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為彭博社7月10日報道的要點翻譯(非逐字翻譯)。James的點評在最後。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國人士是第一批受影響的
-一些受影響的人正在考慮避免額外稅負的方法
據知情人士說,中國已經開始追蹤一些居住在國外的公民來徵稅,這使那些從未需要就海外收入繳稅的海外中國人感到驚訝。
在香港經營的中國國有企業– 香港有著世界最低稅率之一 – 最近要求中國內地人士上報其2019年的收入,以便他們可以在祖國納稅。其中兩名知情人士說,中國國有企業也向在新加坡等其他地方工作的員工發出了通知。
中國最高稅率為45%(有扣減額),並於去年1月修訂了所得稅法,以幫助當局開始向全球公民收稅,這與美國對居住在國外的美國人的做法類似。但是,北京在今年才公佈了有關如何徵收此類稅款的詳細指示,使許多外派人士措手不及。
此舉標誌著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社群之一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的開始,因為有些人可能會看到他們的納稅額飛漲。儘管尚未立即獲得有關外籍人士的具體統計數字,但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大約有6000萬華僑居住在海外。
據稍早時的《南華早報》報道,香港有80,000至150,000名中國大陸人在香港工作。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在澳門工作的中國公民也被告知要開始在國內繳納所得稅。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未立即回覆彭博社尋求評論的傳真。
此舉對在香港等地工作的中國僑民可能是一個重大打擊,他們在香港繳稅的最高額是薪金收入的15%。那是中國大陸最高稅階的三分之一。
不只是薪水。業內人士說,該規定還將股息和出售房地產所得收入在中國繳稅。這很可能迫使許多公司承擔許多額外的稅負或承擔中國籍員工離開的的風險。
同時,儘管從理論上講中國公民多年來一直有義務對其全球收入繳稅,但並未得到執行。有稅務師說,幾十年前,舊稅法起草時,中國沒有那麼多外國人在海外工作。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要求的原因。
James點評:
中國正式加入了以美國為代表的"不論住在世界哪裡,都要向我繳稅"的全球徵稅國家的行列。
其實,去年的新稅法(和之前的稅法)其實已說的很明白什麼人是中國的稅務居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稅法”)第一條規定: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境內和境外已點明中國稅務居民需要就其全球收入向中國納稅。那麼如果沒有在中國居住,如何定義有住所呢?請看國家稅務總局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條有相關陳述:“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
為了進一步對這個抽象的概念進行說明,國家稅務總局對於“住所”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對於因學習、工作、探親、旅遊等原因而在境外居住,在這些原因消除後仍然回到中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則中國為該納稅人的習慣性居住地,即該個人屬於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56/n3255681/c4251584/content.html
綜上所述,判定稅收居民身份的關鍵就在於“習慣性居住”。對於並未取得外國永久居留權或國籍,僅僅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境外居住,待此原因消除後,他們仍然會回到內地居住,因此他們會被視為在境內有住所,由此成為中國稅收居民。也正是由於這個身份,他們需要就在內地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取得的收入在內地申報和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全球徵稅。
在去年的一次行業活動上,有稅務專業人士說過,如果在內地有戶口就可以被認定是中國稅務居民。
注意,James並非稅務專業人士,以上僅供參考。同時,在實際案例中,對於情況比較複雜的個人以及取得海外身份的境內高淨值人士,其稅收居民身份與其納稅義務的判定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和結合更多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一如既往,規劃國際身份和稅務身份需及早進行,尤其是在各國因疫情、經濟衰退而缺錢的時代。更多身份國際化策略,可約聊James。

微信: jameszhaouk – 更多移民資訊和特惠
Email: james @ jameszhao.uk (去掉@前後的空格)
Web: www.jameszhao.uk
近期原創
無需捐款、買房、創業即可移民或入籍的八大國家
相關閱讀
赴英捷徑 價效比超高: 土耳其投資入籍
曲線移民策略 從幾萬人的小島說起..
國際身份
關鍵詞
在中國
國際
身份國際化
公民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