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an12,是貿易公司銷售、是手執刻刀八、九年的木雕手工匠人,也是圖書《硬木頭雕出軟萌感》的作者。起於創造欲和“玩心”,sinan12逐漸用木頭精雕細琢出了自己的動物王國、形成了自己的雕刻學問,但並未終於一個木雕手工匠人的誕生,創造仍在繼續,連同一份療愈的寄望。
「種一棵樹」第十一期,跟隨豆瓣創作者@sinan12,去木頭中誕生的動物世界。
「從“玩木頭”開始的創作」
有了創作的願望,接下來的問題即創作什麼和用什麼形式創作。雕刻嗎?雕刻植物?動物?還是器皿?用木頭?鹿角?還是石頭?對於sinan12來說,以上起初並不清晰。而為何他如今成為以雕刻小動物為主的木雕手工匠人,則源於中國臺灣地區木工匠人的啟發。
2015年,恰逢sinan12想做一些原創性的東西,他讀到了一本講述臺灣木工匠人的書:《樂在原木生活》,書中介紹了十幾位或專業,或業餘的木工匠人——做木樂器的、做木傢俱的,也有做木頭玩具的,出於對他們的作品及人生的深深感觸:“只要真⼼的熱愛木工,普通⼈也能做出這麼精彩的作品!”sinan12選擇了木頭作為實現腦中想法的媒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玩”到了現在。




「木雕動物的硬質與軟萌」
sinan12嘗試過使用其他材料進行雕刻,如鹿角,但鹿角質地堅硬,不便刀削,只能用電動刻刀雕刻。而且鹿角顏色單一,只有白色,雖然可以透過染色賦彩,但不免麻煩。此外,鹿角的價格也較貴。所以,在多種嘗試之後,木頭成為sinan12雕刻的上選。
相較之下,木頭確有很多優點,比如種類多樣:sinan12談到,如果想做原木色的木雕,可以選黃楊、紫檀等質感出色的木頭,如果想做塗色類的木雕,則可以選椴木、檜木、阿尤斯木等。而且,大部分的木頭品種價格不算太高。更重要的是,木頭作為雕刻原料所傳達出的溫暖和質樸,是其他材質並不具備的。這也是他的木雕小動物兼具硬質與軟萌的重要原因。




「等待解放的靈動」
sinan12之所以鼓勁兒雕刻小動物,除了小動物本身的機靈可愛、受人歡迎,還因為小動物無論種類還是形態都更為多樣:“小動物有很多種,生肖就有十二種,此外還有貓咪、狐狸、松鼠等等,就算每天雕一種,都能幾個月不重樣。每一種動物還可以雕刻出不同的姿態,站著的、坐著的、趴著的、奔跑的、臉朝前的、臉朝一側的、扭頭的,各種姿態都可以去創作。”具體至一隻小兔子,就有站立的、蹲坐的、跳躍的、洗臉的、長耳朵的、短耳朵的、垂耳的,等等,等待他從木料中將其“解放”。這一“解放”的瞬間,是sinan12最有成就感、最喜悅的時刻。

洗臉兔

奔跑兔

抱胡蘿蔔的兔子

比心兔

舔手兔

站立兔
「一隻兔子的誕生」
一隻寬不過3釐米,高不過5釐米的“比耶兔”是如何誕生的?

比耶兔
sinan12談到,雕刻一件作品,少則四五個小時,多則幾天,其中,前期構思要花費較長時間。
如雕刻“比耶兔”前,首先要考慮選題:雕刻動物還是植物?動物也有成千上萬,選擇雕什麼呢?確定選題後,要考慮用途,不同的用途直接影響動物的形態,sinan12的“比耶兔”是一個小擺件,所以他將其設計的更為圓潤,體型也稍大一些,如果做成手鍊,造型上就會更細長,個頭也會小一些。第三步是選擇木料,在他看來,不同的木料做同一作品,效果將千差萬別,甚至同一種木料不同紋理的安排也會給作品帶來不同的氣質,這就要求木料本身與雕刻題材之間的相得益彰。
sinan12想要雕刻一隻原木風的小兔子,因此,他選了質地細膩的小葉黃楊作為原料,木料自帶的圈紋為兔子帶來了可愛的憨態。



進入製作階段,並非按照圖樣切割就完事大吉。製作“比耶兔”,sinan12首先用線鋸或者帶鋸鋸出作品的輪廓,然後用雕刻刀一步步去雕刻。作品將經歷粗雕基本形狀到精雕細節,其中不免依據整體反反覆覆地修改,直至整體上的和諧。這也是花費時間較多的部分。雕好之後需選擇塗木蠟油還是顏料,因為“比耶兔”的原木風格,sinan12為其塗上了木蠟油,以形成最終可以立於手掌上的小巧、玲瓏、靈動的“比耶兔”。

兔子誕生中……
「數字時代的木雕手藝」




身處數字時代,快速、批次等特點一直拷問著以雙手作為工具,慢工出細活的手工匠人,而在sinan12看來,手工木雕並未因數字時代的到來變成一種準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因網際網路的出現變得更為親民,因為,學習木雕手藝、蒐集創作素材,與其他木雕藝術家交流已變得更為容易。這意味著,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與木料發生創造上的聯絡。
而木雕藝術品本身也已經在數字技術的輔助生產下成為人人可擁有的小小療愈物,sinan12認為,它們自然質樸的天然屬性,是那些塑膠材質的潮玩不可替代的。
留言推薦你在豆瓣發現的有趣的「創作者」
我們將抽出1位朋友
送上一本《硬木頭雕出軟萌感》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豆瓣-友鄰moment檢視本期內容合集
©️圖片授權:@sinan12
©️專欄介紹圖設計:@文明向上
©️轉載: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友鄰moment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郵件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