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鼓吹“AI武器化”,藍星進入無限制格鬥時代?

烏鴉校尉作品
首發於微訊號 烏鴉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大家好,我是烏鴉。
許久以前,就有著“偽君子”與“真小人”誰更惡劣的討論,或許是隨著2016年川寶榮登大位的延伸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寧為真小人不做偽君子”的傾向。但要烏鴉說,從個人做人的角度這說法可能還算過得去,可對於這個龐大而複雜的世界而言,偽君子固然可恥,真小人萬不可取

無他,這個脆弱的國際秩序,還需要一條“道德底線”的細繩繫住它不使傾倒。誠然,世界的本質是誰拳頭大誰好使的叢林社會,但不能任由“強者”再把黑的直接說成白的,否則最終必然驅逐良幣把道德基準線以上的也拖下水,實際上近些年西方社會已經有著這種帶領全人類道德滑坡的傾向,諸如病毒、毒品、盜竊,正在被他們賦予更多的“正確性”,如果繼續以此軌道滑坡,不知道人類的未來將是何等模樣。
據中國外交部《美國國內毒品問題現狀》(2023)
所以,你可以說那些道德標準“虛偽”,但至少給(廣大)世人標明瞭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由此也就構成了各大政治實體互相處理關係的一個預設底線——有些事你做了也便做了,但卻不可以“說”。比如說以色列軍隊的種族滅絕行為,大家都知道,“某座燈塔”還在的情況下,人類社會想要阻止它真就不太現實,但是你以色列方面居然還要說這種屠殺滅絕行為是“合理的”“合乎道德的”,那就太逆天了。
無怪乎西方世界也不能對以色列如此逆天言論置之不理
一旦打掉人類所有道德底線,固然“弱者”命運更加悲慘,但所謂“強者”也落不著好,也要始終生活在恐懼之中,這也就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個原理。然而正如我們正在看到的,世界有那麼一股力量,就是要滑坡、就是要加速——惡,就要大膽講出來!
這不,前幾天,谷歌前CEO埃裡克·施密特公開發文鼓吹AI技術武器化

可能有人要說:這也值得大驚小怪?AI武器化不是必然的事兒嗎?
這話沒錯,其實很多人都明白,AI“武器化”,早晚的事。因為人類從來都是要把最尖端的科技用在軍事戰爭領域的,這是定數。你可以不懂AI,懂得人類這個物種就好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圍繞AI武器化問題是有諸多道德層面討論的,它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技術問題,誰要丟擲“發展AI武器”這個說法無異於開啟一個未知方向的魔盒

,而且,且不說這個魔盒開啟對“人類”的影響,對“美國”也未必是正面的作用,敢問這位前谷歌大佬是想幹嘛?

道理其實很簡單。之前人們討論技術與道德關係問題,往往丟擲科技不作惡的理論,我們暫且承認這個說法,但“科技公司”可未必不作惡。谷歌作為不少人心目中的“純粹科技公司”,它的這位前CEO卻基本相當於個軍火販子,與美國國防部關係甚密,“中國威脅論”的重要渲染者。美式“旋轉門”框架下,施密特這樣的人一腳公司高管、一腳智庫學者、一腳政府軍方合作者乃至直接進入官方任職,在官商間反覆穿梭可不是什麼個別現象,試想這樣的群體領導的所謂科技公司,它純粹得了嗎?
有商界“旋轉”進政界的,當然也有政界“旋轉”進商界的。
三個月前的6月15日,美國前國家安全域性 (NSA) 局長中曾根(Paul Nakasone,日裔美國人)加入 OpenAI 董事會的安全與保障委員會,委員會負責就所有 OpenAI 專案和運營的關鍵安全與保障決策,向整個董事會提出建議。

保羅·中曾根
顯而易見,OpenAI 的人工智慧還剛出了點成績,美國國安的力量就介入了
中曾根作為美國國安高官的名聲在外,OpenAI介紹為中曾根是“領先的網路安全專家”,避開了其原來的身份。
但美國人雖然“自由”,卻也不傻,這次人事安排還是引起了各方面相當大的爭議和反對。
同行是冤家。馬斯克就表示:“如果蘋果系統接入OpenAI,我的公司就要停用一切蘋果裝置。”
美國資訊安全知名“吹哨人”斯諾登更是強烈批評,並敦促人們不要相信 OpenAI 或其 ChatGPT 等產品。
斯諾登稱,該任命是“對地球上每個人權利的蓄意背叛”,並警告公眾,美國國安局長進入 OpenAI 董事會將會產生不良後果。
這些社會輿論的反應對美國有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不知道,美國官商合流搞AI武器化對我們的影響,可以先回頭來看看這個中曾根到底何許人也。
中曾根於2023年2月從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退休,是美國網路司令部任職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在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局長兼網路司令部司令時,曾經策劃和實施了針對中國的“伏特颱風”虛假資訊行動
“伏特颱風”由美國情報部門策劃、政府、科技公司配合,三方編造了一個具有中國政府支援背景的“伏特颱風”駭客組織,對外宣稱該組織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了網路攻擊。憑藉偽造的資訊和虛假敘事,美國政府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藉此恐嚇其他國家。
這是美國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好戲,既可以轉移世界對美國駭客的關注,也將禍水東引到中國。非常狠毒,也承襲了美國情報機構一貫的作風,栽贓陷害,無所不用其極。
中曾根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求美國科技公司配合國家安全機構,並從這些公司獲取想要的資料。
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案》(FISA)中的702條款稱,允許司法部長和國家情報局局長聯合授權對位於美國境外的外國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監視,以獲取外國情報資訊。
在此條款下,包括谷歌、微軟、蘋果、臉書等各大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都必須向美國安全機構提供公司運營中採集到的全部非美國公民個人資料。2013年,斯諾登披露的“稜鏡計劃”就是在該法律條款授權下進行的。

