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世界大機率喜迎的稅種

沒有一場危機會被浪費。特別是疫情這樣的大危機。
各國為了救經濟、保民生、護選票而投入的救助資金和債務已是天量,比如拜登有意推出的方案達到數萬億美元的規模,日本政府的抗疫支出總規模去年就達到了234萬億日圓(2.18萬億美元),歐盟在去年10月份通過了7500億歐元的疫情救助方案。還有人說過去一年中釋放的美元是全部美元放水量的五分之一。
如此龐大的支出,要麼舉債,要麼加稅,要麼既舉債又加稅,畢竟債也是要還的,福利社會還得維持。於是,加什麼稅、加多少稅就是西方政客們的主要議題之一了。
下面是討論比較多、已有徵兆、有成功先例的一些主要稅種和動向:

基於公民身份的全球收入徵稅

目前最成功、最典型的是美國,美國人士(包括美國公民、美國綠卡持有者、其他符合美國稅務居民身份的人),不論居住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有向美國政府就其全球收入報稅和繳稅的義務。基於強大的FATCA資訊交換協議體系,美國人士在海外藏錢、逃稅已太難,這也直接導致申請放棄美國身份的人數連年暴增。
鑑於目前CRS已大面積實施、各國政府既要救經濟又缺錢政府總是缺錢的更多國家追隨美國實施基於公民身份的全球徵稅有了更好的理由。加拿大已有議員號召實施按公民身份全球徵稅。其他實質上已開始基於公民身份全球收入的國家還有南非、中國。預計更多國家會考慮實施。

退出稅/退國稅/離境稅

即使不實施按公民身份徵稅,在納稅人移居、申請成為非稅務居民時搞個退出稅,也能達到臨走扒層皮的效果,也算是對失去以後稅收的補償。美國人士在放棄美國身份時是有退出稅的。這麼好的榜樣很難被別的國家浪費。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五)因移居境外登出中國戶籍。

財富稅

財富稅是指按稅務居民的資產總額而不是收入來徵稅。雖然在歷史上並不特別成功,但最近有捲土重來之勢。趁著疫情救助,阿根廷在上個月(202012)通過了財富稅,向資產在約250萬美元以上的人徵收最高5.25%的稅。既有此先例,有別的國家效仿也算是符合國際慣例了。

遺產稅/繼承稅/贈予稅

對於缺錢的政府,這塊是大肥肉,放過了太可惜。西方國家很多如美國已有遺產稅,如何加強和發揚光大則是疫情帶來的新課題,比如降低徵稅門檻、增加避稅難度。

數字資產稅

比特幣的暴漲也使多國政府動數字幣的腦筋。數字貨幣稅可以結合資本利得稅和個人收入稅。幣值漲的越多,套現的人可能面臨的稅務負擔也會越高。

有追溯力的稅

追溯稅一直存在且爭議不到。這不是指在納稅人在欠稅多少年後依然有補稅繳稅的義務,而是說在新法律透過之前,納稅人已經欠稅了。美國加州在2020年有項提案,旨在將州個稅從13.3%升到16.8%,但追溯至2020年年初。也就是說,現在沒欠稅,不等於以後不用補繳現在的稅。
奇妙之處還在於,有追溯力的稅可以輕易和其他稅相結合。比如,在開徵數字資產稅時,可以規定過往三年內的加密貨幣交易都是要被徵稅的。

普遍性基本收入

這是指每個公民都能獲得的政府保證的付款,也就是白來的錢。也稱為有保證的最低收入或基本收入,目的是提供足夠的錢來支付基本生活費用並提供財務保障,在歐洲討論的比較多,而德國即將開始普遍性基本收入的試驗,每月1200歐元,為期三年。嚴格來講,這並不是稅,但問題在於,錢從哪裡來?會不會加重納稅人的稅務負擔?
作為趨勢,我們注意到世界總體的稅務負擔或合規性要求越來越重。疫情給了更多政府更好的理由來徵收更多的稅。多變奇詭的世界提示我們要提早規劃,臨急抱佛腳恐怕不是最佳選項。
以上不構成稅務建議。更多身份國際化包括稅務身份策略,可約聊James

James Zhao,英國籍MBA,國際化專家。James有加拿大楓葉卡、中國永居,國際自由人倡導者和實踐者,為多國知名移民律師、開發商在華代理。如您希望透過投資或購房移民、或者快速獲得外籍護照或居留權、投資海外,也歡迎聯絡James。

微信: jameszhaouk – 更多移民資訊和特惠

Email: james @ jameszhao.uk (去掉@前後的空格)

Web: www.jameszhao.uk

近期原創、相關閱讀
無需捐款、買房、創業即可移民或入籍的八大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