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99|(5篇)用AI作弊的(阿爾法)世代;美國業界不敢批評特朗普;特朗普激進幕僚的畫像

1️⃣認識一下“阿爾法世代”
按語:英語世界將2010年後出生的人稱為“Generation Alpha”(阿爾法時代)。這個世代還沒成年,不好對他們的特點和習性做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將是首個伴隨人工智慧長大的一代人。2025.3.16

(全文約1,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Meet Generation Alpha
People are curious about what's in store after Gen Z. But there is a problem
認識一下“阿爾法世代”
人們對Z世代之後的這代人會是什麼樣充滿好奇。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3.13

正文:
字母“Z”之後是什麼呢?對於大致從2010年起出生的世界最年輕一代,人們提出了許多代稱。有些名稱在意料之中,比如“iPad世代”和“AI世代”。另一些則令人費解,比如“極地一代(Polars)”,這個名字既暗指日益加劇的兩極分化,又暗示著不斷縮小的冰蓋。
··· ···
(全文約1,200字)
2️⃣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在用AI作弊
按語:本文載於《華爾街日報》,指出了這麼幾個問題。1)AI技術快速發展和普及,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都可以輕易獲取使用,其必然也導致人的學習乃至整個教育生態的重構;2)AI企業不僅不認為自己與作弊有任何關係,而且還在採取系統性的努力,培育使用者形成對AI聊天工具人的依賴,甚至公然鼓勵學生利用AI工具作弊;3)學生使用AI完成作業,並將改寫AI內容及作弊本身發展為數字時代的“核心技能”。過程中,學生淪為資訊搬運工,喪失深度思考與知識內化的能力,有“越用AI越蠢”的風險;4)傳統教育體系對學生使用AI作弊沒有防禦辦法。老師只能暗自懷疑,並哀嘆AI帶來的影響;5)AI在教育體系的大規模普及,使得課堂教育、作業、考試、論文乃至文憑本身的基本假設和邏輯都被顛覆:大多數學生鍛鍊的唯一技能變成了隱蔽並批次使用AI;所有反映學生能力的指標都失效;6)這是一場由技術和資本驅動,但沒有任何倫理和制度約束的大型人類實驗,伴隨AI技術的發展,只會愈演愈烈,其後果也很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峻。2025.3.16

(全文約3,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re’s a Good Chance Your Kid Uses AI to Cheat
More students are hiding their secret weapon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racking up top grades while AI chatbots do the work
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在用AI作弊
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家長和老師隱瞞他們的這個“秘密武器”,利用AI聊天機器人代勞完成作業並拿到高分

撰文/Matt Barnum & Deepa Seetharaman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15

正文:
新澤西州的一名高三學生不想讓外人知道,她去年在英語、數學和歷史課上是靠作弊矇混過關的。
··· ···
(全文約3,400字)
3️⃣即使股市暴跌20%,CEO們也不打算公開質疑特朗普
按語:本文載於《華爾街時報》,指出美國CEO們目前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1)只敢在私下相互抱怨特朗普,沒有人願意直接批評特朗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2)企業非常擔心建言不當或表態不當,導致特朗普的報復,或者將政策進一步升級,導致更壞的結果;3)企業認為當前華盛頓的政策具有極大不確定性,很難做商業決策。現在只能押注特朗普的監管放鬆、減稅等政策長期利好,關稅只是短暫的談判手段;4)有超四成高管坦言:需要股市暴跌20%才敢公開表態;很多高管實際上寄希望於別人出頭,自己躲在後面;5)企業不得不開始關心政治,政治風險的權重已經超越市場因素,如何應對政策不確定性現在是戰略核心;6)美國的政商關係及互動模式已經和特朗普第一任時完全不同:特朗普第一任時,商界領袖敢於圍繞各種議題公開批評特朗普,並採取行動,是對特朗普政府的一種制衡;這一任時,基本轉向緘默與屈從。7)特朗普核心圈層的情況也一樣,沒人敢說真話,都在恭維和順從。在無法獲得準確反饋的情況下,特朗普會落入並不斷強化資訊繭房。2025.3.16

(全文約2,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CEOs Don't Plan to Openly Question Trump. Ask Again If the Market Crashes 20%.
Behind closed doors, business leaders air plenty of concerns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 and its policies
即使股市暴跌20%,執行長們也不打算公開質疑特朗普
私下裡,商界領袖們對政府及其政策諸多不滿

撰文/Chip Cutte & Lauren Thomas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12

