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誰還沒有上手咱們國產大模型DeepSeek?
為了應對急速擴張的業務需求
DeepSeek近日也是豪擲百萬年薪
只求AI頂尖人才!
連副總裁都親自下場,把頭像框改成了“求簡歷”
大佬:眼裡沒有金錢,只有對簡歷的渴望……

看到DeepSeek的崗位JD
網友都坐不住了……
自從DeepSeek一夜爆火後,各種熱搜新聞是鋪天蓋地的湧現。2月4日,DeepSeek招人的訊息,更是直接登上熱搜第一!

趕在吃瓜第一線的網友們火速開啟Boss直聘搜尋“深度求索”,結果被這“離譜”的崗位JD狠狠震驚到了:
啥?不限專業、經驗,本科應屆生都能年薪百萬了???
是的,你沒有聽錯:目前DeepSeek公開招聘的21個崗位,基本都不限專業、經驗,本科應屆生也能投遞!英雄不問出處,只要實力線上,DeepSeek的大門都向你敞開。
以深度學習研究員-AGI(校招&實習)一職為例,該崗位月薪水平為8萬~11萬元,採取“14薪”的模式,以此計算,年薪最高可達154萬元。

cr. boss直聘
AGI大模型實習生的日薪則為500~1000元,計算下來月薪直接過萬了!

cr.boss直聘
仔細閱讀DeepSeek給出的崗位JD也不難發現,表面上“三不限”的崗位,其實並不簡單。不僅要對各類AI模型有十足的瞭解、掌握相關的程式語言,有些崗位甚至要求發表過頂刊或者在知名競賽中獲獎。
面試DeepSeek,被連續“拷打”3個小時?
網友們也在小🍠捕捉到了DeepSeek HR的賬號:

cr.xhs 以下截圖同出自該來源
今年年初,DeepSeek HR就陸續釋出了多條招聘帖,DeepSeek爆火後,HR也是馬上更新了一篇帖子,回答廣大網友對於招聘的疑惑。

可以看出,DeepSeek確實認可“實力至上”。而其中提到的多輪技術面試,小🍠上也有在去年有幸被DeepSeek邀約參與面試的選手分享了ta的面經:
“面試是連續3小時,2個面試官,每個面試官1.5小時。其中一個面試官考八股,考的非常細,連問1.5小時,聽hr說同批次所有人的八股題都是一模一樣的,方便他們比較排名。後1.5小時是問專案,他們比較關注你在完成一個專案時候的思維,能感覺到他們確實是想招聰明人。“

btw,我們也捕捉到了一些錯失良機的選手,只能說這些大佬與DeepSeek還是緣分未到哇!




中國人工智慧
撼動華爾街
DeepSeek這一擊,不僅擊潰了美國科技股,更是對華爾街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幾位投行老大哥是歇都不敢歇,連夜傳召分析師起來趕製報告。
Goldman Sachs
Goldman Sachs MD、全球經濟分析師Jan Hatzius就在1月末釋出了一報告《DeepSeek Raises Micro Risks, Macro Upside》,從微觀到宏觀全方位審視了DeepSeek帶給全球的影響。

cr.Goldman Sachs
首先,高盛認為DeepSeek的新模型突破性改變了“基礎模型開發需要鉅額投資”這樣的觀點。
根據高盛的資料,在2023-2024年人工智慧興起的兩年,DeepSeek的AI訓練費用遠低於OpenAI、Google等公司的費用。

這改變了人工智慧行業競爭的格局,同時也加速了AI訓練低成本週期到來,對於很多基礎設施公司(比如一夜蒸發7000億的英偉達)來說,是個壞訊息。
但和很多國外吃瓜群眾的質疑不同,高盛緊接著就表示:DeepSeek的技術突破對美國甚至全球的宏觀經濟反而有著積極的影響。

