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紀有話說:
本文經授權轉自矽兔賽跑
編譯|Xuushan 編輯|伊凡
主持人:現在我們還在努力理解新關稅政策意味著什麼?您能幫助我們瞭解歷史,或者解讀此次關稅風波在歷史上有哪些相似之處,及其未來走向。
瑞·達利歐:我們有時不明白一些秩序和週期將會如何演變,其實是因為我們一生可能僅會遇到一次這類事件。但這其中是有跡可循並暗藏關聯。一系列的系統崩潰源於特殊事件的發生,導致了整個週期的節奏開始改變。
比如說,先有了貨幣體系,之後出現了債務週期,然後出現了我們現在的局面——一個人的債務是另一個人的資產。
回到我們目前的情況,一系列的系統性結果將問題堆積到一個難以維持下去的程度時,債務危機發生了,這屬於貨幣體系的問題。
此外,我們還有國內政治秩序的問題。我們正從上一個政治秩序過渡到新的政治秩序當中,美國兩黨之間會引發出一些權利鬥爭,並掀起動盪。正如一些民主國家所經歷的,他們強調協作、權衡、妥協,因此其秩序體系並不強,所以鬥爭不斷。但現在民主的秩序體系正在逐步失控,這是我們當下面臨的美國內部的政治秩序轉變。
除此之外,全球政治體系也在發生轉變。我們現在的全球政治秩序,主要基於1945年二戰結束後,選擇由戰爭獲勝方獲得主導權,制定相應的規則,隨後出現了一些基於多邊主義的體系,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但現在,我們看到,單邊主義正在取代多邊主義。
造成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是——現有的秩序體系難以再維持下去。
三大秩序體正在崩塌:1、貨幣與債務之間的秩序體系(主要指的是債務、債務背後的貨幣);2、美國內部的政治秩序體系(按誰的制度運作?誰來解決問題);3、全球政治的秩序體系變化(信任體系開始瓦解)。
除了秩序體系,還有五大關鍵力量也正在推動著世界走向,例如氣候災害(乾旱、洪澇、疫情等)、技術創新、人才等等,這些是我們當下所面臨問題的基本面。
關稅問題屬於是全球秩序體系失控層面,這裡提到的失控,其實主要指的是資本和貿易。
當然,這裡還有一些國際衝突的問題,比如說,我們一直以來從中國進口,但我們現在如何在沒有辦法制造任何商品的情況下去維持國家安全?同樣,當過去建立的信任體系正在瓦解時,中國在對美國資本依賴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維持自身的發展?
這是我們討論關稅問題的基本背景。
主持人: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關稅政策是否是有價值的?關稅政策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運作的時候是否是奏效的?從經濟角度如何解讀這一事件?雖然今天股市有所反彈,但很多人的財產已經縮水了10%。這意味著什麼?
瑞·達利歐:這意味著,產品的成本會升高,企業的收入會下降,大家會變得更難獲得資金來源。公司的運營成本會增加,營收會減少,同時融資會更難。
但美國政府還提到了重建制造業。我完全同意這個提法,“沒有製造業是一個大問題”,但問題是,我們是否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來看看美國的人口構成:有1%的人特別聰明,一路上最好的學校,創造出獨角獸的公司,這裡面有一半是外國人;10%的人也能夠做得很好;但有將近60%的人,其閱讀能力不如六年級的學生,也很難在美國製造業復甦中成為有力的生產者。
其實大家對於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比如說,我們都覺得預算赤字應該控制在GDP的3%以內。但現在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要在什麼時候來做這件事?要如何在當下的背景中能夠真正實現設想中的“豐衣足食”?
從現有的人口架構、教育水平、資本情況、技術能力來看,美國想要重建制造業,非常困難,但也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所以你是支援關稅政策,還是反對它?這究竟是一個好主意,還是勸他們放棄這個想法?
瑞·達利歐:我同意美國需要製造業,但是我擔心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這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不僅是之前提到的資本問題,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等等。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由於全球的相互依賴關係,這也會阻礙全球的生產體系發展,供應鏈遍佈全球,降低全球的生產效率。
全球的生產效率與美國缺乏競爭力之間是一個長期結構性的挑戰,同時也會引發一系列政治問題。
這是週期帶來的必然結果,不巧的是這又發生在我們財政預算非常糟糕的時期。
現在的財政預算赤字問題相當嚴重,剛剛提到,我們必須要把赤字降到3%左右。同時我們又正在推動關稅政策,導致各類成本大量增加,而且還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副作用”,很難把控未來的走向。
我擔心的是更為深層的情況:我們的現狀並不會因為關稅政策就改變——債務問題還在、競爭力問題還在、預算超支問題也還在。這些問題會不斷重複上演,我們現在的處境和1930年左右非常像。
主持人:你怎麼看外國投資者現在購買美國國債?短期時間內,資金的供應和需求會發生哪些變化?
瑞·達利歐:現在外國投資者已經配備不少的債務資產,但我們想要賣給全球投資者的國債,是美國GDP的6.5%。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全球投資者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國債。
他們已經持有很多了,同時大家對全球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其實,你要是往回看就知道,1930年曾經上演過相似的一幕。
當時美國和日本之間發生衝突,引發了制裁、資產凍結等等一系列舉措。從市場關係來看,根本問題是供需失衡,我們想賣很多債務,但市場的購買力不足。
主持人:利率會繼續上升嗎?有人認為,關稅政策似乎是想要降低利率,減少政府支付債務的成本。像是去年,債務的利息就達到1萬億美元。你覺得關稅政策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嗎?
瑞·達利歐:確實,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降低利率:第一種,改變供需平衡,良性改善;第二種,透過強行壓低利率,印鈔,惡性改善。
利率的升降,其實就是支出、稅收和利息成本三者之間的平衡。
政府只要能做到財政平衡,不管是以什麼樣方式達到改善債券市場供需關係的目的,利率將會以一種健康的方式降低,幫助我們實現財政赤字降到GDP的3%的目標。
主持人:你現在如何看待市場的變化?是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入場時機,還是覺得市場到處都是深坑?普通人該如何看待當下的市場環境?
瑞·達利歐:在當下有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但也有些事情是可能會發生的。我現在不會做市場建議,也不想討論到底是該買入還是賣出。
作為投資人,我經歷了很多事件,“9·11事件”“2008年的金融危機”等等,但我想告訴一些普通人的是:你需要有一個結構合理,平衡、分散的投資組合,並且要有一個長期堅持的投資計劃,承受各類環境的變化。
你要是問我該如何分散投資?我覺得你得先明白:一定要清楚自己不知道哪些東西。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進入市場時,你會意識到,如果只是陷入市場情緒化的反應,光靠市場時機,你也很難有所收穫。
當我沒有太多的資金時,我常常問自己:“我現在還有多少存款?如果明天開始沒有任何收入,我可以靠這些錢活多久?”
我會先算出我可以生活多少個月,然後再算算現有的存款可以支撐多久?
接著,我會問自己,如果整個資產價值降低一半,我還能支撐多久?要知道,只有你自身處於一個足夠安全的財務位置時,你才有機會建立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但要注意,不要認為現金是最安全的。從長期來看,現金可能是一個你會做出的最差的投資決定。
你要看的是經過通脹調整之後,購買力是否和之前保持一致。畢竟一旦美聯儲降低利率或者開始印鈔,現金的相對價值就會下降,你的購買力也會被削弱。這些事過去幾年也在不斷發生,相信大家肯定有所感受。
一句話總結,我們要有一個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同時要重視我們國家的債務問題。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iv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