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大老師
首發公號:離想主義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近年來,印度電影頻出佳作。
它們以其精巧的劇本、大膽的情節、驚人的反轉,打破了人們對於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
比如前不久在國內上映的《因果報應》,就被奉為年度必看的懸疑神作。

《因果報應》劇照
但要說去年最受影迷期待的印度“年度最佳”電影,還得是《想象之光》。
它由年輕的女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自編自導,並獲得第77屆戛納電影節(2024)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要知道,這是印度電影時隔三十年重回戛納主競賽。
今天,就讓@大老師 來聊聊。
想象之光
All We Imagine as Light
導演: 帕亞爾·卡帕迪亞
編劇: 帕亞爾·卡帕迪亞
主演: 卡尼·庫斯魯蒂 / 迪維亞·普拉巴 / 查亞·卡達姆
赫裡杜·哈龍 / 阿齊斯·內杜曼格德.
型別: 劇情
上映日期: 2024-05-23(戛納電影節)
片長: 118分鐘
電影講述生活在孟買的三個女人的故事。
護士長普拉巴(卡尼·庫斯魯蒂 飾)正在經歷煎熬,包辦婚姻帶來的丈夫婚後就去了德國,平時幾乎沒有聯絡,新來的同事則在不斷靠近她,還為她寫了詩。
為了省錢普拉巴和年輕護士阿努(迪維亞·普拉巴 飾)一起租房,但時不時還要接濟下阿努,阿努開朗活潑,和男友沙伊茲(赫裡杜·哈隆 飾)正在熱戀,但因為他穆斯林的身份,父母反對他們的婚姻。她好像並不擔心未來,更願意享受當下。
廚師帕爾瓦蒂(查亞·卡達姆 飾)是普拉巴的好友,年紀比較大,丈夫多年前去世,因為沒有法律檔案能證明所有權,地產開發商正在脅迫她搬出現在住的公寓。
三位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加上醫院的特殊背景,舉重若輕地牽引出性別、宗教、醫療、階級、城鄉等尖銳議題。

孟買這座人口超兩千萬的超大城市,是很多人期待又抓不住的夢,在電影中像是沉睡在夜色中的殘骸,疏離,落寞,晦暗不明。城市近在咫尺,但又總是觸不可及,隔著公交車,隔著飄動的窗簾,隔著夜雨霏霏,隔著霓虹閃爍人聲喧譁。
電影開場就是普拉巴站在公交車上,平靜地目視前方,身後是流動的面目模糊的城市夜景,電影中段也有一場夜市的場景,晃動的鏡頭和碎片化的剪輯看到的也是繁華掩不住的蕭瑟。
因為找不到出路,又做不到麻木,她們不得不承受痛苦。
當普拉巴看到德國寄來的電飯鍋時,她面目凝重,旁邊的阿努不停地感慨這是個好東西,但在普拉巴眼裡,它更像宣誓主權的提醒。杳無音訊的丈夫為什麼突然寄來禮物不得而知,但它的存在就讓她難以忘記自己已為人妻的事實。她終於拒絕了新同事的示好,儘管她對愛情也充滿期待。
男友家人要去參加婚禮,他趁家裡沒人邀請阿努去家中約會,她們計劃穿上布林卡(穆斯林女性的罩袍)掩人耳目。當天,阿努在市場買了布林卡,搭上地鐵興沖沖地趕去,途中卻接到男友簡訊,婚禮取消了,約會也只好取消了。阿努失落地在地鐵裡摘下布林卡,以後的生活就要這樣躲躲藏藏嗎。
多次努力依然無功而返,帕爾瓦蒂準備回老家,在村裡找份工作。

普拉巴和阿努幫助帕爾瓦蒂搬家。收拾老房子的時候發現一瓶酒,她們一邊喝酒,一邊翩翩起舞。也許脫離城市反而讓她們更輕鬆更愉悅。
男友也被阿努約到鄉下,她會努力說服父母接受他,熱情的阿努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這裡一段比較大膽的親熱戲對於頑固保守的印度傳統社會是一次銀幕上下的雙重“挑釁”。
一位神秘男子墜海,普拉巴幫助救起後帶回家照顧,恍惚間發現他原來是她久未謀面的丈夫。他說自己經常連續工作,分不清白天黑夜,在黑暗中,會想象光明,但無論如何想象不到。丈夫慢慢找回了自己的記憶,他認出了面前的妻子,熱烈地邀請她一起離開。
普拉巴選擇拒絕。
在這段超現實主義的場景中,普拉巴終於做回真正的自己。

城市與鄉村,把電影明顯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的焦慮壓抑和哀傷,在後一部分被鬆弛、自在和愉快取代。導演無意給複雜的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也不是在主張逃避,她讓主人公們懷抱著期待,稍作喘息。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電影最後,普拉巴和帕爾瓦蒂坐在海灘上的小吃店,邀請阿努和阿努的男友一起加入,四個人和諧地聊了起來。
鏡頭走遠,小吃店彩燈閃爍,音樂飄揚,戴著耳機的少女店主加入她們,搖曳身體。
黑暗中,不是想象的光,是自己發出的光。
導演說:“希望之光閃爍於女性聯誼中。”
這道光對於印度電影,對於印度,對於女性,都如星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