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最喜歡上哪兒看野生動物,我一定會說這個地方|林毅

我滿懷希望,
充滿期待,
等待那些猛禽“朋友”的到來。
林毅 · 自然攝影師
格致校園第52期 | 2025年4月17日 北京
同學們下午好!
我叫林毅,是一位環境教育老師,同時也是一位自然攝影師。今天非常高興來到這裡。
剛才主持人提到,我在世界各地觀察拍攝過很多野生動物。但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野生動植物影像,都只來自一個地方——北京。
我分享的主題是《野性北京》。大家肯定對北京非常熟悉,知道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森林般的超級大都市,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希望我分享以後你能重新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北京
這些圖片都是我自己親手拍的。它們取景自北京的高山河谷、城市公園,甚至是我居住的小區。這些照片記錄了一年四季的變遷,其中既有非常美麗的野生植物,也有本土的原生魚類、多樣的昆蟲、飛翔的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甚至還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咪咪”——它的正式中文名叫豹貓,也是生活在北京的野生貓科動物。
你可能難以置信,這些照片都拍攝於北京。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北京這樣一個城市裡,會出現這些你難以想象的野生動物呢?為什麼這座都市能容納這麼多的動物生命呢?
北京的生物多樣性
下面我先給大家看一個數字,我們用數字說話。
看這個數字裡邊,維管束植物是一類高等級的植物,它超過了2000種。在北京,野生鳥類已經超過了500種。還有一些其他的資訊,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想分享給大家。就在2025年,我們的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新種的原生魚,它生活在北京的溪谷之中。2025年就在今年一種新的物種被命名且用了“北京”這個名字“北京花鰍”所以說,大家可能很難想象,這個大都市充滿了生機勃勃的一面。
那麼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野生動植物呢?先看這張圖。我們一般說北京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城市,它的西部、北部、東北部一小塊兒都被大山所環繞,這是北京的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特徵。且大家可以看到,這上邊有很多錯綜複雜的水系,是不是貫穿在北京城市轄區?所以我們被山所環抱,又被水系所貫穿。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
大家看這個,這三張圖分別來自北京不同海拔的地方。第一張來自北京最高海拔的地方——東靈山,它的海拔超過2300米。第三張來自我們現在上學、生活的地方,實際上就在旁邊的圓明園,它的海拔只有四五十米。中間當然有峽谷的過渡帶。所以,北京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的海拔落差巨大,從2000多米到幾十米。
這樣的高海拔落差,也就註定了我們有很大的氣候變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所以說,有了大的氣候變化,就會有不同的生境。每一個特別的生境下面,就會有非常獨特的動植物分佈。所以,北京的獨特地理位置加上海拔落差使得北京成為一個生物非常豐富的城市
百望山的猛禽之約
已完成:20% //////////
說起觀察野生動物、自然觀察,在整個北京範圍內,我有一個最喜歡的地方。
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上哪兒看野生動物,我一定會說這個地方——百望山。它離我們非常非常近,海拔大概只有200米,在這裡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北京城。但我來這裡更重要的目的不是看城市,而是等待春秋兩季遷徙的猛禽迴歸。每到這兩個季節,我都會像等待朋友回到我家做客一樣,站在山頭等待它們。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
在這裡,我要介紹我的另外一個身份——我是北京遷徙猛禽監測專案的一名志願者,也是一名監測員。
在春秋遷徙季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會有幾位監測員上山,去監測遷徙在北京上空的猛禽。大家可以看到這張照片,這是我們日常監測用的工具。這裡邊有望遠鏡、長焦相機、記錄本,還有一些其他的常用物品。當然,另外一張照片是我正在監測地點進行監測的狀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非常有趣的公民科學活動。
其實,關於監測,剛才我已經說到了。我滿懷希望,充滿期待,可監測工作大多數時候其實是比較乏味的。它需要極大的耐心,去等待那些“朋友”——猛禽的到來。很多時候,我可能就坐在椅子上,拿著望遠鏡,不停地望著天空,就這樣靜靜地等啊等啊等。
突然,你可能會看到天空中有一個小黑點。這個小黑點,是我用長焦相機拍到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如果不拿望遠鏡不拿相機它真的一隻小蒼蠅一樣的小黑點在天空中劃過但你必須立刻提高注意力,當這樣的小黑點出現時,你必須趕緊拿起望遠鏡去追蹤它。一旦定位好了,就儘量拍到一張可以識別的照片。
