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美國的疫情進入爆發增長,在美國的華人和中國留學生開始十分擔心自己的安危。
北京時間3月26日21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線上直播給海外華人和中國留學生解讀美國的疫情和要採取的防護措施。

以下問題是張文宏教授的詳細解讀:
1.紐約市1萬7千多例。流感多發,難以區分和新冠的差別。具體區分方式?
答:紐約問題嚴峻。很多民眾對疫情發展不太清楚,在一個普通學生眼中是沒有區別的,發燒、咳嗽這些症狀難以區別新冠還是流感。
一開始,新冠病毒剛到美國的時候,醫生也很難區分。
表面看不出來,如今透過檢測可以區分出來。
表現出一些嚴重的症狀如呼吸衰竭等,
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判斷出新冠,但最終還需要檢測來驗證。
新冠和流感還有可能合併。
之前會先做流感的檢測,但現在新冠上升,合併感染也會上升。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接受醫生的安排。
例數越多的地方,事實上跟檢測到位是有關係的。病例多反而證明醫生有充足的檢測能力。
2.重症機率有多大?為什麼美國青年感染率比中國高?無症狀和有症狀患者臨床上有什麼差別?
答:鹽湖城在美國中部,如今確診的300多例是從美國其它地方蔓延過來。本地傳播一旦產生,會逐漸變成指數上升的階段。但鹽湖城已採取控制措施,已經有所準備,處於防控的最好階段。
中國對追蹤病例不遺餘力,美國想做到這樣比較難。對留學生來說,大量的社會活動容易造成風險上升。
只要防範得好,染病機率很小。
在美國有症狀才去檢測,容易出重症。重症去就診的在美國大概佔病例中10%,5%極重症。鹽湖城得病風險相對較低,較為安全。
3.為什麼美國人不愛戴口罩?
答:戴不戴口罩取決於不同的文化和習慣。加州現存3000多感染者,加州4000萬人口,意味著差不多隻有萬分之一的機率。
你外出碰到的人患有新冠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為了萬分之一的機率強迫所有人戴口罩。從機率來說,這種防控效率很低。而且口罩總有要摘下來的時候,很多場合(吃飯等)。
在美國都戴口罩是非常恐怖的,一是存在戴口罩擠兌現象;二是美國口罩儲備嚴重不足,醫務人員優先。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戴口罩意義比較大,防止超級傳播。

4.美國何時才能出現疫情拐點?
答:現在美國所有醫學政策背後都站著專業的團隊。各地方疫情為何出現不同呢?美國的特點是美國各個州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政策不同,因此美國各地早期出現不同步,這非常正常。
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拐點都能計算出來,就是計算傳染病基本傳染數R0值,目前義大利新增數開始下降。美國的高峰取決於美國對最近非常嚴厲的緊急事件的響應。比如美國鹽湖城,在僅有300例確診病例時實施緊急措施,可以有效阻斷傳播。早期病例上升期是最佳時機,錯過後,美國有些社群已出現了社群傳播。
病毒阻斷主要看美國的政策策略是否執行到位。美國疫情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執行到位,原則上10天到14天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數的降低。慢一點的話,4個星期會出現拐點,但事情就更加麻煩了。他說:“拐點預測極為艱難,要看做隔離的決心是不是夠大,中國大陸已經演示給你們看了。”
5.留學生避免去醫院,有小問題都自己用藥物解決。如果在家隔離14天都沒有出現症狀,是不是就證明自己安全了?
答: 我相信留學生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我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買的最便宜的保險,我相信你也跟我一樣,所以你肯定很緊張,美國保險等級很多,但我選了最低的保險。大家都知道,美國看病很貴,所以你們都要跑回來,確實美國看病不如中國方便,生病確實很麻煩,我身邊也有人來問我美國發燒該怎麼辦。中國早期經驗對美國抗疫是有幫助的,同時在國際上也發表了論文,對於這個疾病,80%的人可以不去醫院,在家裡熬過去了。
那麼為何要去醫院?
答:一是為了隔離,二是輕症病人可以治療得更快,輕症基本都能自愈,真正需要治療的僅僅只有10-20%,這些人需要吸氧治療,很多人認為這個病靠的是抗病毒治療,但目前確切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仍然沒有公佈。大多數不接受你住院治療,還有5%是重症,床位不能因此出現擠兌。
一開始美國政府很著急,但目前採取的措施很積極,美國的醫療體制對疫情的預估,他們很清楚極限在哪裡,你到什麼程度床位會容納不了,義大利20%的病人有相當多的人得不到氧療,5%得不到呼吸機治療。
但在紐約,呼吸機配置超過德國,遠超英國,跟義大利就不要比了。呼吸機配置美國是充分的,你發燒了就熬一熬,多吃水果,多吃牛奶,多吃雞蛋,拉得多吃得多,休息睡覺,手機關掉,不要接受祖國母親在那一頭的哭泣,她的哭泣會讓你的焦慮更大,所有的關心都會成為一種負擔。
如果你出現發燒等症狀,你走樓梯,不要乘坐電梯,如果你覺得有點走不動了,這個時候你是進急診的重要節點,呼吸是很重要的,年輕人進入重症風險極低,大機率事件你可以應對,祖國母親也不需要為你擔心,“現在紐約的問題不是太大,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你真的有什麼事,駐美使館也會接受你的求助,所有電話都可以忘記掉,但駐美大使館的電話你不能忘記,再不行,我們在紐約的醫生朋友也可以給你提供幫助,也一定會讓你很滿意。”
6.新冠病毒透過空氣傳播的可能性有多大?物體表面是否會造成病毒傳播?
答:判斷病毒是否會透過空氣傳播,必須要排出其他因素。即使是在電梯內感染,也無法排出是否因為接觸電梯按鈕,沒有及時洗手而感染。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存活數小時,所以在疫情高發地區,如果接觸過物體表面,建議及時洗手,如果因為手的接觸汙染了口罩,那麼口罩比空氣更危險,所以美國醫生將及時洗手放在第一位。
在他接觸的病例中,還沒有出現過因空氣傳播感染的病例。他介紹,一般是在密閉空間,並且存在大量的病毒載量的情況下,空氣傳播有價值。他指出,醫務人員不帶N95口罩的情況下進行氣管插管,開啟下呼吸道,大量的病毒釋放出來,在一個密閉的醫療空間裡面會造成氣溶膠傳播,會有可能。在一般的電梯,只要沒有進行劇烈的咳嗽,沒有大量的病毒量噴出來,這個空間量也不是太大,這種風險可能有,但是從數學的機率來講,這種我們可以忽略不計。

