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宋威
來源 | 智合研究院
2023年3月,加拿大法律科技巨頭Clio宣佈收購了英國知名律所服務商ShareDo。這是繼2021年收購CalendarRules和Lawyaw兩家法律科技公司之後,Clio在構建全球法律科技生態版圖的又一重要佈局。
為何看重ShareDo?
Clio創始人兼執行長Jack Newton在接受外媒Legal IT Insider採訪時直言:“我們在ShareDo中看到的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平臺,它能真正滿足大型律所市場的需求,而這正是Clio尚未滲透的細分領域。”
顯然,“大型律所市場”是此次收購的核心目標。

圖源:Clio
ShareDo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1年。它最初是由Ben Nicholson和Nick Humphrey創立的諮詢公司Slicedbread。兩位創始人曾在跨國IT諮詢公司任職,負責為大型企業提供定製化資訊管理系統服務。
在這段經歷中,兩人深刻體會到了市場技術的侷限性和低效性,由此萌生了創業想法。最初,由於初期資金不足,他們並沒有直接開發自己的產品,而是透過專案製為大型企業提供定製化服務。直至多年後,他們才決定轉向自主產品研發。
2013年,Slicedbread承接了為Keoghs LLP律所開發定製案件管理系統的專案。這一專案成為了ShareDo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根據ShareDo官網的敘述,正是透過這個專案,團隊意識到,多部門的律師事務所對於案件管理系統的需求仍然沒有被有效滿足。
2014年,ShareDo產品的開發工作正式啟動,開發方向聚焦於法律服務市場,特別是針對大型律所的需求。到2016年,ShareDo平臺的訂閱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75%,並且管理的案件數量已超過200萬件。
在英國市場站穩腳跟後,2018年,ShareDo獲得了來自Sussex Place Ventures的A輪融資。在資本的支援下,2019年公司透過建立澳大利亞資料中心和簽約北美首單客戶,開始為英國以外的客戶提供服務。
ShareDo代表客戶

到2020年,ShareDo的服務已經覆蓋了20多個司法管轄區,客戶包括了英國的“魔圈律所”年利達、富而德等,以及北美、澳大利亞的頭部律所。2023年,公司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直至成為Clio收購的第4家法律科技企業。
Clio的生態野望
Clio是全球首家估值突破10億美元的律所管理SaaS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來,Clio累計融資13億美元,擁有1100多名員工,業務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過15萬名法律專業人士。
儘管客戶遍佈全球,但Clio的核心市場仍聚焦於美國的中小型律所。創始人兼CEO Jack Newton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透過與ShareDo的結合,我們有機會打造法律科技史上第一家能夠完全滿足所有規模律所需求的公司,無論是中小律所,還是擁有1000人以上的大型律所。”

Clio創始人兼CEO Jack Newton 圖源:Clio
事實上,Clio的擴張之路早在2018年便已經開始。那年,Clio收購了為律師事務所提供客戶關係管理(CRM)軟體的Lexicata,此次收購構成了Clio Grow(Clio的客戶營銷與CRM產品)的基礎。
2021年,Clio先後收購了法律科技公司CalendarRules和Lawyaw,兩家公司的產品均成為了Clio平臺的內建功能。其中,後者開發的法律檔案起草工具被Clio更名為Clio Draft。
為了打造法律科技生態,Clio還在2021年成了投資部門Clio Ventures,專注於對法律科技領域的早期專案進行投資。

2022年3月,Clio首次投資了出庭通知和法庭傳票電子歸檔平臺Proof。2023年6月,Clio又參與了專注於人身傷害索賠領域的法律AI公司EvenUp的5050萬美元B輪融資。最近的一次,是2024對法律AI初創公司Steno的投資。
去年7月,Clio宣佈完成F輪9億美元融資,估值升至30億美元,相比於2021年4月融資時的16億美元估值翻了兩倍。
Clio的創始人兼執行長Jack Newton在外媒採訪中表示,Clio的年經常性收入(ARR)已突破2億美元,相較於公司上次融資時(2022年6月)的ARR實現了翻倍,且已連續數年保持盈利。
如此亮眼的業績,創始人Jack Newton在接受採訪時仍表示:“儘管在許多方面,我們的收入狀況、增長率等都已經做好了上市的準備。目前我並不認為Clio在未來12個月內會進行IPO。”
熱衷於收購,不急於上市
在此之前,創始人Newton曾表示,他最初的計劃是在2021年融資後將這家16歲的公司上市,並在2022年公開表示,Clio可以“隨時”啟動首次公開募股(IPO)。
有外媒分析指出,Clio的9億美元F輪融資實際上是對IPO的一種替代方案。當前市場受到高利率和更廣泛的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整體較為低迷。推遲上市計劃,無疑是為了讓Clio能夠避開近年來新上市科技公司股票通常低於開盤價的公開市場風險。
對此,創始人Newton也進行了正面回應:“市場條件對上市軟體公司來說並不理想,”他表示,“綜合考慮,目前對我們來說,進行一輪私募融資是最優選擇。”
Clio選擇這麼做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向長期股東返還資金。“我們有一些投資者,他們在公司股東名冊上已經有16年了。”Newton解釋道。此次F輪融資為這些長期支持者以及持有股票期權的早期員工提供了流動性,允許早期股東將他們持有的公司股權全部或部分出售給新投資者。通常這隻能透過IPO或收購等退出視窗獲得。
Newton強調“儘管許多公司通常透過上市來籌集大量資金以幫助運營,Clio穩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意味著公司並不需要因財務原因上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筆融資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為Clio重新設定IPO時間表,等待更佳的上市時機。
2024年9億融資為Clio繼續這種積極的擴張提供了充足的資金,預示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併購和風險投資活動。而Clio的每一步併購與風險投資並非隨意之舉,而是旨在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並擴充套件其潛在市場(無論是在律所規模還是地理覆蓋上)的深思熟慮的步驟。
可以說,Clio的每一次戰略行動都建立在之前的基礎上。早期的收購填補了功能上的空白,完善了其產品矩陣。後期的收購(如ShareDo)和風險投資(如EvenUp)則精準瞄準了新的增長前沿(如大型律所市場、人工智慧應用)。這使Clio能夠佔據更多市場份額,並以此打造出自己的法律科技生態。
本文作者
![]() |
宋威
智合研究院高階研究員,專注於法律服務、法律科技市場研究與觀察
|
![]() |


參考資料
[1] https://legaltechnology.com/2025/03/13/breaking-news-clio-acquires-sharedo-as-it-says-were-the-solution-for-firms-of-all-sizes-now/
[2] https://www.clio.com/about/team/jack-newton/
[3] https://mp.weixin.qq.com/s/QdLN31gdy-0s3ZqncjevgA
[4] https://thelogic.co/news/clio-venture-fund-2024-ipo/
關注智合
和百萬法律人同行


責編 / 吳夢奇Scott編輯 / 顧文倩Aro
分類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