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凌晨罕見5.2級強震,感覺像火車開過!地震越來越頻繁,專家警告:不尋常,很危險

又震了!澳洲凌晨突發5.2級強震,
多地民眾睡夢中被驚醒,專家直呼“不尋常”
此前我們報道過不在地震帶的澳洲,出現了多次異常地震:
在許多人還沉浸在週末的夢鄉時,一陣突如其來的晃動劃破寧靜——
澳洲又地震了,而且這一次震得可不輕!

01|深夜驚魂!NSW罕見強震,居民形容“像火車從床邊開過”

本週六凌晨2點36分,新南威爾士州Orana地區突發一場震級5.2級、深度僅10公里的淺層地震,短短幾分鐘後,又接連記錄到4.1級和3.6級的餘震。

震源雖不在大城市中心,卻“吵醒”了上百公里外的居民:
“我以為樓下有大貨車開過,整個床都在震!”——Dubbo居民Anna
“窗戶發出嘎吱聲,狗也開始狂吠,連孩子都被嚇哭了。”——來自Forbes的年輕母親Lisa
“我住在黃金海岸,凌晨時分感覺天花板都在輕輕搖。”——一位距震中約600公里的昆士蘭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
截至凌晨4點,已有超135人向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報告了震感,其中包括Nyngan、Dubbo、Narromine、Coolah等城鎮。
雖然沒有報告嚴重傷亡,但突如其來的震動讓不少人直呼“太離譜了”——畢竟,在這麼個“沒在地震帶”的國家,誰能想到大半夜會被“晃醒”?

02|前一晚,昆士蘭剛剛也震了!專家警告:這不是巧合

更令人警覺的是,就在新州地震的前一晚,昆士蘭中部Yeppoon海域也發生了一場3.2級地震。
雖然位置偏遠、震級不高,但Rockhampton等地的居民卻也感受到了輕微晃動。這種“微震能感知”的現象,被專家認為“非比尋常”。

澳洲地震學專家Trevor Allen博士指出:
“通常這種等級的地震幾乎不會被人感知,但這次不僅震波廣,持續時間也偏長,說明大陸內部的地殼張力正在積累。”
而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地震都發生在“非傳統地震區”——不是沿海,不在板塊交界處,反而是在大陸的“心臟地帶”。

03|地震為何頻發?科學家揭示“地下黑幕”:我們低估了澳洲地殼!

澳洲並不處於地震高發帶,為什麼卻越來越頻繁地“晃”?這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正在被科學界重估的事實。
回顧2021年墨爾本那場突如其來的6.0級地震,澳洲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地下探測中意外發現了一條“隱藏斷層”——它沒有露出地表,表面上看毫無異樣,卻是導致地震的元兇之一。
這種斷層被稱為“盲斷層”,隱藏在地表下,直到某次能量積累過大才突然爆發。

“我們過去以為澳洲‘穩定’,其實只是我們看不到‘地下那雙手’。”——地震學者Hadi Ghasemi博士
根據澳洲地球科學局資料:
  • 每年全國記錄約100次3.0級以上地震;
  • 平均每兩年發生一次5級以上地震;
  • 7級以上大地震平均百年一遇。
但問題是——澳洲的城市、房屋、基礎設施,壓根沒做好“應對大地震”的準備。

04|不該掉以輕心!專家呼籲民眾“未雨綢繆”

雖然這次震中偏遠、無人員傷亡,但科學家們正發出一致警告:
“地震從來不是‘大城市才會遇到’的事。真正危險的,是我們以為它不會來。”
Allen博士強調,即使澳洲地震平均震級不大,但若發生在人口密集區,老舊建築、無防震設計的房屋很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Ghasemi博士更直言:
“人不是死於地震,而是死於砸下來的天花板、倒下的牆體、掉落的電器。”
他說,澳洲政府應加快評估建築物防震標準,民眾也該重新瞭解“地震求生三步”:蹲下、掩護、抓牢。

不是地震太遙遠,是我們太僥倖

也許你還記得去年塔州海域的那場4.8級地震,也許你覺得“澳洲哪來的地震”——但現在的頻率、範圍和體感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澳洲地震,正在成為一種不能被忽視的新現實。
比起恐慌,我們更需要認知;比起輕視,我們更需要準備。
在這個“不屬於地震帶”的國家,真正的危險不是晃動,而是輕敵。
如你在近日感受到震感,或所在地區有不尋常情況,可登入Geoscience Australia官網進行震感報告:
發生地震時,記住三個關鍵動作:蹲下、掩護、抓牢(Drop, Cover, Hold)
讓科學替代僥倖,讓行動替代後悔。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