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共議“創業融資之道”——第1期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成功舉辦

從全球範圍來看,生命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近些年,生命健康產業的創投圈,時而爆出某某生物科技公司融資數千萬,時而又披露某某醫藥企業融資數億。許多創業專案可能成立不足一年,就估值數億,有時還會被一些知名投資機構爭相投資。而另一方面,不少從事生命健康領域研究的教授、醫生擁有許多專利,希望獲得投資,卻發現融資好像並非那麼簡單。
針對以上痛點問題,復旦大學校友會光華生命健康分會組織了第1期“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圍繞“創業融資之道”,與業內校友、同道進行深度探討。沙龍由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矽谷中國跨境天使平臺(AngelsGlobal)承辦,復旦大學中國風險投資研究中心、全球名校創客會(AlumX)和星空創投薈協辦。感謝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熱心校友的辛苦與付出!
本期產業沙龍由AG創始人、復旦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部長詹朋朋博士主持,詳細介紹了“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背景。沙龍基於分會前期積累的良好的行業基礎,以組織和增強生命健康產業校友線下交流和連線為手段,以促進領域內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為宗旨,從投融資、企業管理、法律合規、資源整合等多個維度為校友們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產業沙龍為月度活動即每月一期
復旦大學校友會生命健康分會秘書長白亞楠博士介紹了分會的起源、發展,以及分會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並對於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的活動表示了大力的支援和良好的期望。
之後,由復旦大學藥學院校友、上海鷹谷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鄧光輝博士,進行了“我們的融資故事:Version A”的精彩分享。鷹谷資訊科技已先後完成5輪融資。企業以“By scientist and for scientist”為理念,致力於為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資料庫,提供電子實驗記錄本、試劑庫存管理、採購管理、化合物註冊管理等數字化實驗室軟體服務。目前,已經服務300多家生物醫藥客戶(包括60多家上市公司)。
鄧博士透過自己在創業中的實戰經歷,首先,認為對於創業來說,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發展才是硬道理,服務好每一個客戶,讓客戶有充分的信心;再次,走自己的路、細節決定成敗;最後,建議管理者利用管理工具擴大管理半徑。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藥物牧場聯合創始人許樅博士,進行了“我們的融資故事:Version B”的精彩分享。藥物牧場已獲得約合6億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藥物牧場是一家致力於從靶點發現到原創新藥(first-in-class)開發的生物科技公司,聚焦開拓乙肝、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療法。
首先,許博士介紹了目前國內First in class的挑戰和機遇,比如如何在臨床前快速推進/國際銷售渠道如何建立和佈局等;其次,作為如何看待靶點first/專利first/藥物first的問題給出了藥物牧場的一些心得體會;最後,結合自己的融資和創業經歷,強調要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做一個多面手和複合型人才,用成果給投資者信心。
在圓桌對話環節,特別邀請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校友、百奧維達基金董事總經理趙雅超作為投資人代表與兩位創業者鄧光輝博士和許樅博士組成圓桌,圍繞“生命健康領域創業專案融資的奧秘”的話題展開深度交流與分享,並由詹朋朋博士擔任主持人。
詹博士兩位創業嘉賓的創業初心是什麼?
鄧博士:沒有什麼比創業更好的認知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如何對自己的判斷很重要,一開始自我感覺良好,最後才發現,自己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需要透過不斷的克服和學習,以及透過團隊人才梯隊進行互相補位。
許博士: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一款創新藥的成功研發,背後需要凝結著多年的心血和努力。從復旦大學到哈佛大學,我始終把科研放在首位,發現能促進幹細胞生成肌肉細胞化合物毛喉素,成為第一個肌肉乾細胞自我更新藥物的發現者及《Cell》雜誌封面文章第一作者;從象牙塔到醫藥諮詢公司,在為國內外知名藥企和基金公司提供戰略投資服務得以不斷成長,直至樹立了將生物科技和商業相結合的宏圖壯志,另外,將創新創業的夢想成功落地,並執著逐夢、勇毅前行這個也是我的初心。
詹博士:兩位作為創業者,尤其是對於成果轉化問題,基於目前的市場,對於目前的行業和市場痛點,有何進一步的建議?
許博士:要實現創新藥物的快速發展,還需要破解許多難題,也需要得到更多支援,比如深化監管科學研究,最佳化政策工具,加強新藥研發技術指南體系建設,政府加大對企業的支援力度等。
鄧博士:我曾做過多年新藥研發,懂得研發人員的困惑和苦惱。從一個小白心態瞭解產品的市場需求,把自己當作一個最普通的使用者,將對產品的需求挖掘出來,如此簡單的創新路徑,成就了最打動人心的產品問世。實際上,鷹谷科技誕生至今,結構式影像識別、藥物設計、InDraw(Integle ChemDraw)的每次問世都為藥物研發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隨著AI賦能時代的大潮,製藥企業紛紛AI化,但我們知道,資料才是人工智慧的基礎,資料是核心的競爭力。
詹博士生物醫藥投資是否應該聚焦創新?當“投早”成為趨勢如何更好地判斷專案的確定性高低經過一輪產業震盪後接下來幾年生物醫藥產業會有怎樣的新趨勢
趙雅超:所謂真正的創新,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少的。創新並不是未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唯一驅動力。我們不能因為踩過me-too、me-better、fast follow的坑,就又掉進“只投創新的陷阱”。生物醫藥產業中,除了做創新藥研發的公司,還有很多其他角色的公司,只要經過評估,能找到企業的市場價值、商業化價值,那都是值得投資的。
左右滑動檢視
為了保證活動質量,使得與會校友得以充分交流,沙龍採取了“申請+稽核制”。通過了20位來自生命健康領域的高校、醫院、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校友的申請。活動現場各位校友濟濟一堂、討論熱烈、氣氛融洽,與會校友也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合作需求。大家紛紛表示,同為復旦人,以此活動作為紐帶和橋樑,促進跨學科、跨界別、跨地域的融合創新與資源整合,為建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交流合作平臺,貢獻自己的專業和力量!
左右滑動檢視
由於大家發言踴躍,導致“拖堂嚴重”,本期活動大家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期待下期再會。在未來的活動中,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將進一步把活動做細做實,擬開展走訪校友企業、實驗室等系列活動,惠及更多校友、同道。特別鳴謝復旦大學校友蔡科、匡大鵬、李卡、鄒若瑤(排名不分先後以拼音為序)的公益志願支援。
組   稿   
文   字   
攝   影   
審   稿   
   分會秘書處
   匡大鵬、李卡
   蔡科、鄒若瑤
   詹朋朋、白亞楠
近期活動
‍‍‍‍‍‍
—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