7.坐飛機回國有沒有必要穿防護服?
答:這個問題好尖銳好敏感。如果我說不該回來,會有人罵我沒人性;如果我說該回來,又會有人說我給國內添亂,沒良心。所以做人好難。
先講該不該回來。看需不需待在美國。醫療保險無法覆蓋,在美國也沒要緊事,那就可以回。機艙肯定是高風險的感染地,封閉機艙裡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如果不是近距離接觸患者,不需要戴防護鏡、穿防護服。意義不大。
你們穿的防護服比美國醫療人員的裝備都好。在機艙裡其實戴好N95口罩就能足夠防護自己了。其實感染風險最大的場景是登機前。要勤洗手。
上海入境的感染確診已經接近了70-80人了。回國後要先檢疫,然後隔離14天。很多人在檢疫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服務不到位的地方,那是因為每天入境要好幾萬人,人員出現擠兌,對我們海關和檢疫人員都壓力很大。所以你們要體諒一下。所以你要好好服從隔離安排。

8.在美國戴口罩意味著這個人肯定是生病了,導致疫情初期華人戴口罩被歧視,很多華人很糾結。目前華人佔確診比例非常低,基於美國這樣的文化背景,現在去超市等必要場所如果不戴口罩如何預防?
答:在人家家裡改變別人很難,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找人少的時候去超市,跟人保持1米距離,不交談;自動機結賬;華人超市戴口罩瘋狂購買。回去後立馬洗手,感染風險低。
焦慮和恐懼情緒是一種保護。美國就醫體驗整體秩序是好的,但大家覺得看病還是很麻煩,費用很高。這種情緒促使我們採取保護措施。
疫情還有,卻不得不進行social,那說明你在美國混的如魚得水,那這種人生病也不會恐懼的,因為他早已習慣了美國的體系。
美國醫療的冗餘度,超過歐洲任何國家。華人不用太擔心。
9.連花清瘟、維C、等一些保健品,這些藥品是否規範有效?應該用什麼藥?國內的中成藥能不能用?
答:有些保健品吃了沒壞處,不防新冠吃吃也行。氯喹的藥效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不建議大量囤積,華人也不用服用氯喹來預防。比起氯喹,更好的預防手段還是多喝水、別出門、別扎堆人群。
10.很多人說連花清瘟膠囊會有用,我們應該吃這個來預防嗎?
答:不建議長期服用連花清瘟膠囊來預防病毒。疫情如果很長時間不結束,難道你要一直吃下去?

