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扔出AI“核彈”!超級智慧體背後是藏不住的AI野心

作者|孫鵬越
編輯|大   風

AI Agent(智慧體),這是2025年最火爆的概念。
Gartner預測,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透過AI Agent自主完成,33%的企業軟體應用程式也將包含AI Agent。
可以說,誰能拿AI Agent(智慧體),誰就能掌握未來十年的科技話語權。
AI Agent(智慧體)究竟是什麼?和司空見慣的AI大模型有何不同?它又能給人類的工作生活帶來怎麼樣的改變?
面對外界對於新生事物的一連串疑問,老牌科技巨頭聯想,率先給出了一個正規化答案。
讓消費者開啟Agent大門
5月7日2025聯想創新科技大會(Lenovo Tech World)正式召開。這一次,聯想向外界展示了自家全面佈局AI生態的成果。
在一連串不僅有全品類Al裝置之外,最讓人期待的就是“超級智慧體”在國內的首秀。
所謂的“超級智慧體”,是混合式人工智慧的關鍵突破,也是“初代智慧體”的下一個階段。通常具備自我學習、推理、理解、感知、決策等能力,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和需求進行自主決策和行動,並能夠進行跨模態感知和互動。
簡單來說,初代智慧體就相當於小霸王時代的遊戲機,需要藉助遊戲卡帶(晶片和裝置),來滿足使用者需求。
“超級智慧體”則是Nintendo Switch,直接構建在多元模型與多元智慧體之上,打通裝置、邊緣、雲端等場景,無縫服務企業和個人使用者。不會依賴於任何單一的模型、晶片、裝置或形態。
這次2025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天禧個人超級智慧體”正式亮相。
作為“超級智慧體”,天禧具備感知與互動、認知與決策、自主與演進三大核心能力。使用者使用次數越多,它就越懂你。
在效能上,天禧實現了多模態感知和意圖驅動的自然互動。比如你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分享的圖片非常有趣,直接和天禧聊兩句,它就能透過和你的自然對話確認你的精準意圖。
先識別出朋友圈照片中的具體景點資訊,再篩選出你習慣的度假時間和日程表上的空閒時段,最後設計出整套旅遊方案供你選擇。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天禧能做的遠遠不止規劃行程那麼簡單。
它還能呼叫跨裝置資料所整合的個人知識庫,幫你做出推理和判斷。比如,確定親友關係和過往的消費習慣,來確定預算,安排酒店預訂、餐廳預約、車輛預定。
它簡直是一個萬能的隨身小助理,完美理解使用者的意圖,根據使用者習慣制定一系列行程安排供使用者選擇。
當然,“超級智慧體”的服務物件不止有個人使用者,同樣可以為企業帶來創新生產力。這次聯想也釋出了“聯想樂享企業超級智慧體”,進一步用AI來賦能千行百業。
一直以來,企業AI都受限於算力成本,而這次的樂享企業超級智慧體的背後,將由聯想提供涵蓋端邊雲的業界最完備、最節能的算力資源。幫助企業降低訓練成本,加速AI推理。
同時,樂享能跨裝置、跨生態呼叫企業各部門、各區域的資料和資訊,自主編排步驟,自動執行任務,同時還能保證企業資料絕對安全。可以說,對企業來說樂享是員工,又不僅僅是一個員工,而是包羅永珍、無所不能的“員工之集大成者”。
從面向個人使用者的“聯想天禧個人超級智慧體”,再到面向企業的“聯想樂享企業超級智慧體”,或許現在才真正推開了AI Agent大門的歷史性時刻。
AI科技的新極點
在前些年,我們感受到了AI大模型為工作帶來的便利。但在現在,超級智慧體將進一步升級,成為個人與企業解決問題與需求的總入口。
廣義上的智慧體即為基於大模型技術演進而來的自主化系統,具體到超級智慧體,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給出了標準定義:
具備三大核心能力:更強的環境感知與互動能力、個性化認知與決策支援、自主任務規劃與持續學習能力。使用者可透過語音、文字、裝置觸控等自然方式與智慧體進行互動。
