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 12 日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1 日悄然釋出了更新稅則,豁免了包含自動資料處理器、電腦、通訊裝置、顯示器與模組、半導體相關等類別商品的進口稅率,不受“對等關稅”影響。
報道稱,部分商品若符合美國《協調關稅稅則》中所列明的分類號碼,將可獲得“對等關稅”豁免。這些商品包括電腦與周邊裝置、半導體制造裝置、通訊裝置、儲存裝置、顯示模組、半導體器件與積體電路等。報道稱,本次關稅豁免適用於所有受特朗普“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家。
此舉可能在緩解消費者對價格飆升的擔憂的同時,使包括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在內的電子巨頭受益。
此外,4 月 10 日訊息,據美媒報道,英偉達 CEO 黃仁勳上週出席了在特朗普位於佛羅里達州海湖俱樂部(Mar-a-Lago)舉行的晚宴後,美國特朗普政府收回了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出口 H20 人工智慧晶片的計劃。目前英偉達的 H20 晶片是在美國實施出口管制下,能合法出口到中國的最先進 AI 處理器。路透社尋求對此置評,但美國白宮與英偉達均未立即響應。
4 月 12 日上午 ,針對近期京東高調進軍外賣市場,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發表評論稱,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後一家。同時表示美團在 3C 數碼、藥品、生鮮等非餐飲品類的進展速度遠超預期,讓某些公司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對此,媒體表示,4 月 12 日中午,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回應京東集團新聞發言人齊珊珊有關“王莆中下場攻擊我們”的提問時表示:要是有空就趕緊去加入“小哥應急小組”,看看有沒有外賣或者快遞兄弟在大風中遇到困難的!或者去參與出口受阻企業的採購小組工作,儘快給他們提供幫助。
劉強東告訴齊珊珊,“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
此前有訊息稱,阿里即將在 2025 年 4 月第二週釋出新模型 Qwen3,這將是阿里在 2025 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模型產品。這引發了大家的期待。
對此,Qwen 系列研發 Junyang Lin 表示,“Qwen3 的釋出時間尚未確定(謠言四起)。繼 QwQ 之後,我們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新的 Qwen 系列上,目前正處於最後的準備階段。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完善!希望您能儘快見到它!”

據悉,在 Qwen2.5 釋出後,阿里雲內部的基礎模型團隊已經開始推動 Qwen3 相關專案。但 2025 年初 DeepSeek 的火爆,改變了團隊的部分思路與重心。知情人士表示,DeepSeek-R1 釋出後,阿里雲基礎模型團隊把策略中心進一步向模型的推理能力傾斜。
4 月 13 日訊息,週五,12 名 OpenAI 前員工提交了一份法律檔案,支援埃隆・馬斯克對由薩姆・奧爾特曼領導的 OpenAI 提起的訴訟。馬斯克去年對 OpenAI 提起訴訟,而此次前員工的介入為案件增添了新的關注點。
據路透社報道,這些前員工在法庭檔案中指出,OpenAI 的重組計劃將“從根本上違反”該公司最初的非營利使命。他們表示,自己曾在公司擔任技術和領導職務,並且堅信非營利模式的重要性。在他們任職期間,對非營利的監督被視為公司討論的關鍵部分。然而,近期投資者要求公司將結構轉變為營利性機構的壓力,可能會損害公司使命的核心要素。
這些前員工還提到,非營利結構有助於招聘工作,許多員工加入公司正是因為認同其最初的使命。對此,OpenAI 方面回應稱,即使公司結構發生變化,其最初的使命也不會改變。公司董事會明確表示:“我們的非營利性質不會消失,我們的使命將保持不變。”
4 月 10 日,百川智慧創始人兼 CEO 王小川在公司成立兩週年之際釋出全員信。王小川回顧了過去兩年百川智慧的成就與不足,並再次強調公司當前面向醫療領域的技術願景和業務方向,及其“造醫生 – 改路徑 – 促醫學”路徑。
王小川表示,公司接下來將在百小應、AI 兒科、AI 全科和精準醫療四個方面發展應用和服務。“接下來我們需要圍繞上述方向專注聚焦,減少多餘的動作,深度思考,堅定不搖擺;需要減小組織的複雜度,更扁平、更少層級,讓百川的資訊和決策更通暢。”
