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21日,知情人士稱,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計劃裁員約1500人,作為其重組計劃的一部分,以降低開支。
據悉,沃爾瑪是美國最大的私營僱主,在美國擁有約160萬名員工,在全球擁有約210萬名員工。
上週,該公司執行長 Doug McMillon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直言,美國對哥斯大黎加、秘魯和哥倫比亞等國的關稅,給香蕉、鱷梨、咖啡和玫瑰的價格帶來了壓力。尤其是對中國的關稅,造成了最大的成本壓力。
不過此言一齣,卻招致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炮轟。據央視新聞,他指責“沃爾瑪應該停止將全面漲價歸咎於關稅,去年沃爾瑪利潤豐厚,應該自己‘吃下’這些關稅,而不是向尊貴的顧客收費”。
面對白宮的施壓,美國不少大型零售商只能硬著頭皮走鋼絲——默默消化關稅成本的同時,努力維持價格不變。但是全面漲價還未付諸現實,美國的消費者信心已經跌至2022年6月以來的最低,在一些分析師看來,情緒的拐點也容易成為經濟衰退的轉折點。
01
硬扛還是漲價?
據沃爾瑪企業備忘錄顯示,沃爾瑪計劃裁員約1500人,以重組架構、簡化運營,從而降低成本。
該公司的計劃將影響其全球技術運營團隊、美國商店的電子商務履行以及廣告業務Walmart Connect。
這已經是年內沃爾瑪的第二波裁員。今年2月,沃爾瑪已裁撤了一些崗位,關閉了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辦公室,作為將員工調往加利福尼亞州和阿肯色州主要中心辦公地點舉措的一部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沃爾瑪此次裁員,或許很大程度上和公司的零售業務調整有關。這幾年,美國電商滲透率顯著提升,一貫以價格優勢取勝的沃爾瑪也面臨亞馬遜、Temu等電商愈加激烈的競爭,所以沃爾瑪也在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維持線下商超業務的同時發力電商賣貨。在這個過程中,沃爾瑪線上、線下的組織架構必然會發生調整。
“電商轉型是美國零售業的大趨勢,但是關稅的衝擊無疑加速了這一程序,導致沃爾瑪在成本管控上有了更大壓力。”王健指出。
從很多個方面看,沃爾瑪對於這輪關稅衝擊波都招架頗難。首先,這是家把“天天低價”當作口號的平價商超,利潤空間本就已經壓到極薄,關稅稍作波動就有可能吞噬掉這部分利潤。
其次,儘管沃爾瑪上週指出,其在美國商店銷售的商品中有超過三分之二來自美國,但三分之一的進口商品裡,約有六成從中國進口,特別是服裝、電子產品和玩具基本都是中國製造。沃爾瑪首席財務官John Rainey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雖然美國政府調整了關稅稅率,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仍然太高了。
所以,特朗普要求沃爾瑪獨自啃下關稅成本後,沃爾瑪CEO則回應稱,沃爾瑪及其供應商已經在消化關稅的部分成本,然而“考慮到關稅的規模”,沃爾瑪無法完全做到這一點。
在上週的財報電話會里,John Rainey表示,美國消費者很可能從5月末開始看到商品漲價。
事實上,一些消費者可能已經感受到了價格的變動。在美國居住的一位華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他經常去的一家沃爾瑪商場裡,貨架上部分運動鞋、腳踏車、牛肉、雞蛋,從2月初至今,同比價格上漲已經超過20%。
另一位在美國紐約州的留學生李樂圖則向記者表示,中國製造通常是日用品,美國家庭去大型超市會一次性採購很多,所以從開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到第一輪談判結束,中間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可能一般美國家庭還沒有經歷完一個消費週期。打個比方,可能貿易戰之前去超市囤了非常多紙巾,互降關稅了都還沒用完,現在影響就還比較有限。
“本身定價高的超市,最近價格基本沒有變化。但是沃爾瑪在美國算是最便宜的超市之一,本身定價低,變動可能會明顯一點。”李樂圖說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王衍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沃爾瑪由於定位“價格有優勢”而首當其衝,且關稅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換言之,全球供應鏈決定沃爾瑪的存亡。
02
消費情緒的逆轉
這周,美國幾大零售商巨頭密集釋出一季度財報。有特朗普政府施壓在先,這些公司大多選擇淡化關稅的影響,勞氏和家得寶都拒絕了在財報裡給出全年業績前瞻,唯獨塔吉特(Target)選擇說出“房間裡的大象”,Q1財報不如預期的同時,下調年度業績前瞻,預計2025財年銷售額將出現低個位數下滑。
不過,幾大零售巨頭依然誓言不會大幅漲價來轉嫁關稅成本。塔吉特的高管在週三的財報電話會上重申,該連鎖店正在努力抵消“絕大多數”關稅,採取的方案包括與供應商談判、改變產品選擇、改變商品來源以及重新調整訂單時間。
家得寶高管週二表示,該連鎖店並不考慮全面漲價,但如果關稅成本過高,它可能會提高個別商品的價格或更換一些產品選擇。
勞氏是美國最大的家居裝修零售商,其高管也在財報會上表示將繼續在價格上競爭,避免將購物者流失給價格更便宜的其他公司。
王健告訴記者,為了應對關稅衝擊,不少美國採購商也制定了曲線救國的方案,比如和中國供應商協商,採用拆分貨物過關的方式避開高稅率,調整產品設計來降低成本,分散採購來源地,要求供應商到海外設廠等等。不過,關稅增加的額外成本終歸難以抹除,隨著“對等關稅”前囤積的庫存消耗完,物價上漲的壓力很快會反映出來。
4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2.3%,增幅連續第三個月低於預期,為自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摩根士丹利在5月16日的報告中指出,美國通脹預計將從5月開始明顯上升,全年通脹率可能升至3.0-3.5%。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最近的一項分析估計,美國今年不斷加碼的各項關稅,將導致未來三年整體食品價格上漲 2.6%。
美國農業部在《食品價格展望》裡也預測,今年美國整體食品價格將上漲3.2%,其中雜貨店、超市食品購買或家庭食品上漲2.7%。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都在密切關注物價上漲對消費的影響,這段時間的不少擔憂在於高利率、高通脹的環境將會打壓購買力和消費需求。消費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這些年,消費總支出撐起了美國經濟總活動的約三分之二。一旦消費陷入低迷,經濟走弱的風險也將重燃。
從調查資料看,全面通脹未至,消費者已經開始捂緊錢包。據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調查,5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2022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該調查自1952年以來的第二低水平。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資料也顯示,衡量美國民眾對經濟、勞動力市場和商業環境看法的預期指數在4月份跌至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現在美國經濟正處於一個轉折點,”美國零售聯合會的首席經濟學家Jack Kleinhenz近日指出,招聘、失業、支出和通脹資料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速度較慢,每個人都很擔心,很多人都心裡想著經濟衰退。
在王衍行看來,美國的通脹有捲土重來且愈演愈烈之勢。由於零售價格的上漲,被迫為關稅買單的會是多數底層美國民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看美國經濟仍然在健康水平,貿易戰會影響美國經濟表現,對一些經濟體來說則可能是重創。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樂圖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