這張照片放大後是這樣的。同一張照片,我進行了裁剪和放大處理。我們可以看到它有什麼特徵呢?它的翅膀尖部是黑色的,而身體的其他部分顏色偏白。特別是它的頭部到喉部這一塊兒,呈現出偏灰色。如果你經常看猛禽,你會注意到它的軀幹,尤其是胸腹部,相對比較粗壯。根據我們的經驗,這隻鳥應該是一隻白腹鷂的雄鳥。
那麼,在我們進行了判斷以後,就會把相關資訊記錄在每天的記錄表裡。大家可以看到,在41分鐘的時候,我們記錄了一隻白腹鷂,並且給它標註了雄鳥的標記。回到家裡,我們還要整理一天的資料。最後,我們會整理一個Excel表格,進行全年的監測統計。
我在全世界各地都特別喜歡看猛禽,而在北京看猛禽最讓我興奮。最讓我高興的一點是什麼呢?實際上,我特別期望看到“鷹柱”和“鷹河”。那麼,什麼叫做“鷹柱”呢?“鷹柱”這個名字特別形象指的是老鷹組成的一個柱狀隊形。具體來說,老鷹會藉助午間前後的熱氣流,集體不斷地盤旋到一個高度。然後,它們朝著遷徙的方向,藉助重力向前滑行。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不振翅,我們經常說欣賞猛禽,就是想看到它們御風而行的狀態,而不是振翅的狀態。看到它們展翅在空中翱翔,這個過程讓我特別興奮。
接下來,我給大家展示一個影片,讓大家直觀感受一下“鷹河”和“鷹柱”的壯觀景象。這個影片展示的應該就是“鷹河”的感覺。這些猛禽朝著同一個方向飛行,大家再看這個畫面:幾十只甚至上百隻猛禽藉著上升的氣流盤旋到高空當它們達到一定高度後,會向著遷徙的方向滑行。這張畫面我也特別喜歡,一隻雀鷹飛過北京城。
監測背後的苦與樂
已完成:40% //////////
這麼多的付出,當然有滿滿的收穫。
這張照片實際上是我們2024年的監測員把大家所有監測到的特別好的相遇故事集中在一起,我拼成了一張圖。每一張照片,每一隻猛禽背後,都是一場非常精彩的相遇。
截止2024年我們已經連續監測了13年超過1800天在這期間,我們監測到的鷹形目和隼形目的猛禽加一起,已經超過了36種,總數超過16萬隻。大家可能真的在我分享之前不能想象,可能就在我們校園操場的上空,此時此刻,就有一隻猛禽正在飛過,朝著它的遷徙遠方飛去。
希望今天的分享之後,大家走到戶外時,可以多抬頭仰望天空。也許你會遇到你人生中第一隻遷徙的猛禽。
野生動物的困境與保護
已完成:50% //////////
說起剛才那些關於監測的快樂時光,我當然也必須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感到悲痛的事情。
大家看這張照片,這是一隻灰臉鵟kuáng)。它跟剛才自由飛翔的猛禽不太一樣的地方在哪兒呢?在它的腳上好像有東西。如果有一定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隻灰臉鵟鷹其實還算幸運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努力掙脫了圈養它的人設定的牢籠。後邊這個東西我們叫“腳絆”,如果有人養這種鳥,會把它的腿上拴上這種腳絆,不讓它飛走。但可能因為一個疏忽,它逃走了,重新獲得了自由。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是幸運的。可能還有很多不幸運的猛禽,現在仍然被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被人們飼養,被人們當作玩物。這種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即使它這樣自由飛走以後,腳絆也很難脫落。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它站在樹上,是不是會被綁到樹上,受到生命的威脅?所以,這件事情對它來講是非常不好的。
還有一個情況,大家看到了嗎?它的翅膀被一支箭射穿了。即使被射穿,它還在頑強地飛行著。我們相信生命的頑強,但每當我看到這樣的畫面,我的內心都非常痛苦。
在此,我要告訴大家,在中國所有的猛禽要麼是一級保護動物,要麼是二級保護動物,都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非法飼養和故意傷害這些動物,都是嚴重的犯罪行為
對這些受傷的猛禽我們可以乾點什麼呢比如說,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早上準備啟動她的車時,發現車輪底下有一隻猛禽。後來我過去一看,應該是一隻紅隼。當時,我立刻撥打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電話。在得到他們的許可後,我親自去小區找了一個紙箱子,小心翼翼地把這隻受傷的紅隼送到了救助中心。
大家可以看一下後邊的畫面,這隻受傷的紅隼在救助中心得到了非常細緻的檢查。救助員給它一塊肉,來試一下它有沒有食慾。因為對於受傷的野生動物來說,有沒有食慾是一件展示它身體狀況非常好的方式。如果它還有食慾,說明它的身體狀況還行。
這隻猛禽仔細一看,頭部有傷,尾羽非常錯亂。這說明它長期被人飼養,可能是飼養它的人不小心,讓它逃了出來。在救助中心,這樣的猛禽會經過細緻的檢查後,進行合適的康復治療。
這裡我必須提一下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它坐落於北師大的校園裡,是全國救助猛禽水平非常高的機構之一。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救助中心雖小,但五臟俱全。
像剛才那樣的紅隼,如果它經過康復治療後可以恢復飛行能力,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會對它進行最後的健康評估,然後把這隻康復的猛禽放歸自然。這是一隻雕鴞,它是北京最大的貓頭鷹。它已經康復了,在它終於要獲得自由的那一天,工作人員會給它做最後的檢查。
大家可以看一眼這個影片,這是它飛向天空的瞬間。你可以看到,為什麼說它是最大的貓頭鷹——它的翅膀真的像人的臂展一樣寬。然後你仔細觀察,很多影片都會說,被救助的野生動物會依依不捨地回看它的恩人。它看了嗎?沒有。我告訴你,野生動物在面對自由和它的原生環境時一定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自由它不會回頭去感恩雖然你可能覺得這有點無情但自由最重要