訊息稱,本月初百川智慧金融行業 B 端組調整的力度極大,目前整個組均已裁撤,之前金融 ToB 業務的負責人——百川智慧商業合夥人、金融事業群總裁鄧江已離職,下一步將加入一家大模型創業公司。 此前,百川智慧被曝聯合創始人焦可已經離職,聯合創始人、模型研發負責人陳煒鵬即將離職。加上去年 12 月,聯合創始人、商業化負責人洪濤也選擇了離開。 近三個月以來,已出現三位聯創及合夥級高管離職,另一位“等待離職中”。
蘋果計劃在 2025 年中期前為國行版 iPhone 引入 AI 功能,或在 iOS 18.5 中推出中國市場的 Apple Intelligence 服務。該功能將藉助百度文心大模型提供智慧支援,並採用阿里巴巴的審查引擎以確保內容合規,同時蘋果未與百度或阿里簽署獨佔協議。
4 月 10 日,據報道,有訊息人士稱蘋果包機從印度向美國運送 600 噸 iPhone,或多達 150 萬部。據悉,3 月 27 日至 29 日期間,6 架滿載 iPhone 的貨機從印度直飛美國,這一非常規物流操作可能在規避 4 月 5 日生效的 10% 進口關稅。此次大規模空運凸顯了蘋果面臨的成本壓力。若按常規海運,這批貨物將面臨鉅額關稅,直接侵蝕公司利潤空間。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蘋果可能採取三種應對方案:自行消化成本、轉嫁供應鏈或提高零售價格。其中,要求臺積電、富士康等核心供應商降價可能進一步擠壓代工企業利潤。
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大規模加徵新關稅導致蘋果公司股價大跌,但也帶來了一項短期利好:消費者蜂擁前往零售店搶購 iPhone。全美各地蘋果門店的員工表示,店裡週末擠滿了顧客,許多消費者擔心,一旦關稅落地,產品價格將大幅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蘋果在德克薩斯州生產 Mac Pro,但基本上以失敗告終。蘋果很難找到當地供應商,將零部件進口到德克薩斯州導致延誤和意外開支,而且蘋果很難找到具有所需技能的工人。此外,關於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的討論,美國銀行最新報告給出了明確結論:此舉將導致 iPhone 製造成本激增 90% 以上。
4 月 8 日訊息,在人工智慧領域,谷歌、OpenAI 以及其他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留住頂尖人工智慧人才成為了一大挑戰。據外媒報道,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部門 DeepMind,為防止員工流向競爭對手,竟採取了一種“激進”的競業禁止協議。
這種協議規定,部分在英國的員工在離職後一年內不得為競爭對手工作。在此期間,雖然員工無需工作,但 DeepMind 仍會支付他們薪水,這相當於一段很長的帶薪休假。然而,這一做法卻讓一些研究人員感到被邊緣化,因為他們無法參與人工智慧行業快速發展的程序。
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於去年禁止了大多數競業禁止協議,但該規定並不適用於 DeepMind 位於倫敦的總部。此外,上個月,微軟人工智慧副總裁在 X 平臺上發文稱,DeepMind 的員工因難以擺脫競業禁止條款而向他“絕望地”尋求幫助。
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OpenAI 近幾周曾討論以不低於 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6.41 億元),收購由 OpenAI CEO Sam Altman 與前蘋果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合作成立的 AI 公司。此前,媒體已報道稱,他們計劃聯手開發一款由 AI 驅動的個人裝置,也被外界冠以“AI 時代的 iPhone”的頭銜。
訊息人士表示,這款 AI 裝置的設計仍處於早期階段,具體形態還未敲定。可能的方案包括一種沒有螢幕的“手機”和具備 AI 功能的家用裝置。不過,專案相關人員強調,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機。這項 AI 硬體創業專案被命名為 io Products。
據知情人士透露,io Products 僱傭了工程師來製造裝置,OpenAI 提供了 AI 技術,而 Ive 的 LoveFrom 工作室則協助進行設計。Altman 則一直深度參與該產品的開發,但並不是該專案的聯合創始人。至於他是否在該硬體專案中持有經濟利益,目前尚不清楚。
