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的位置竟然會影響是否痛經?

圖片: 黃仔 | 撰稿: 翁小姨 | 責編: Fay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Hello,大家好,今天又是我們的樹洞欄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子宮後位」,浮游炮前幾年就聽說過,並且當時還有:「子宮後位」會導致痛經、「子宮後位」不易懷孕等言論,導致浮游炮在經期都不敢平躺著睡了……
正好,樹洞留言中也有一位女生在好奇子宮後位:
▲圖片來源:第十一診室自制
那麼就有請婦產科醫生翁小姨來為我們解答一下叭~
子宮後位是什麼意思?
子宮是女性孕育胚胎、胎兒和產生月經的重要器官。
子宮是有腔並且壁厚的肌性器官,呈前後略扁的倒置梨形,位於盆腔中央。子宮的前方為膀胱,後面是直腸,下端接yin道,兩側有輸卵管與卵巢。
▲圖片來源:網路
子宮有四對韌帶,對維持子宮的解剖位置至關重要:
  • 闊韌帶:位於子宮兩側呈翼狀的雙層腹膜皺褶,起始於子宮兩側,終止於盆壁,就像蝴蝶的兩個翅膀一樣,能夠限制子宮向兩側傾斜
  • 宮骶韌帶:起自子宮體和子宮頸交界處後面的上側方,向兩側繞過直腸到達骶椎前面,宮骶韌帶短厚有力,向後向上牽引子宮頸,維持子宮前傾位置
  • 主韌帶:起自宮頸和yin道上部,止於骨盆側壁,位於闊韌帶的下方,能固定宮頸的位置。宮骶韌帶與主韌帶可使子宮和yin道上段懸吊於其正常位置
  • 圓韌帶:起自兩側宮角的前方,從闊韌帶中向前向外側走行,到達兩側骨盆側壁後經腹股溝管止於大陰唇前端,有維持子宮前傾位置的作用。
多數女性的子宮位置為輕度前傾前屈位。子宮的正常位置依靠子宮韌帶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託,當韌帶或者盆底肌筋膜出現鬆弛,就會容易出現子宮的脫垂及位置發生改變。
前傾前屈位
「傾」指宮體縱軸與身體縱軸的關係。若宮體朝向恥骨,稱為前傾,又稱為前位;當宮體朝向骶骨,稱為後傾,又稱為後位;與身體縱軸平行,稱為中位。
圖片來源:網路
「屈」指宮體與宮頸間的關係。若兩者間的縱軸形成的角度朝向前方,稱為前屈;形成的角度朝向後方,稱為後屈。
▲圖片來源:網路
多數女性的子宮解剖位置都有輕度的前傾前屈位,少數也可能是中位或者後傾後屈位置,不管是前傾前屈或者後傾後屈,包括中位子宮,都是正常的子宮位置
當然個別女性會出現重度的子宮屈位(包括前屈或者後屈)。重度後屈的子宮,月經血流出不順暢,從而引起痛經。在做流產的時候,也會影響妊娠物排除,發生藥流不全或者漏吸漏刮的機率高於輕度屈位的子宮。
子宮的位置會不會發生改變?
子宮的位置是「一生不變」嗎?答案是有些情況可以改變
可能改變子宮位置的因素有:
  • 子宮內膜異位症:由於盆腔的異位病灶,異位的內膜隨著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週期性出血,導致周圍纖維組織增生粘連形成,如果子宮最外層的漿膜面受到粘連的影響,就會引起子宮的位置發生變化。醫生在做婦科檢查時,常常就會發現子宮後傾固定,活動度差,像被膠水粘住了一樣。
  • 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的肌層,常常使子宮後壁肌層變厚,整個子宮不再是略扁的倒置梨形,而變成了球形。
  • 子宮肌瘤:根據瘤體的生長位置不同,而呈現侷限性隆起,子宮呈現不規則增大。
▲圖片來源:Giphy
  • 盆腔炎症:沒有及時規範治療的盆腔炎症,常常引起盆腔廣泛粘連,增生等後遺症形成,除了子宮位置會受到影響,子宮旁邊的輸卵管宮旁組織還會出現增厚、腫塊等等。
  • 手術: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或者剖宮產等手術,術後粘連帶也可能會改變子宮的位置。
  • 生理狀態:孕期激素水平的變化,使子宮的韌帶變鬆,即使產後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但多數女性很難回到未孕前的狀態,產後的子宮位置可能會與孕前不同。
另外,長時間的體位改變如久臥或者膀胱憋尿後充盈等等,也會短時間引起子宮位置的改變
子宮位置的迷思
下面再說說對於子宮位置的誤解。
  • 前位子宮好懷孕,後位就懷不上嗎?
不管什麼位置的子宮,都是可以正常懷孕的,不存在後位懷不上的問題。備孕的女性在同房後,只要稍稍墊高臀部半小時到一小時,保證精液不會流出體外,就不會因為子宮位置而影響懷孕機率,因為精子是自帶「動力」向各個方向遊動的。
▲圖片來源:Giphy
  • 後位子宮就是位置不正,需要去糾正嗎?
子宮的前位、後位、中位都是正常的位置,不需要去刻意糾正。重度屈位的子宮,可能會引起痛經和宮腔手術難度增加,需要及時與婦產科醫生溝通,幫助醫生尋找痛經的病因,減少手術的風險。
我們該如何保養子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