保護意識的覺醒
已完成:70% //////////
由於剛才提到的這些受傷野生動物的情況,我們覺得應該更多地去提高公民的保護意識,讓大家更加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
所以,隨著這十幾年的監測,上山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在山上,我們會給好奇的公眾進行觀鳥和猛禽識別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其中,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更多人關注它們,也會減少對猛禽的傷害。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丁老師和舒老師都已年過70歲,他們是我觀察猛禽的領路人。他們每週還會堅持有一天上山去監測。監測完了後,他們都會做同一件——把遊客扔的垃圾撿起來我相信,他們的這種行為就是我持續做環境保護的榜樣。我也相信,今天的分享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
大自然的驚喜
已完成:80% //////////
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實也會帶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驚喜和反饋。有一次,我在山上看猛禽,往下走的時候,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大自然的禮物。
我在山坡上發現了好多洞,這些洞大概有這麼大。根據我的經驗,這些洞是的洞。同時,有一個洞口,我發現非常新鮮的土的痕跡,這讓我很好奇。獾通常是晚上活動,白天其實很少看到,但我還是很好奇,躲在了旁邊的一棵樹後等著。結果沒想到,在我等的第一天,它居然出現了。
它朝我走了過來,當時我們之間的距離大概只有五米。它並沒有慌張,只是轉了個小圈,然後鑽進了洞裡。
後來,我回家整理照片時,看到了這張照片,它又勾起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這張照片明顯是一隻狗獾媽媽,它正處於哺乳期,乳房已經非常凸出,說明它應該有小寶寶在不停地吃奶。
對於任何自然愛好者來說,觀察小野生動物的成長一定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然而,由於狗獾經常在晚上活動,使用紅外相機是一個比較方便的方式。於是,我在洞口周圍布了幾個紅外相機,試圖觀察狗獾媽媽育幼的過程。結果,我收穫了更大的驚喜
大家看這個影片,這隻小狗獾還不會走路,它的媽媽必須叼著它從洞口進出。叼出來以後,狗獾媽媽會清理洞裡的環境,鋪上新鮮的落葉,保持洞內的衛生。
然後,大概兩週到三週過後,小狗獾開始對世界充滿好奇,慢慢地爬出洞口。它們步履蹣跚,甚至在下一個畫面中,可以看到它們不小心又摔進了洞口。大概三週後,有一次我居然拍到了它們一家六口在一起的全家福,是不是很可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月後,小狗獾們快速地長大,行動力也越來越強,對世界的好奇心也愈發濃厚。你們可以看到,它們開始在洞外待更長時間,玩耍得更歡暢。白天活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跟之前那個“保齡球”似的模樣相比,它們已經強壯了很多,非常好奇地打量著外邊的世界。看這兩隻小狗獾,它們想鑽過來,差點卡在一起,真是特別可愛。
到了最後,當我要忙於自己的工作,大概一個月後,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時刻——我終於跟一隻小狗獾四目相對,不再是透過紅外相機了。
我去檢查紅外相機的時候,一隻小狗獾好奇地趴在了洞口。當我的雙眼它的眼睛對視那一刻,我想說我太愛這個大自然了我會把這張照片好好儲存起來,把這個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最後,我想用我的偶像珍·古道爾(Jane Goodall)博士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分享。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和我們今天做的活動一樣:希望大家先開始認識這些野生動物,開始認識自然。隨著你對自然產生了興趣你可能會慢慢思考,我如何去保護它如何去找到保護的方向和方法
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做得非常有意義。終究有一天,野生動物會和我們共享這個家園,就像這隻(雀)鷹一樣,它飛過我們的城市。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講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格致論道講壇立場。

版權說明: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媒體轉載和摘編,
並且嚴禁轉載至微信以外的平臺!

更多閱讀
推薦資源
關注使用“科學與中國”小程式,可觀看以院士科普影片為代表的優秀科普影片,第一時間獲取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科學節、格致論道演講活動等科普活動報名資訊。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臺)提供技術支援。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 self.org.cn,微信公眾號: SELFtalks,微博: 格致論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