知情人士還透露,OpenAI 正在考慮除全資收購外的其他合作模式。OpenAI 高層曾考慮的收購價格不少於 5 億美元。收購還將包括一個一直在開發這款裝置的工程師團隊。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參與該 AI 裝置初創專案,曾負責 iPhone 產品開發的 Tang Tan,以及接替 Ive 在蘋果擔任設計領導的 Evans Hankey 是否會隨本次交易加入 OpenAI。截至發稿前,OpenAI 和 Ive 的發言人均拒絕置評。
4 月 9 日,據外媒報道,前 OpenAICTO Mira Murati 創辦的 AI 公司“思維機器實驗室”近日迎來了兩位重量級顧問:前 OpenAI 首席研究官 Bob McGrew 和前 OpenAI 研究員 Alec Radford,兩人曾在公司多個開創性技術的研發中扮演關鍵角色。
McGrew 於 2017 年加入 OpenAI,先後擔任技術人員、研究副總裁及首席研究官,2024 年 9 月宣佈離職,表示計劃休息一段時間。Radford 則在去年年底離開 OpenAI 的,轉向獨立研究。他是生成預訓練變換器(GPT)這一開創性研究的主筆,該技術是 OpenAI ChatGPT 等多款熱門產品的核心。
4 月 8 日訊息,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英偉達已經完成了對 AI 大牛、阿里前副總裁賈揚清創企 Lepton AI 的收購,這筆交易價值數億美元。目前,Lepton 大約有 20 名員工。知情人士透露,Lepton 的聯合創始人賈揚清和白俊傑都已加入英偉達。
Lepton 成立於 2023 年,是賈揚清在離開阿里之後創辦的 AI Infra 公司,主要業務是出租英偉達 GPU 伺服器,開發軟體幫助創企在雲中構建和管理自己的應用。該公司於 2023 年 5 月完成了 1100 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7900 萬元)天使輪融資。
此舉或許是英偉達試圖進軍雲和企業軟體市場的新動向。英偉達本身也向雲客戶出租自己的 GPU,但相比微軟、谷歌等主要雲服務商,英偉達這部分業務體量很小。而 AWS、谷歌雲等作為英偉達的最大客戶,目前正試圖以低價開發和出租替代晶片來削弱英偉達。英偉達發言人拒絕置評,賈揚清沒有回覆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
4 月 7 日,Kimi 開放平臺宣佈,基於 MoonshotAI 一年來的技術積累和效能最佳化,已經在北京時間 2025 年 4 月 7 日 0 點對 Kimi 開放平臺提供的模型推理服務進行價格調整,具體調整方案如圖所示;同時下調上下文快取的價格。
Kimi 開放平臺表示:“透過技術創新,我們成功降低了模型的推理成本,提高了推理速度,這不僅讓模型能夠更快速地響應使用者需求,也為使用者帶來了更流暢的體驗。同時,成本的降低也使我們能夠將這一優勢直接反映在 Tokens 定價上,讓使用者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高品質的語言模型服務。”
4 月 10 日,月之暗面 Kimi 宣佈開源兩款輕量級視覺語言模型 Kimi-VL 和 Kimi-VL-Thinking。這兩款新模型採用 MoE 架構,支援 128K 上下文,啟用引數僅約 30 億,在多模態推理能力上顯著超過 10 倍大小的大模型。
4 月 10 日訊息,多位網友曬圖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今日現身阿里雲谷園區,參與阿里雲 KO 會(新財年啟動會)。馬雲身穿白色 T 恤,衣服印有“Alibaba Cloud 15th Anniversay since 2009”字樣。此外,馬雲戴著阿里的新工牌,風清揚的名字清晰可見。此前有訊息稱,阿里近期進行了工牌煥新,支援多種佩戴方式,並打出標語“請大家在工作場所務必佩戴工牌”。
根據斯坦福最新的 2025 年 AI 指數報告,中美頂級 AI 模型的效能差距已縮小到了 0.3%,而在 2023 年差距是 20%,中國模型正在快速追趕美國的領先地位。從行業主導企業來看,美國仍然領先於中國。在 2024 年 90% 的知名 AI 模型來自企業,美國以 40 個模型領先,中國有 15 個。更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如今大模型的效能已經趨同。在 2024 年,TOP1 和 TOP10 的模型的差距能有 12%,如今差距已經越來越小,銳減至 5%。
