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在香港騎電瓶車竟然被抓了?!

最近香港的阿sir們在新界區搞了個大動作,連續三天一共抓了84人!
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人在香港街頭騎行電瓶車!
警方在行動中不僅抓捕了違規騎行者,還成功繳獲了84輛電動可移動工具,具體包括69輛電動單車和15輛電動滑板車。

(圖:星島頭條)
內地的小夥伴們表示:驚呆了!
內地打工人標配
電瓶車其形如摩托,又似單車,所以也俗稱“小電驢”。
在內地隨處可見,特別是對於很多打工人而言,幾乎人手一輛。

(圖:網路)
主要還是因為它便宜便捷,一般花個兩三千就能買到:

(圖:淘寶)
並且也不會有堵車的煩惱:

(圖:中國經濟週刊)
上至買菜大媽,下到外賣小哥,電瓶車都是功不可沒的出行利器:

(圖:網路)
每次通仔去深圳玩,都能在地鐵口看到這樣的情景,密密麻麻全是電瓶車,就像這樣:

(圖:小紅書)
並且在內地大部分的城市裡,每走一段路程就能發現路邊停靠著許多的共享電瓶車,大家用手機掃一掃就能使用…

(圖:網路)
真的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便利。
可以說電瓶車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
為何香港不允許?
但為什麼在香港,這些人都被抓了!
因為在香港現行的法規中,在路上使用“電動可移動工具”是違法的。

(圖:運輸署)
港府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是安全問題方面:
港府認為電動腳踏車在設計上與常規摩托車有不同的安全和效能標準。

(圖:網路)
其速度、重量和操控方法使得它不宜與腳踏車共享腳踏車道,也不適合在香港的道路上行駛。
簡單來說就是這類車不可以跟汽車共同使用路面,也不能在行人道或單車徑上使用。

(圖:香港01)
此外,電動腳踏車的電池質量參差不齊,存在滲漏或過熱的風險,尤其在充電時可能引發火災。
在人口密度高的香港,這種潛在的安全隱患被視為一個重大問題。

(圖:點新聞)
其次是法律限制方面:
在香港,電動腳踏車被視為機動車,需要像其他機動車一樣上牌,並且駕駛者需要持有駕照。
然而,由於電動腳踏車不符合香港的車輛登記和發牌標準,因此港府不會為其登記和發牌。
這就意味著電動腳踏車在香港不能合法上路。

(圖:網路)
最後是香港的道路條件不允許:
香港的道路系統主要是為汽車和其他機動車輛設計的,電動腳踏車的引入可能會對現有的交通流造成干擾,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

(圖:網路)
在逮捕之前,警方也向市民派發超過600張宣傳單張,以打擊非法駕駛電動可移動工具。
警方提醒市民,任何人在道路、行人路及單車徑上使用未經登記及領牌的電動可移動工具,可能違反《道路交通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例。
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罰款1萬元及監禁12個月。

(圖:香港01)
如果你非要擅自在香港騎電動單車,那麼香港警方可能以:
“涉嫌「駕駛未有登記車輛」、「駕駛時沒有有效駕駛執照」、「沒有第三者保險而使用車輛」、「駕駛時沒有戴上認可防護頭盔」、「駕駛時乘客沒有戴上認可防護頭盔」、「駕駛時乘客未滿八歲」及「在行人路上駕駛電單車」”的罪名拘捕你…

(圖:香港01)
港人北上就愛玩這!
北上消費成為潮流,尤其港車北上政策推出後,有車的港人會趁假日北上游玩,享受自駕遊的樂趣。
然而近期不少沒車的港人開始開拓新的遊玩體驗——北上實現電瓶車自駕自由!

(圖:橙新聞)
不少港人都想體驗一把“風馳電掣”的感覺,內地商家也是抓住了契機。
有專門租借電動車的公司急忙宣佈在深圳、東莞等城市推出了“電動車短租模式”。
費用也很便宜,每日30至55元不等。

(圖:文匯網)
甚至還在網上貼心地教港人“如何租賃電動車在內地自駕遊”等…

(圖:小紅書)
從去年年底至今年初,從最初的每星期只能出租一至兩輛,已發展到如今每天都能出租20至30輛。
甚至一到週末,基本是爆滿,車輛全部租出。
並且香港客與內地客是8成半與1成半,即絕大部分是港客。

(圖:星島頭條)
但通仔也發現不少港人由於不熟悉內地的交通規定,因未戴頭盔而被罰款!
比如在深圳,規定駕駛電動車要戴上頭盔,只可以在行人道或單車徑行駛,不能駛出馬路。
如果“出馬路會被罰50元,沒有戴頭盔罰款200元”。

(圖:網路)
但一般情況首次只是口頭警告,“重犯”才會罰款。這個罰款只限於深圳,若在其他城市,金額會有所不同。
這些都是小事,通仔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需注意安全問題。
因為港人大部分缺少駕駛電動車的經驗,之前就有一位港人因不懂如何按剎車,再加上第一次騎有些緊張,導致失控撞傷需要住院…

如今電瓶車越來越受歡迎,香港政府也在為電動可移動工具制訂妥善的規管安排,同時擴闊使用新科技和創新發明的空間。

(圖:網路)
看到港人北上騎電瓶車的現象,通仔也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香港應該允許電瓶車上路嗎?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