2023年1月25日,時任NSA局長的中曾根向民主黨參議員懷登承認,NSA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從商業資料經紀機構手裡購買美國人的網際網路瀏覽資訊。
之前,懷登曾致函呼籲美國情報官員停止在沒有美國人明確知情和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他們的個人資料,稱這是非法的。可見美國情報部門是壓根沒有這些規矩的。
當美西方說別人做什麼壞事的時候,它自己早就幹過了,這再次證明此言不虛。
中曾根的身份和職業背景,讓人不難想象表明其進入 OpenAI是在利用人工智慧實施更大的陰謀。   
那你說這些科技公司僅僅是在美國官方高壓下的被迫選擇嗎?也不盡然。開頭說到的谷歌前CEO施密特,他常年鼓吹中國威脅論、進而力推AI武器化的真正動機是什麼?當然還是個利字。從兩年前開始,施密特就被陸續曝出借由“旋轉門”機制,透過投資工具將美國納稅人的錢轉向他自己的口袋,據推算其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的科創企業從聯邦機構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合同。
無巧不成書,咱們今天提到的另一主角OpenAI,其創始人、CEO奧特曼(Sam Altman)這兩天也在大打“中國牌”,以“與中國競爭所必需”為名,敦促聯邦政府儘快投資建設超大電力需求的大規模資料中心,支援開發更先進的AI模型。
說真的,要不是你們這“要錢”的路數如此相似,怕是真有人被你忽悠過去了。

如今,情報機構、軍方、大公司,以AI革命為線將三方緊密串聯起來的格局,在美國已經建立起來。
2019年,美國情報工作中開始廣泛使用人工智慧,那一年,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發起一場名為“紫貂之矛”的計劃。該計劃利用AI來調查美國阿片類藥物氾濫的問題。
其透過人工智慧挖掘了大量網際網路和暗網的資料,分析出“販運芬太尼”的“證據鏈”。而後,美國政府拿著這些證據向中國政府“施壓”,說這就是證據,敦促中方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的這一“證據鏈”非常不嚴謹,也沒有可靠的實證。可情報部門不需要證據,只要他們自己認可就行,可以說是栽贓零成本,憑空造牌。 
CIA開源企業部門主管蘭迪稱,過去 80 多年來,我們收集的資訊量和收集內容的規模呈天文數字增長,增長之快令人望而生畏,有時甚至無法使用。
美國計劃在18 個情報機構推廣人工智慧工具,包括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域性 (NSA)、聯邦調查局和軍隊管理的機構,以協助和簡化他們自己的情報收集工作。
如果其應用僅限於“情報”,可以說尚未突破人們的“底線”。但如前面說到谷歌前CEO鼓吹的“AI武器化”,從種種跡象上,由美國重要科技公司白宮、五角大樓緊密配合,早已開啟了這方面工作
今年年初,OpenAI被美媒曝出悄悄修改了有關禁止其AI技術用於軍事用途的禁令措辭
1月,美國Semafor網站報道,OpenAI公司正在與五角大樓合作開展軟體專案。去年,五角大樓成立生成式人工智慧工作組,分析和整合美國防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   
人工智慧已經廣泛在軍事領域使用,在中東戰事中,以色列有一些AI作戰的例項。
美國在這方面的水平應該是隻高不低。今年5月,美國發布了一段影片,公佈他們最新AI成果,空軍部長肯德爾坐上了戰鬥機,戰鬥機在人工智慧的控制下與對手在空中纏鬥。全程由AI駕駛,肯德爾說未來是不是要發射飛彈,會由AI自行來判斷(怎麼看都是一句插滿了Flag的話)。
這段影片顯然是要炫耀美國的AI的技術如何應用在軍事上。3月,美國中央司令部首席技術官穆爾在受訪時聲稱,美軍正在使用“梅文計劃”的人工智慧縮小目標範圍,以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敵方目標,以及發現葉門的火箭發射器和紅海上的水面船隻。    
AI被用於軍事,用於殺人,到目前為止都是一個細思極恐的話題。人工智慧的“無情”放在其他領域也許只是個溝通成本或者情緒價值的問題,一旦登上戰場,像二戰時納粹的“全自動屠殺工廠”那樣,打破人類的“情感束縛”,“毫無顧忌”機械性地殺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結果。這還沒有考慮AI武器操作者一方對武器“失控”的情況,“自律性武器”脫離主人控制之後會陷入怎樣的作戰邏輯,想必大家看科幻作品裡的情節也看過不少了。

美國說別人做什麼壞事,那就是它自己在乾的美國說自己考慮做什麼壞事,那麼它早就開始幹了。施密特現在才“代表美國”把AI武器化的意圖公開表明,但這事美國早已啟動了。有證據顯示美國的目標是要建立一支資料驅動和人工智慧授權的軍隊,計劃在陸海空等領域形成數千個自主集群系統。作為一個可能擊穿人類道德底線的事件,我們未必要同意“AI武器化”這個選擇,但至少,“防人之心不可無”,做好能夠呼應對方敵對行動的準備還是必要的。
畢竟,當美國人懷疑你有什麼大殺器,你最好是真的有

烏鴉校尉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美聯社:《OpenAI 任命前美國頂級網路戰士 Paul Nakasone 為董事會成員》
華盛頓郵報:《美國情報界正在擁抱生成式人工智慧》

觀察者網:《谷歌前CEO鼓吹AI武器化:兩場衝突及大國競爭背景下,美國要隨時做好準備》

由於微信公眾號推送改版
為了避免錯過烏鴉校尉的文章
動動手指


快來關注烏鴉校尉影片號
熱點影片推薦↓↓↓


防人之心不可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