據悉,多數美國普通民眾不相信 AI 能改善他們的生活,AI 專家則樂觀得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了 5410 普通民眾和 1013 名 AI 專家對 AI 的態度。結果顯示,56% 的 AI 專家相信 AI 將在未來 20 年對美國產生非常或相當積極的影響,在普通民眾中間這一比例僅為 17%;76% 的專家認為 AI 將讓他們個人受益而不是傷害他們。只有 11% 的民眾對 AI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增加感到興奮多於擔憂,51% 更感到擔憂,只有 24% 的民眾認為 AI 能讓他們受益,近半數民眾認為 AI 會傷害他們。
OpenAI 在更新日誌中宣佈,自 2025 年 4 月 30 日起,GPT-4 將從 ChatGPT 中退役,並將被 GPT-4o 替代。OpenAI 稱,在面對面的評估中,GPT-4o 在寫作、編碼、STEM 等方面持續超越 GPT-4。最近的升級進一步改進了 GPT-4o 的指令跟蹤、問題解決和對話流程,使其成為 GPT-4 的自然繼任者。不過,OpenAI 同時表示,GPT-4 仍將在 API 中提供。
4 月 11 日,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發文稱:“我們大幅提升了 ChatGPT 的記憶能力 —— 它現在可以呼叫你之前所有的對話內容了!在我看來,這是個超棒的功能。它也指向了我們所期待的方向:人工智慧系統能在你的人生中逐漸瞭解你,變得極為實用且個性化。”他表示:“你當然可以選擇不使用這個功能,或者完全停用記憶功能。如果你想進行一段不呼叫或不影響記憶的對話,也可以使用臨時聊天功能。”
字節跳動豆包團隊今天釋出了自家新推理模型 Seed-Thinking-v1.5 的技術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擁有 200B 總引數的 MoE 模型,每次工作時會啟用其中 20B 引數。其表現非常驚豔,在各個領域的基準上都超過了擁有 671B 總引數的 DeepSeek-R1。有人猜測,這就是位元組豆包目前正在使用的深度思考模型。
Midjourney 在時隔一年多之後釋出新模型 V7,目前以 alpha 形式提供給使用者。V7 改進了影像生成,為手、手指、身體部位和“各種物件”提供了更高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還能提供細節更豐富和逼真的紋理和材質。V7 還提供了新工具和工作流,其中之一是用於迭代和探索的 Draft Mode,費用只需一半但渲染速度提高十倍。V7 有兩種模式——turbo 和 relax,其中 turbo 能更快生成最終影像,但費用提高了一倍;而 relax 生成影像的速度很慢,但費用也低。
Midjourney 是最早廣泛使用的 AI 影像生成工具之一。最初只通過 Discord 提供給使用者,現在有了 Web 版本。
4 月 5 日,Meta 公司釋出了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的最新版本 Llama 4 Scout 與 Llama 4 Maverick,兩者均以開源形式釋出。此外,Meta 還預告了 Llama 4 Behemoth,稱其為“全球最聰明的語言模型之一,將作為未來模型訓練的教師模型”。
沒想到,隨後就被曝出模型訓練測試集作弊,內部員工直接辭職,引發爭議。爭議的導火索源於海外留學求職交流論壇“一畝三分地”的一篇帖子,發帖人自稱是參與 Llama 4 訓練的內部員工,並表示已因此辭職。該員工透露,儘管團隊反覆努力訓練,Llama 4 的內部模型效能始終無法達到開源 SOTA(State-of-the-Art,頂尖水平)基準,差距明顯。
為達成目標,公司領導層提出在訓練後期將各種基準測試的“測試集”資料混入訓練或微調資料中,以此在各項指標上達成目標,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績單。這位內部員工表示,自己無法接受這種做法,甚至辭職信中明確要求不要在 Llama 4 技術報告中掛名。另一方面,高層給全員下了“死令”——4 月底是 Llama 4 交付最後期限。在一系列高壓之下,已有高管提出了辭職。
據悉,Meta 在其公告中明確提到,參與 LM Arena 測試的 Maverick 是一個“實驗性聊天版本”。而根據官方 Llama 網站上公佈的資訊,Meta 在 LM Arena 的測試中所使用的實際上是“針對對話性最佳化的 Llama 4 Maverick”。這表明,該版本經過了專門的最佳化調整,以適應 LM Arena 的測試環境和評分標準。
針對輿論,4 月 8 日凌晨 1 點半,Meta 生成式 AI 領導者 Ahmad Al-Dahle 在社交平臺釋出了一篇長文,對前天剛開源的 Llama 4 質疑進行了官方回應。Ahmad 表示,Llama 4 一開發完就釋出了,所以,不同服務中模型質量難免會有一些差異。Meta 很快會修復這些漏洞提升效能。同時否認在測試集上進行了預訓練。