正文:
美國商界領袖們私下裡對特朗普政府的評價,與他們在公開場合願意表達的觀點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矛盾態度在本週已經展露無遺。
··· ···
(全文約2,400字)
4️⃣忠誠者:特朗普核心幕僚:斯蒂芬·米勒眼中的殘酷世界
按語:特朗普政府的85後政策副幕僚長和國土安全顧問——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可以說是特朗普政治機器中最危險的存在——這個成長於自由派猶太中產家庭的精英青年,以極端激進的保守主義與仇恨立場成為特朗普最激烈國內政策的支持者與策劃者。1)他的背景與典型特朗普支持者形成撕裂:加州聖莫尼卡富裕社群、杜克大學高材生、父母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本應是民主黨天然票倉,卻成為特朗普MAGA政治最激進的智囊;2)他的政治人格可能紮根於青少年時期的經濟地位焦慮,透過將階級困境扭曲為種族敵意,將移民與少數族裔視為威脅,逐漸沉溺於白人至上主義敘事(儘管他本人又是面臨歧視威脅的猶太人);3)他非常擅用自由派精英教育體系提供的平臺與資源,以挑釁式的言行博取關注,然後藉助右翼人脈網路貼近權力核心,最終憑藉對特朗普的絕對忠誠躋身白宮決策層;4)他並不是一個“知識分子”,既缺乏系統理論、又缺乏同理心,但卻擅於將自己激進的立場轉化為現實,透過政治重塑他眼中的“真正美國”。看上去十分混亂的特朗普政府,背後卻有許多像米勒這樣希望藉助特朗普實現自己政治理念與夢想的真正野心家。2025.3.16

(全文約6,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Loyalist
The cruel world according to Stephen Miller.
忠誠者:斯蒂芬·米勒眼中的殘酷世界

撰文/David Klion
載於/The Nation
日期/2025.3.10

正文:
如果人們對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的全部瞭解僅僅是他是一名白人男性,或許足以解釋他為何支援唐納德·特朗普——畢竟,去年秋天,該人群中有60%的人支援特朗普而非卡瑪拉·哈里斯。但身份認同是複雜的,米勒的其他各個方面卻指向了相反的結論。39歲的米勒是千禧一代(在30至44歲的選民中,有51%的人投票給了哈里斯);他在一個改革派猶太教會堂中長大,是猶太人(84% 的改革派猶太人投票給了哈里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Santa Monica)長大(聖莫尼卡各選區支援哈里斯的選民比例在71%至86%之間);他的父母都擁有高等學位,而他自己畢業於頂尖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56%的大學畢業生、75%的杜克大學的學生投票給了哈里斯);大學畢業後,他一直生活在華盛頓特區(92%的特區選民支援哈里斯)。
··· ···
(全文約6,600字)
5️⃣特朗普下令襲擊葉門武裝組織據點並向伊朗發出警告
按語:週六,在特朗普的授權下,美軍打擊了葉門胡塞武裝。特朗普也在社交媒體上對胡塞武裝和伊朗公開喊話。1)拜登政府任內雖多次對胡塞武裝空襲,但未能遏制後者對紅海航道的威脅;2)特朗普此次升級了打擊規模,旨在保護美國商船安全,同時也向伊朗施壓,警告其停止支援代理人勢力;3)儘管美方排除了地面部隊介入,但持續數週的空襲恐加劇地區緊張。胡塞武裝甚至有躍躍欲試的架勢;4)特朗普希望與伊朗談判新的核協議。但伊朗已經將談判介面轉移到中俄平臺,這次衝突升級對特朗普推動對伊談判的計劃的影響並不清楚,甚至不排除可能起到反效;5)除了轟炸外,特朗普手裡其實沒有更多的牌:他本人和美國民眾都不希望國直接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2025.3.16

(全文約3,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rump Orders Attacks on Militant Sites in Yemen and Issues a Warning to Iran
The air and naval strikes on targets controlled by the Iran-backed Houthi fighters were intended to open up international shipping lanes in the Red Sea.
特朗普下令襲擊葉門武裝組織據點並向伊朗發出警告
此次對由伊朗支援的胡塞武裝控制目標的海空打擊行動,旨在打通紅海的國際航道。

撰文/Eric Schmitt & Jonathan Swan
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日期/2025.3.15

正文:
特朗普總統宣佈,美國週六對葉門境內由伊朗支援的胡塞武裝控制的數十個目標發動了大規模軍事打擊。
··· ···
(全文約3,100字)

【【【請求推薦(長期有效)】】】
招募:影片剪輯拍攝、新媒體運營
崗位:實習生 或 正式崗
領域:人文社科
要求:英文基礎好、有國際視野、有人文關懷、有創意、有網感
經驗:應屆畢業生 及 1~5年工作經驗即可
地點:北京(要求人在北京,可接受遠端辦公)
聯絡:電話15010806420 微信mylivinghistory-xu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