“智慧體不再依附於單一裝置,而是與‘人’繫結,整合使用者所有裝置的資料,在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成為個人生活的數字助手。”
在聯想為超級智慧體交出的正規化答案上,我們能夠清洗感知到「環境感知-自主決策-價值對齊」是超級智慧體的“黃金三角”。
在這個標準下,超級智慧體不再受傳統互動形式的約束,能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輸入,實現對物理與數字環境的動態解析。
是的,超級智慧體越來越像人類了。但智慧體的價值不在於替代人類,而在於擴充套件人類的認知邊界。
聯想超級智慧體的眾多功能都是為了給人類減負,創造出更多的生產力。其中,“模型工廠”和“模型編排”兩項功能最為典型。
現在大模型層出不窮,不論是國外的科技巨頭,還是國內的網際網路大廠,每個月都會湧現出新模態新版本的大模型。
而那些頭部大模型往往動輒數十億、乃至數萬億引數,體積過於碩大,不適合直接被安裝到消費級裝置裡使用。
因此如何能夠在更短的時間裡實現對既有最先進大模型的最佳化、部署,就是考驗各家技術力的第一個環節。
面對業內難題,聯想自研“模型工廠”(Model Factory)給出了一個全新解法。
“模型工廠”裡,大模型部署被無限簡化,可以將部署時間從幾個月縮短至幾周。讓使用者可以更快地用上市面上最新的大模型相關技術。
另一方面,對個人使用者來說,現在市面上的模型各有各的功能,分別對應不同的場景,比如有聊天機器人,還有文生圖機器人、文生影片機器人等等……
裝置中安裝了多個不同版本、不同功能的大模型,但到了實際使用的場景下,使用者就開始手忙腳亂,沒辦法立即選出最適宜解決當前問題的大模型。
聯想的超級AI智慧體具備“模型編排”Model Orchestration)技術,就能準確鎖定使用者所處的環境和需求,再對每一個任務自主選擇最適合的模型尺寸和型別。
不用手忙腳亂,聯絡超級智慧體“一步到位”。
不論是“模型工廠”還是“模型編排”,聯絡智慧體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利。這也是本次2025聯想創新科技大會的核心命題:“真正好用AI智慧體”。
聯想的AI野心不止AIPC
PC領域霸主到AI生態構建者,聯想用40年時間,完成從“製造”到“智造”轉型。
2025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軍透露:聯想AIPC累計銷量已突破100萬臺;伺服器收入年比年增長172%,位列第一陣營。
根據Canalys資料顯示,2024年,聯想PC出貨量1370萬臺,以35%的市佔率穩居首位。同時,聯想AI PC產品矩陣覆蓋商務、遊戲、消費全場景,率先完成AI時代的產品迭代
可以說,聯想在AIPC領域已經是絕對的領導者。
但,聯想的野心也絕不止步於AIPC。而是計劃透過超級智慧體來完成戰略佈局,在AI終端、AI基礎設施和AI解決方案與服務三大領域,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這一切的核心都來源於超級智慧體,同時超級智慧體也可以將觸手延伸到聯想集團的全部業務之中。
不論是IDG(智慧裝置業務集團)、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都將被AI統一賦能。透過超級智慧體重構產業生態,用AI技術底座,實現從硬體到服務的閉環。
總之,聯想超級智慧體的技術架構,本質是一場對智慧的重構。透過超級智慧體的落地,聯想已經能夠實現對AI訓練、企業業務、個人使用之間的全覆蓋,貫穿了整個AI生產力的流程。
作為擁有PC、手機、伺服器、企業服務等龐大業務線的聯想,更是業內少有的集「硬體+軟體+服務」於一體,讓AI軟硬體的應用,不再拘泥於特定設計的場景,變成了AI擁有提供全棧服務的能力。
2024年,聯想剛度過40歲生日,2025年是聯想的第五個十年。現在的它已經撕掉了“賣電腦”的標籤,以AI科技巨頭的新形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超級智慧體,就是聯想率先交出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