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詐騙,遇到怎麼辦?

先看個我以前發過的影片:

或許有一點點誇張,但也差不多,不是做不到。
最近好萊塢也出了個純Ai電影,據說是幾十個人,分別做了2分鐘拼起來,裡面沒有任何人工,包括對話…
如何?好萊塢的演員們罷工,不奇怪吧。
那麼,如果用這個技術詐騙呢?
不瞞大家說,去年我去現場看了在魔都召開的人工智慧大會,大會的主題發言者,當然不會說詐騙這麼low的事,但在下面跟一些專家交流,倒真是開了眼界。

比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現在的人工智慧跟N年前的深藍一樣,是靠強制型計算,也就是窮舉法來尋找一條道路,其實沒那麼可怕。

怕的是,他們跟人腦一樣,進入一種模糊,混沌的計算方式。

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說法,叫AGI。

什麼叫AGI?
AGI為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首字母縮寫,意為人工通用智慧。它是一種可以執行復雜任務的人工智慧,能夠完全模仿人類智慧的行為,能夠執行任何人類智慧活動的計算機系統。AGI可以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更高層次,它可以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改進、自我調整,進而解決任何問題而不需要人為干預。

也就是說,計算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我得到的答案是,現在的計算方式,已經不是窮舉法了,而是模擬人腦,進行的模糊計算,但距離AGI有距離,不算遠。
當然,這個不算遠可能是一毫米,永遠只能無限接近,但無法真正合一的一毫米。
那麼,詐騙需要AGI嗎?
其實不需要,因為詐騙不是在考驗人的智商,而只是篩選人的智商。
以前的詐騙模式是什麼?是電話…
電話裡,冒充你的同學,同事,領導,或者什麼醫生,說你的家人生病之類。
以後的詐騙模式是什麼,是影片…
是本人跟你影片…
而且有個專家說,這種影片如果對方是AI,那麼留給你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
啥意思呢,就是說你要麼在三分鐘之內識破,要麼永遠無法識破…
其實具體演算法我知道,但我這裡就不說了,否則給詐騙分子看去,自己訓練一套大模型就不好了。

講兩個案例:

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 “AI換臉”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港元

在這起案件中,一家跨國公司香港分部的職員受邀參加總部首席財務官發起的“多人視訊會議”,並按照要求先後轉賬多次,將2億港元分別轉賬15次,轉到5個本地銀行賬戶內。
其後,向總部查詢才知道受騙。警方調查得知,這起案件中所謂的視訊會議中只有受害人一個人是“真人”,其他“參會人員”都是經過“AI換臉”後的詐騙人員。
另外一個,也是…
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透過微信影片聯絡到他,兩人經過短暫聊天后,好友告訴郭先生,自己的朋友在外地投標,需要430萬元保證金,且需要公對公賬戶過賬,所以想要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一下賬。好友向郭先生要了銀行卡號,聲稱已經把錢打到郭先生的賬戶上,還把銀行轉賬底單的截圖透過微信發給了郭先生。基於信任影片聊天的前提下,郭先生沒有核實錢是否到賬,於11時49分先後分兩筆把430萬元給對方打了過去。錢款轉賬後,郭先生給好友微信發了一條訊息,稱事情已經辦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好友回過來的訊息竟然是一個問號。
郭先生撥打好友電話,對方說沒有這回事,他這才意識到竟然遇上了“高階”騙局,對方透過智慧AI換臉技術,佯裝成好友對他實施了詐騙。
“從頭到尾都沒有和我提借錢的事情,就說會先把錢給我打過來,再讓我給他朋友賬戶轉過去,而且當時是給我打了影片電話的,我在影片中也確認了面孔和聲音,所以才放鬆了戒備”,郭先生說。
厲害不厲害?
再發展下去,可能親眼見到真人都不算數了。
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電影裡,伊登漢特,不是已經開始換臉了嘛。

降維打擊啊!
怎麼辦呢?其實不是沒辦法的,不過今天就不說了,下次拍個影片,聊聊吧。
(免責宣告:本文為經濟學教授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或者購買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或者購買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