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後創始人扎堆成為獨角獸:2024中國新晉獨角獸觀察

Z Talk 是真格分享認知的欄目。
2024 年,全球共有 145 家公司躋身獨角獸。本期內容,真格基金對中國 44 家新晉獨角獸進行了全面研究、分析與覆盤。獲取完整版 PDF 報告,請前往文末下載或點選「閱讀原文」。
全球新晉獨角獸縱觀
2024 年,全球共有 145 家公司成為新晉獨角獸。從數量上來看,美國排名第一,共 72 家。中國第二,共 44 家 [1]
相較 2023 年全球新晉的 100 家獨角獸企業,2024 年在資料量上有顯著回升。
美國佔據近半席位,以 72 家新晉獨角獸領跑全球,其中 1/3 為生成式 AI 相關公司其中,不乏諸多活躍於大眾視野的明星面孔,如馬斯克的 xAI、李飛飛的 World Labs、Ilya 的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等,估值均在去年超過了 10 億美元。
中國以 44 家新晉獨角獸位於第二,佔全球 31%。晶片半導體、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硬科技佔據中國新晉獨角獸半壁江山,而美國 70% 的新晉獨角獸均為軟體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新晉獨角獸中有 4 家由 90 後創立:月之暗面楊植麟、妙盈科技塗鑑彧、宇樹科技王興興、利氪科技惠志峰。其中,月之暗面、妙盈科技均為真格天使投資專案。
出生於 1993 年的楊植麟是新晉獨角獸創始人中最年輕的一位,月之暗面也是 2024 年所有創業公司獨角獸之中估值最高的一家,為 33 億美元。
圖 1 – 中美新晉獨角獸及生成式 AI 獨角獸 
中美之外,生成式 AI 獨角獸在世界各地強勢崛起。
2023 年,法國的 Mistral AI 成為歐洲 AI 領域的一匹黑馬。2024 年,日本的 Sakana AI 和印度的 Krutrim 也憑藉本土大語言模型,成為所在國家的首個 AI 獨角獸。與此同時,法國程式碼助手公司 Poolside 和以色列邊緣 AI 晶片公司 Hailo 也躋身獨角獸行列。全球 AI 競爭格局愈發多元化。
圖 2 – 世界各國生成式 AI 獨角獸 
中國獨角獸在企業性質上也呈現多元的特點,政企市場共進。
  • 國資背景獨角獸共 10 家,以麒麟軟體、中車半導為代表,在晶片、新能源等「硬卡替」領域引領行業發展
  • 大企業孵化的獨角獸共 9 家,包括位元組旗下的懂車帝、華為旗下的引望智慧、陽光電源子公司陽光新能源等明星企業
  • 混合所有企業共 5 家,以聚變新能、醇氫科技為代表
  • 獲得外部融資的創業公司(後文簡稱「創業公司」)佔 20 席
從公司創立到成長為獨角獸,美國創業公司平均需要 5.9 年,而中國創業公司需要 7.2 年。
這一差異主要來源於初創階段融資速度。美國創業公司平均僅需 1.9 年即可獲得首輪融資,而中國創業公司則需要 3.3 年。活躍開放的早期投資生態系統是獨角獸企業誕生與加速成長的土壤。
圖3 – 獨角獸企業性質分佈與成長週期
獨角獸背後的中國創業者
堅持「投人哲學」,真格基金曾提出創業者的四象限理論——把創業人群劃分為「技術派」、「老司機」、「操盤手」、「小天才」。
2024 年,中國 44 家新晉獨角獸背後的創始人們也展現了這些共同特點 [2]
  •  43% 的創始人為「技術派」。他們多為高校研究員、教授,或長期從事尖端技術研發,代表著全國乃至全球最高的技術水平。例如,思朗科技(國產自主處理器核心研發商)創始人王東琳曾擔任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創業後成功研發高效能領域微處理器 MaPU。
  •  33% 的創始人為「老司機」。他們作為連續創業者,擁有極其豐富的創業經驗,在戰鬥中學習戰鬥、在時間中積累複利。例如,峰飛航空(eVTOL 研發商)創始人田瑜曾創立消費級無人機企業昊翔 Yuneec ,獲英特爾投資 6000 萬美元。
  •  33% 的創始人為「操盤手」。他們在大型企業擔任過高管要職,曾從 0 到 1 領匯出關鍵業務,後從公司高管轉型創業。例如,葦渡科技(新能源智慧重卡)創始人韓文曾任智加科技 CFO。
從估值和成長週期來看,「老司機」即連續創業者往往更擅長打造高速增長的公司。這類企業平均僅用 4.7 年就能躋身獨角獸行列,平均估值達 15 億美元。首次創業的創始人則耗時 8.5 年,平均估值為 13 億美元。
