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日特朗普開啟關稅戰以來,第一個扛不住的美國商家出現了,沃爾瑪。
如今沃爾瑪宣佈要自行承擔所有關稅,通知中國供應商趕緊發貨。
沒錯,是沃爾瑪,那個曾經覺得自己可以店大欺客,極其強硬的要求中國供應商承擔全部關稅的沃爾瑪。
特朗普在4月2日掀起關稅戰之前,已經在2月初的時候針對中國進行過一輪關稅進攻,當時說的是要對中國徵收10%+10%合計20%的關稅,在4月2日生效。
3月11日,沃爾瑪給所有中國供應商發了通知,要求中國供應商在特朗普的20%關稅生效後承擔所有關稅,否則就將不再接受中國供應商的供貨,用詞相當強硬。
在當時,沃爾瑪的這個通知引發了強烈的輿論反響和我們的抗議,中國商務部也直接約談了沃爾瑪。

我們確實可以約談沃爾瑪,但買不買是沃爾瑪的自由。
沃爾瑪在4月2日的時候是不是打算自己承擔關稅去買中國商品,這個不知道,反正結果就是沒買,因為4月8日的時候,特朗普迅速把對中國的額外關稅拉到了50%以上,後來又拉到了145%的離譜地步。
特朗普對美國選民表示這個關稅肯定是中國出,沃爾瑪也確實停止了採購,不願支付關稅進口中國商品。
到底是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店,這一波中斷交易之後就迅速看出來了。
我們中國這邊穩如泰山,幾乎沒啥反應,沃爾瑪那邊只撐了短短20天就扛不住了。
4月26日,沃爾瑪給中國供應商發了通知,要求趕緊發貨,所有進口關稅沃爾瑪來承擔。

就20天時間,沃爾瑪就扛不住了,庫存告急了,算上海運的時間後,必須要求中國供應商立刻發貨了,對於讓中國供應商承擔關稅這事提都不提了,至於什麼找替代品,那只是理論上的東西,實際上完全執行不了,沃爾瑪反正沒那個能力執行特朗普的政策。
當然沃爾瑪所支付的並不是特朗普表示的145%關稅,而是經過談判後打折的。
在沃爾瑪宣佈自行承擔所有關稅之前,4月21日,沃爾瑪等三家美國零售巨頭的CEO聯手去了白宮和特朗普會面,至於會談結果保密,並沒有公告外界。
4月26日,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巨頭全部發了通知,要求中國供應商發貨,至於關稅壓根就不和中國供應商提了,自行消化。

