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夏日閱讀

每到六月,書店就會蓄勢待發的擺出陣勢,迎接Summer Reading的到來。我原來一直不太理解夏季閱讀有什麼特別,猜測很大程度上不過又是消費主義製造出來的一種閱讀種類。美國的圖書市場中,閱讀彷彿是季節性的,一年四季節日不斷,主題月不斷,新書的上市攀上時令就更順理成章的好賣一點,但讀者讀書,也需要跟著季節走麼?連閱讀這麼個人的事情,也都要按照統一節奏齊步齊向前進麼?
稍作功課,才發現夏季閱讀作為一種閱讀種類,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就出現在了美國人的生活中。在一年不同季節讀不同型別文學作品的習慣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比如1623年首次出版的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而夏日閱讀單獨作為一種題材出現,也包含有眾多原因,比如中產興起,度假增多,識字的女性群體擴大,印刷技術進步帶來書籍價格下降,還有孩子的暑假。
在很多人看來,夏季閱讀往往指向的是一類更休閒娛樂,以夏季場景,比如游泳池或海灘作為封面的書籍,尤其是長篇小說。但隨著時代轉變,這類書的範疇也不斷擴大,Joseph Wood Krutch1950年的一篇文章“A Good Time for Good Books”中主張:這是一個好時機,尤其適合閱讀自己想讀的書,除了自己想讀之外,沒有任何理由。換言之,任何書籍都可以登上夏季閱讀的書單,關鍵是你有時間沉浸其中。
這麼一來,夏季閱讀就和你的心境相關。甚至可以說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夏季閱讀
在過去的兩個月,我讀的書完全沒有典型的夏日題材,基本都是跟著生活和問題走的。
首先是Jill Cement的兩本。
作者Jill17歲時愛上了自己的藝術老師,47歲的Arnold, 後者是一個當時小有名氣的畫家,有結婚多年的妻子和兒女。Arnold很快和妻子離婚,和Jill住到一起,然後結婚,相互陪伴終生, 直到Arnold 93歲時去世。Jill在他去世後寫了這本回憶錄,因為只有當那個人不再了,她關於她倆的寫作才完全自由。促使她動筆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幾年前開始的me too大潮,一個又一個侵犯故事被講出,讓她重新思考了自己當年的感情。
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撲朔迷離的是,Jill曾在中年時寫過一本回憶錄,Half a Life。她在其中描寫了自己童年的家庭,和與Arnold 感情的開始。所以將盡20年後,她再次走進回憶時,要面對的是多個時間節點的自己,和在每個時間自己以為的事實。
這是一本包含勇氣和誠實的回憶錄。Jill 要誠實的面對當年的自己,寫上一本回憶錄時的自己,以及今天的自己。當年到底是誰引誘的誰,誰先吻了誰,誰推進了性關係,以及在每一次動作,每一次書寫,和篡改回憶背後的心理需求。而她和Arnold也的確在這段特殊的關係裡,亦師亦友,愛了一輩子。在Arnold離開人世的瞬間,Jill吻了他,
” I crossed the room and stood over him. He stirred and opened his eyes. There might be a dispute about our first kiss, but there could be none about our last.”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彷彿蜷縮在山洞裡悄悄完成的私人閱讀,因為自己年輕時一段渾渾噩噩的感情。Jill的兩本書,尤其是Censent, 又推動我我往復雜和幽微之處繼續走了下去,而我對那段感情和那時的自己,也在不同時期讀到的幾本書中,不斷建立了新的認識。
Nicola Twilleyfrostbite 是七月要去紐約前一週,家裡冰箱突然壞了的背景下讀的。那段時間生活的狼狽慌亂,讓我反思建立在冷鏈之上的現代食物體系的之脆弱,之悲哀。恰好Frostbite上市,帶著切膚之痛來讀,有效更迭了我對生活和時代的認識。這是一本內容框架豐富完整,寫作又紮實細膩的非虛構。
麥克菲的orange是在布魯克林的Books are Magic 書店出門前瞥見的書。從紐約回舊金山的飛機上一路讀讀睡睡,回家之後又強撐著讀了一些。這兩本書雖然書寫年代相差好幾十年,但表達出了一些重疊的觀點,比如,消費者購買食物看中的是美味和營養,但種植或生產食物的人,看中的是產品樣子完整好看,易運輸和儲存,於是後者決定了我們今天吃到的東西越來越單一,口味越簡單乏味。
麥克菲60年代去佛州採訪的橙子果園附近的餐廳和超市,沒有人喝橙汁,早餐時喝橙汁是被製造出來的習慣。而Twilley也寫到了新鮮的橙汁,每一杯味道都會不一樣,橙子什麼品種,成熟程度,長在樹上的位置,採摘的時間,都會影響橙汁的口味。但百事和可口可樂兩家大公司旗下的橙汁瓶拍minutemaid tropicana 早就標準化了橙汁的口味,甜度口感全都精確無誤。經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步驟出來的橙汁,還是我們以為的橙汁麼?
接下來就是幾本歷史書,上學時對歷史完全不感興趣,因為從來都被要求死記硬背,年齡大了卻轉過身來,希望重新靠近它。這是一種補課,是在幾乎一片空白或簡單粗暴的標語之上搭建體系,一絲一縷獲取知識,對過往的和今天重新理解的過程。
City of dreams 是為紐約之旅看的,很紮實,也有點細碎,但和pbs的紀錄片結合著看,有再次認識紐約的滿足。印象深的是在十七世紀的紐約,已經有十八種語言在被使用,驚佩!
Hessler的書之前發過多次,就不說了。
有半途而棄的,比如Edward Wong的家族回憶錄。我理解他對家族用情至深,但寫的過於具體瑣碎,讀起來還是有點耐不住。 也有讀完了,覺得確實也就這麼回事兒的…
八月就要結束了。昨天去開了在在的家長會,老師說二年級閱讀能力的重點,是stamina。閱讀的耐力,真是逆時代洪流而上。但換句話說,二年級孩子就可能擁有的閱讀的耐力,是怎麼又一點點消亡的呢?
秋日閱讀這個概念我沒有看過,但管他呢,祝我們都有一個讀到好書的秋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