-
一方面,DeepSeek的誕生給AI行業帶來了積極的競爭力量。在全球範圍內,尤其在美國,它能夠有力地推動AI行業不斷向前發展。這種良性競爭態勢還有可能促使政府加大協調投資力度,進一步鼓勵AI領域的創新與進步。
-
另一方面,高盛認為在AI的驅動下,全球總體生產力有望在10年內實現15%的提升。低投入高回報的AI模型湧現,無疑會使生產力提升的程序加快,效果也將更加顯著。
Citi
Citi則與高盛持不同的意見。其報告中認為,DeepSeek的橫空出世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更明顯,DeepSeek的發展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科技和經濟領域的獨特地位。

cr.citi
J.P. Morgan
摩根大通釋出的《Semiconductors DeepSeek Sparks Investor Concerns On AI Spending》則主要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分析DeepSeek對晶片行業的影響。

cr.jpm
分析認為,DeepSeek的出現對英偉達等晶片領域來說不是打擊,反而是機會,因為它會帶來對更高效能AI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需求。
Jefferies
精品投行Jefferies在報告中指出,DeepSeek的推出“是持續演進的一部分,而非革命”,並認為DeepSeek將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很大程度的助力。
其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告訴投資者,持續推進推理效率和訓練效率提升的創新將進一步提高人工智慧的投資回報率,從而加快軟體的採用速度。
人工智慧當道
留學生求職如何應對?
刷到財經博主傑克船長在微博吐槽道:“上週見個做量化私募的老哥,他愁眉苦臉說團隊剛裁了三個策略研究員。”

cr.weibo
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如今,確實給各行各業求職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對於想要求職高薪行業的留學生們來說更是需要抓緊每一次機會。
WST就有順利上岸八大投行2025暑期實習的優秀學員,在直播連麥中就“AI時代,留學生如何應對投行求職變化?”這一主題分享了她的心得👇
駕馭AI還是被AI取代?
中國留學生想上岸投行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其實,對於想要進入投行中國留學生來說,如果不想被AI取代,那你一定要想明白的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近幾年,華爾街投行一直在探索如何簡化投行初級分析師的工作流程。很多投行初級分析師的工作內容包含更新投行手冊裡的圖表、公司估值表格等內容,簡單且枯燥。如果一味侷限於從事這類重複性的基礎工作,那麼被AI取代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分析能力是重點
雖說AI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巨大潛力,但是投行分析師的不可替代性就在於其深度分析能力和大局觀的視野。
-
在做一級市場投資專案時,投行分析師需要逐一解讀檔案,比如透過財務報表來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並且基於行業趨勢獨立判斷企業的發展潛力與投資價值。
-
在二級市場,面對瞬息萬變的股價波動,投行分析師要依據宏觀經濟形勢、政策走向、市場情緒等,綜合判斷資產價格的未來走勢。
無論是一級市場的企業融資、併購重組感興趣,還二級市場不同種類資產或證券的交易,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都需要投行分析師憑藉自身經驗、知識儲備,對各類資訊進行深度加工與分析,這一複雜且極具專業性的工作,絕不是依賴既定規則和資料模型的AI所能完成的。
軟技能也不能落下
投行分析師的投資分析能力雖然是核心,但要充分展現這一能力,就離不開軟技能(溝通能力、領導力等等)的支撐。
在投行實際工作中,投行分析師會需要從客戶、行業專家和交易對手方獲取關鍵資訊。這就要求分析師具備出色的溝通技巧,能夠精準把握各方需求,確保所獲資訊準確且完整。
又或者是在執行某一個industry的併購case時,要臨時把IBD的industry group和M&A group的成員組成一個deal team,那就需要投行分析師具有leadership能力。
2025年,就業趨勢大環境不斷變化。川普正式上臺,留學生是否會迎來最激進工籤政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高薪行業大幅收緊實習生的轉正名額,全職崗位的招聘需求減少,但求職市場上的優秀人才卻在不斷增加。供需嚴重失衡的局面,讓就業市場的競爭從傳統的“優勝劣汰”轉向了更為激烈的“優中取優”。AI浪潮下,留學生如何做好求職準備,畢業拿下心儀高薪offer?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