11.海外同胞要不要回國?
答:這要看他們回來後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還要不要讀書工作?如果不回來的話,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讓自己不生病才是最好的辦法。有效的個人防護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這三點都能做到,被感染的機率就會很小。

張文宏教授認為,美國目前的醫療資源和水平,應對新冠疫情,是沒有問題的。
紐約州現在有確診病例3萬多例,問題嚴峻,全美疫情沒有看到峰值。不過,紐約如果不具備檢測能力的話,哪裡來的3萬多確診病例呢?這說明紐約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檢測能力,同時醫生也可以準確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換句話說,病例數少的地方,有可能不具備檢測能力。病例數很多的地區,人們不需要為檢測擔心了。
當前的一些慌亂,是由於一些政治原因導致的調配問題。由於政府體制問題,各地的配合和調配出現問題。像新加坡和香港,就防控得不錯。
在中國武漢的確診病例多是家庭傳播,在美國,青年感染新冠肺炎佔據了更大的比例。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主要是密切接觸者。青年人不與父母住在一起。對美國學生來講,他們有大量的社會活動。因此,“瞎混”就是現在感染最大的風險,美國和英國都存在這方面的風險。
而美國這邊,每一次疫情升級,政府都會推出更嚴格的防控措施。目前美國的峰值還沒有到,在峰值到來之前,就宅在家裡就好了。
看完直播以後我想很多朋友應該也已經有了答案,因為回不回國不只是一個當下的選擇,還會對之後的學業及生活帶來影響。比如是否有合適的回國航線?如何規避長途旅行的風險?疫情下離境幾個月是否需要重新辦理簽證?回國後學業能否接續等。
小編認為面對全球疫情蔓延,身處疫情嚴重地區的中國留學生會會感到緊張甚至焦慮,實屬正常。但恐慌並非應對之法,理性應對才是解決之道。疫情之下,每名留學生的選擇不同,但建立在理性、科學分析上的決定,就是適合自己的應對。
無論大家選擇留在海外還是回到中國
都不必過分恐慌
做好個人防護 我們都會安全渡過這次疫情
下面是中國駐美大使館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
+1-202-4952216 / +1-202-8309551 / +1-202-8484007
有需要幫助的留學生或者海外同胞可以撥打熱線電話進行求助!
由於大家都非常關心這次講座,很多網友也線上聽了直播,下面附上網友 Vera Yan的直播筆記:
1. 美國檢測速度非常快,顯示了美國的科技力量。檢測快降低了傳播 。
2. 美國人年輕人感染多,因為年輕人不戴口罩,社交活動多。
3. 美國的icu病床的數量在全世界都是高的,所以就算在美國得了重症,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4. 歐美人都不喜歡戴口罩,是他們的文化決定的。你在美國要求別人都戴口罩,他們很難接受。加州得病率大約萬分之一。為了萬分之一機率讓美國人戴口罩,效率低,而且他們很難接受。
5. 無症狀攜帶病毒不是主流。
6.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戴口罩是必要的。保持社交距離。
7.美國各州抗疫在早期不同步,這是正常現象。川普後面有全球最好的醫療團隊。大家要有信心。
8.上海當時我們重點找出來自武漢的攜帶者。馬里蘭也是採取這樣的做法。
9. 上海的防疫是shut down,武漢是lock down,上海沒有完全封閉。居民生活影響小
10.隔離和檢測都做得好韓國,很快控制住了。
11. 美國現存醫療資源和生產能力都很強。多長時間能控制住,看他們採取哪種方式。我個人覺得美國政府會採取最合適的政策。
12. 留學生就算買了最便宜的保險,這個新冠也是覆蓋的。
13. 中國2個月經驗對美國是有幫助的。80%的人可以自己熬過去的。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有效藥品。20%的人需要氧療。需要去醫院。 5% 的重症更需要去醫院。以美國的醫療體制,他們知道自己的極限是什麼。義大利發生了醫療擠兌。目前紐約的呼吸機配置是充足的。美國icu床位超過德國。
14. 發燒了,多吃有營養的東西,雞蛋牛奶,休息。不要哭泣。國內親人的關心都是負擔。
15. 呼吸困難,走樓梯困難,去醫院!年輕人大機率沒有問題。如果碰到住院困難,找大使館。
16. 是否空氣傳播,要排除其他因素。洗手比口罩重要!99%的病人都能找到傳播源。空氣傳播的機率非常低。密閉空間比如病房給病人插管時有空氣傳播。如果擔心,電梯裡戴口罩。電梯按鈕用牙籤。
17. 回不回國這個問題壓力好大要回來的,不需要三級防護(護目鏡、防護服、頭盔),穿得像太空人一樣沒有必要。N95口罩就可以了。
18.機艙高風險。保證長時間戴口罩。最大的風險是登機前。
19. 上海每天海關進入幾萬人,海關服務有不到位現象。海關能做到現在這樣的服務已經不錯了。
20. 去超市挑人少的時候,保持和別人一米以上的距離。回家以後立刻洗手。不戴口罩也沒問題。保持社交距離,不要聚眾吃飯。
21. 宅和對生病的恐懼會保護好你。
22. 學生:紐大患病的學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需要購買什麼藥物防禦?張教授:目前為止保健品沒有作用。華裔醫生自己都不吃保健品。不一定要吃。氯奎的作用還需要臨床資料驗證。不建議服用。最好的藥物是多喝水,多喝牛奶,不出去混。