美國的這些零售業巨頭CEO一起去白宮談判,那肯定談了什麼結果的,美國媒體猜測很有可能就是關稅打折,對於這些零售業巨頭所出具的民生必需品清單細則,特朗普給與關稅優惠,以防這些企業擔心繳鉅額關稅後出現關稅下降的情況。
至於到底按什麼稅率算,完全保密,給關稅優惠的商品清單也保密,現在等於說特朗普給沃爾瑪等零售巨頭開了一個綠色通道,紙面上是沃爾瑪等承擔所有關稅,具體到底給多少關稅他們自己內部協商決定。
這個數雖然保密,但不可能高於50%,應該也不會低於20%,大機率是20~30%之間。
雖然沒有公告,但根據目前美國零售業平均漲價20~30%的幅度來看,大機率可能就是這個。
為什麼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巨頭,願意承擔這個關稅,然後那麼急的要求中國供應商發貨?
因為美國的零售業加價多,中國出廠價到美國終端零售價,翻倍那是最起碼的,3~5倍的加價也比比皆是。
做過外貿終端銷售都知道,有些品直接可以把人民幣這個單位換成美元,居然也能賣得出去,那可是7倍的匯率差。
但這並不代表在美國做零售就是暴利,實際上淨利潤依然是正常水平,因為人工場地倉儲物流等固定成本太高了。
對於美國的零售商來說,不怕關稅高,但是很怕貨架空。
一旦貨架空了,沒有產品賣那就沒有收入,但固定成本一大堆是動不了的,鐵定虧死。
而且這些大型零售商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品類齊全,顧客可以一站式購物,如果缺了一些品類甚至缺了很多品類的東西,顧客來購物了發現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以後那就不來了,畢竟那不是網購,跑一趟超市很花時間的。
一旦自家缺了品類,競爭對手品類齊全,那很快的時間顧客就會把沃爾瑪等給拋棄了,損失非常慘重。
在倉庫充盈的時候,沃爾瑪等還有底氣談一談關稅到底該誰承擔這件事。
但是當倉庫快見底的時候,沃爾瑪已經沒有心思談這個問題了,保品類齊全是最重要的,尤其怕競爭對手偷偷把品類給弄齊全了,搶走了自己的市場份額,那比虧錢都難受。
至於把所有中國供應商這種事,完全是紙面幻想,即便全美國上下一心的去執行,沒有三五年也根本做不到,更別提現在美國上下各有各的小心思,誰都吃不準目前這種關稅政策能執行多久,願意花血本去重建供應鏈的基本沒有。
立刻開始不惜代價去替代中國供應商,最少三五年,但如果三心二意的去做,不願不惜代價的去替代中國供應商,那十年二十年都替代不了。
從個體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買家和無數的賣家,不管自己是買還是賣,只要願意找,那都能找到無數的交易對手,錢和物資都是無窮無盡的,隨時可以替換。
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個世界上的買家和賣家都是極為有限的,畢竟這世界上的國家數量也就一兩百個,對於大國來說那能滿足自己買和賣的對手數量是更為有限的。
表面上看美國一年買中國五千多億美元商品,中國一年買美國一千多億美元商品,這說明美國能打的牌比中國多,因為金額大。
如果只討論關稅對等制裁的話,那確實金額大的佔優勢。
但如果關稅都到了無法正常貿易的地步,那情況可就完全反過來了,那就成了美國嚴重依賴於中國五千多億美元的商品,而中國只依賴於美國一千多億的商品,雙方都要承擔失去對方商品的痛苦。
不要平時看大數字看麻木了,把千億美元都不當大數字了,實際上千億美元的貿易規模,那得好多個小國才能填的上,五千多億更是個天文數字,不知道多少個國家都拉進來才有可能填的上。
為了擺脫對美國商品的依賴,中國做了哪些努力?
為防止和美國脫鉤後買不到美國的大豆,從而導致中國的飼料漲價進而引發肉類漲價進而引起民生物資價格上漲,中國在十幾年前就在巴西佈局了,不僅狂給巴西大豆訂單,甚至還大力推進巴西大豆的產量上漲,親自投錢去促進巴西的大豆產業鏈。
在中美關稅戰爆發前,中糧已經把自己幹成巴西的第二大糧商了,極大的促進了巴西的農業發展。
關稅戰一爆發,美國大豆的訂單就直接全給巴西了,然後巴西一國就接住了,而正常來說一個國家是絕對接不住中國這麼大體量的大豆供應的。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多個商品領域,除了極具美國特色的人類血液製品找替代品有點困難,其他全找到替代品了,4月中旬的時候合同都簽完了。
美國每年就賣給中國一千多億美元的商品,而且絕大部分還都是農產品原材料等替代性非常容易的基礎產品,就為了替代這些中國都準備了十幾年,最終才能毫無波瀾的迅速過渡替代。
而美國採購中國的商品不僅有五千多億美元,還全是工業品,有的需要超大規模,有的需要產業鏈齊全,有的技術含量較高,找替代品比中國要難好幾個等級。
結果美國一點準備都沒做就直接脫鉤,幻想只要關稅收的高那市場就能迅速自己誕生替代品。
如果中國不提前多年佈局,一旦買不到美國大豆,那在大豆價格暴漲之後,全球其他國家確實會緩慢的開墾土地去種植大豆,只要持續的時間足夠長,那早晚是可以給中國供應足夠大豆的。
確實沒錯,但這要持續多少年你知道嗎?沒有個三五年想都別想,大豆產能規模不可能一年就完成,擴充種植面積需要時間,很長的時間。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中國需要一直承受那超高的大豆價格,到時候你就吃不起肉了。
所以中國從來就沒幻想過透過市場的力量去讓大豆自動誕生出來,而是十幾年前就開始佈局,透過訂單和投資去全方位培育巴西的大豆產業鏈,慢慢讓巴西擁有一個龐大的大豆產能。
沃爾瑪所用的商品都是基礎日用品,科技含量極低,是美國採購中國商品裡理論上最好替代的那批。
理論上這些科技含量極低的日用品,墨西哥印度越南都可以做,但只是理論上能做。
一旦等到脫鉤斷鏈了,沃爾瑪就發現這些國家沒產能就是沒產能,產能沒辦法一夜之間變出來,蓋工廠培訓工人形成規模都需要時間,很長的時間,比種地難多了。
你自己不去提前培育這些產能,幻想透過市場的力量讓其自然誕生,那你就要承受很長時間的漲價,因為市場力量的本質是透過超高的價格來吸引投資致使對應的產能擴大。
那這種規模的漲價,持續個三五年,美國人民受得了嗎?

在美國商品開始大漲價的時候,繁忙的西雅圖港空無一人,這裡曾經運載中國商品的大量商船都不見了。
那邊美國人民缺貨,這邊港口停轉,那價格暴漲就是必然結果。

而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具有極強的“累退稅效應”,將產生“劫貧濟富”的負面效應,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多數都是日用品,都是窮人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東西,將嚴重傷害美國的低收入家庭。
美國並非並不知道這一點,事實上這段話是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出任首席經濟顧問的加里·科恩公開說的。

所以美國並不是沒人知道這一點,也不是沒人在特朗普面前說,只是特朗普拒絕接受而已。
現在發現問題大了,於是開始和沃爾瑪等幾個零售巨頭私下裡搞“進口退稅”,試圖打個補丁,防止老百姓因為物價暴漲而鬧事。
進口退稅啊,真稀罕,小眾詞彙。
但如果連這種最好替代的東西都找不到替代國,最後只能讓自己本國的零售巨頭來硬吃關稅傷害,那就等同於是向自家公民收超高額的消費稅,而且是重點針對中低收入者老百姓來收這個稅。
特朗普的行為暴露了其關稅戰的底牌,而沃爾瑪的行為暴露了美國庫存數量的底牌。
這才20天,沃爾瑪就撐不住了,那美國平均庫存只有1~1.5個月的判斷,是毫無問題的。
沃爾瑪只是第一批,後面還多的是,而且很快。
店和客到底誰更厲害,有錢和有物資到底誰更厲害,到底誰才是世界第一經濟體,這一波過後就有答案了。
站在個體的角度看事情,錢似乎可以買到一切,有錢就行,家裡連一袋米都不用囤。但如果站在國家的角度看事情,那這個世界就是物質的,物資比錢要重要的多。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