4 月 10 日,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谷歌雲下一步(Google Cloud Next '25)大會上,谷歌向世界展示了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強大野心。谷歌雲 CEO Thomas Kurian 在大會上強調,他們的戰略是“承諾提供世界級的基礎設施、模型、平臺和代理;提供開放、多雲平臺以實現靈活性和選擇;並構建互操作性”。
在本次釋出會上,谷歌聯合了超過 50 家技術合作夥伴與服務提供商(包括 Atlassian、Salesforce、SAP、ServiceNow、Cohere、Langchain 等軟體公司,以及 Accenture、Deloitte、PwC 等諮詢服務機構),共同發起並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開放協議——Agent2Agent (A2A)。A2A 協議是給 AI 智慧體(比如各種自動化的 AI 程式)制定的“社交協議”。讓不同公司、不同平臺開發的 AI 能互相發訊息、分工合作,哪怕它們原本不認識對方。
同時,谷歌還擴充套件了其 Gemini 模型系列,推出了 Gemini 2.5 Flash,這是其前不久所推出的旗艦 AI Gemini 2.5 Pro 的高效版本,同樣具備谷歌所強調的推理能力。釋出 Lyria 文生音樂模型,已經向部分客戶開放預覽。Veo 2 影片創作模型,增加新的編輯和視覺效果定製。Imagen 3 影像生成器,顯著效能升級。Chirp 3 自定義語音,只需 10 秒音訊即可建立自定義語音。第七代 Ironwood,為推理時代打造的第一個 TPU 晶片,峰值計算能力提高 5 倍。Deep Research,升級為 Gemini 2.5 Pro 大模型驅動。
Google 宣佈了第七代 TPU 處理器 Ironwood。TPU 代表 Tensor Processing Unit,是 Google 內部開發的專門用於加速機器學習的 ASIC 處理器。第一代 TPUv1 於 2016 年推出。TPU v7(Ironwood) 據報道是專門為滿足推理等大模型新興需求而設計的。Google 最新的大模型 Gemini 2.5 執行在上一代的 TPU v6(Trillium)上,Google 表示 Ironwood 更高的推理速度和效率將為更多的突破奠定了基礎。Ironwood 的峰值吞吐量為 4,614 TFLOPs。
4 月 9 日訊息,亞馬遜釋出了名為 Nova Sonic 的新一代生成式 AI 模型,該模型能夠原生處理語音並生成自然流暢的語音。據亞馬遜聲稱,Nova Sonic 在速度、語音識別以及對話質量等關鍵指標的基準測試中,表現可與 OpenAI 和谷歌的前沿語音模型相媲美。Nova Sonic 透過亞馬遜的 Bedrock 開發者平臺提供給使用者,該平臺是用於構建企業級 AI 應用的工具,Nova Sonic 則透過一個全新的雙向流式 API 進行接入,亞馬遜稱其價格比 OpenAI 的 GPT-4o 便宜約 80%。
4 月 8 日,火山引擎宣佈推出一款名為 Data Agent 的企業資料智慧體。基於大模型的推理、分析和呼叫工具等能力,Data Agent 能夠深度理解業務需求,自動化完成撰寫深度研究報告、營銷活動設計等任務。
-
4 月 9 日,阿里雲釋出 AI 生態夥伴計劃—— “繁花”計劃,並推出 AI 應用與服務市場。面向 AI 領域客戶,“繁花計劃”將根據生態合作伙伴產品成熟度,提供從技術到商業化所需的雲上資源及算力支援,包括產品雲上打包、商業化路徑規劃、AI 夥伴全生命週期支撐等。 -
4 月 8 日,酷狗音樂宣佈與人工智慧公司 DeepSeek 達成深度合作,推出系列創新功能,包括每週聽歌報告系統,透過多模態分析聽歌資料,構建涵蓋風格、情緒、場景的三維畫像,實現資料資產社交化應用,以及 AI 每日推薦及智慧搜尋、AI 歌單管理、AI 設計工具生成動態封面、UGC 生態 AI 內容升級等,並推出具備角色設定的"AI 評論官"實現人機協同生態。 -
4 月 7 日,抖音正式推出 “闢謠卡” 功能,旨在為使用者提供更明確、全面的闢謠資訊,打造可信任的內容生態。當用戶在抖音搜尋一些涉及謠言的資訊時,搜尋結果將以闢謠卡片形式呈現。闢謠卡將顯著展示謠言鑑定結果,更全面地向用戶展示存疑資訊的起源、傳播原因和事實真相。同時,卡片還會為使用者提供權威媒體闢謠、當事人發聲以及其他關聯資訊。
AICon 2025 強勢來襲,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雙城聯動,全覽 AI 技術前沿和行業落地。大會聚焦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匯聚 AI Agent、多模態、場景應用、大模型架構創新、智慧資料基建、AI 產品設計和出海策略等話題。即刻掃碼購票,一同探索 AI 應用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