獨角獸中也不乏年輕的屠龍者。2024 年,我們見證 4 位 90 後「小天才」創始人的企業躋身獨角獸。在偏愛年輕人的新技術浪潮中,他們打造了最高估值的獨角獸—— 4 家公司平均估值高達 16.8 億美元,高於整體均值 13.5 億美元。
  • 月之暗面的楊植麟是國內頂尖的 AI 研究者,是 Transformer-XL 與 XLNet 等重量級論文的第一作者。在他的帶領下,Kimi 一直保持著 AI 大模型前沿的位置,因獨特的長文字處理能力備受矚目。1993 年出生的楊植麟是新晉獨角獸中最年輕的創始人,而月之暗面成立不到兩年,已迅速成長為去年最高估值的創業公司獨角獸。
  • 妙盈科技的塗鑑彧在多家金融機構和創業公司工作後,出於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科技向善的堅持,選擇在 AI+ESG 方向創業。目前,妙盈已為合計管理資產規模超過 15 萬億美元的多個全球頂尖資產管理機構,提供大中華以及東南亞地區企業可持續發展資料。
  • 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從初中就開始自己手工做了遙控車、模型船、航模飛機、顯微鏡等,大學時做了桌面人形機器人、全自由度高效能四足機器人 XDog 等。2015 年,王興興帶著碩士期間研發的機器人參賽,賺到了幾萬塊錢,這也成為了創立宇樹科技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 利氪科技的惠志峰在博世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工作期間,發現線控底盤是自動駕駛必需技術。然而線控底盤技術卻長期掌握在國際零部件巨頭手中,因而他投身創業,推動國產自主可控線控底盤的研發。
圖 4 – 2024 新晉獨角獸創始人背景
無論是有極豐富創業帶隊經驗的「老司機」;還是 90 年代下海經商默默耕耘二十餘載的「操盤手」;大學宿舍裡看似不務正業探索技術的「小天才」;放下教案走出實驗室,以專業所長切入市場的「技術派」——每一個故事都詮釋著中國創業者的堅韌與創造力。
中國新晉獨角獸行業分佈
從行業來看,20 家獲得外部融資的創業公司中,代表「硬科技」的高階製造業佔據過半,主要業務方向為晶片半導體及新一代工業自主可控軟體。
3 家獨角獸公司位於新能源車賽道。除了這 3 家直接生產新能源車及零部件的公司之外,另有 2 家獨角獸公司在倉儲及低空場景中落地了自動駕駛技術。
圖 5 – 領域分佈圖及自動駕駛技術相關專案彙總圖
3 家獨角獸業務為企業服務軟體,其中 2 家專注工業設計軟體。反觀美國獨角獸中,企業服務軟體則以網路安全、雲服務、營銷工具為主,這也凸顯了中美軟體產業生態的差異性。
隨著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階躍星辰躋身獨角獸陣營,國內大模型「六小龍」已全部實現獨角獸躍升。
這兩家 AI 大模型公司平均估值高達 26 億美元,均僅成立一年後便成為獨角獸。而 20 家創業公司整體從創立到成為獨角獸平均需 7 年,企業服務軟體類專案的成長週期更長達 12 年。
AI 大模型公司在估值和成長上的飛速領跑也印證了過去一年生成式 AI 的熱度。雖然目前暫未有中國生成式 AI 應用公司躋身獨角獸,但我們相信隨著 AI 應用和 Agent 的蓬勃發展,未來會誕生更多程式設計、教育、搜尋、創造力等場景的生成式 AI 獨角獸公司。
真格基金全力重倉擁有滿腔熱情與創新想法的早期創業者,期待與更多公司在獨角獸成長之路上同行。如果你有好的創業想法,歡迎和我們聊聊 [email protected]
獲取完整版「2024 年中國新晉獨角獸研究報告」,可於下方下載 PDF 或點選「閱讀全文」。
資料來源:美國為 PitchBook + TechCrunch,中國為 PitchBook + IT 桔子,其他國家為 PitchBook
[1] 中國新晉獨角獸資料中,DeepWay 不屬於 2024 年上榜週期、大連新達盟為萬達科技為解決上市對賭問題而注資的公司,因此在本次獨角獸分析中不計入這兩家公司
[2] 部分創始人有複合背景,此處按多標籤處理,故比例加總大於 100%,具體標籤劃分請見完整版 PDF 報告
資訊整理|Xinyen、Manlu、Yishuai
報告撰寫|Leah、Cianna、Bonnie
編輯|Wendi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