23. 收到信件處理完,洗個手。上海350個病人都是有傳染源的。所以其他途徑的傳播機率很小。
24. 美國醫療條件和人員素質是沒有問題的。體制問題,各州防疫不一致。但是他們的防疫是有資料模型推算的,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留在那裡的可以放心。峰值到來之前,宅在家裡,不要聚會,清洗手。疫情取決於控制最差的國家,不是最好的國家。
科普:張文宏是誰?
每天在家重新整理聞的網友們一定知道“抗擊新冠病毒F4”:鍾南山,李蘭娟,陳薇,張文宏。而最近在網際網路上最“火”的一位,就是以一句“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開始被人們熟悉的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但張文宏之所以能被越來越多的人信任,並非是因為這麼一句“硬核”發言,也不只是依賴於後來流傳的幾段“硬核”採訪和演講影片,而是在這些“硬核”的背後,他作為一名醫生所呈現出的專業、理性和真誠。
張文宏1969年出生,老家在浙江瑞安。瑞安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的中段,是溫州市的一個代管縣級市,也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14個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
自小生活在“江浙滬包郵區”的張文宏雖然在家境上沒有優勢,但他有著良好的教育基礎,這也是他能走出家鄉小鎮的重要原因。1981年9月,張文宏考進了浙江省瑞安中學。這是一所創辦於1896年的歷史名校,它不僅是浙江省創辦最早的普通中學,也是浙江省最早的重點中學之一,能進入瑞安中學的都是優秀學生。
當然,張文宏能這麼“硬氣”,主要還是他自身的實力強。1987年,張文宏從瑞安中學畢業,考進了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早在1959年,上海醫科大學就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最早的一批海外歸國的醫學家都集中在這裡。
對於張文宏來說,最艱苦的、但也最珍貴的一段進修經歷就是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日子。2003年,張文宏遠赴美國,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哈佛大學醫學院擁有全美第一流的教學和研究條件,每週都有諾獎級別的一流學者在醫學院講演廳演講,但比較有趣的是,醫學院從來都不會對演講者的到來“另眼相待”,倒是演講者常以能在哈佛講堂演講為榮。
2003年迎戰“非典”,上海市創造了無醫護人員感染、無社群傳播、無群體爆發的“上海奇蹟”。上海市的第一例SARS病人,一名外籍人士,就是在張文宏工作的上海華山醫院被發現的。因為這場“全民戰疫”,張文宏主動推遲了到美國哈佛大學研修的時間,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他一直在隔離病房工作,直到疫情緩解後,他才赴美從事博士後研修工作。
在這期間,張文宏還與當年上海市“非典”專家諮詢組組長——他的老師、著名感染病學專家、復旦大學終身教授翁心華教授一起主編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這是中國SARS期間最早出版的SARS專著之一。
2013年,H7N9病毒突襲,張文宏主動接觸10餘例病例、第一時間投入到H7N9的搶救工作中,並於當年4月初第一時間在國際上客觀報道了中國案例,牽頭了上海市綜合性醫院上海市禽流感H7N9防治聯合攻關專案,為有效防控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評為國家防控H7N9先進個人。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張文宏組織華山醫院感染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援助西非的緊急救援隊,參與非洲的疫情控制工作。
2020年,這一次的新冠疫情裡,雖然張文宏因為在疫情新聞釋出會現場的一番“硬核”發言而迅速走紅,被許多人追捧崇拜,但對於他來說,這只是一次對於工作職責的正常履行。
我自己覺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說過的一句話而已,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我覺得非常納悶。
為什麼同樣是陳述科學道理,老百姓更願意聽張文宏來講呢?原因很簡單,大家都不傻,都能看出張醫生為人真誠又自信。
很多人喜歡美化現實,但張文宏更願意實話實說,他說過:
“比起毫無防範地活在對虛假的美好世界幻想裡,不如活在當下有意識地預防裡,畢竟預防的方法是確定的。”
往期內容精選

Yuan Media美國總部聯絡方式:
地址:12358 Parklawn Drive, Suite 110, North Bethesda, MD 20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