車或其他汽車時,一定要坐在司機後面的位置上並且一定要繫好安全帶。只有人民解放軍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在出現意外時會本能地首先保護人民群眾而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但絕大多數普通司機在遇到意外時根本沒時間認真思考,都會本能地以首先保護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操作。前面所述很多出車禍科學家身亡的案例中,很多司機卻活下來了。坐在司機後面,只要司機不死你就不會死,他本能地保護自己也就同時在保護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