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耳東幾
延遲退休,真的見效了。專家預測,養老金將推遲9年耗盡。
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教授在博鰲論壇上透露,比起之前推測的社保養老金“2028年收不抵支、2035年見底”,最新的測算已經雙雙延長了9年:
收不抵支將於2036年才開始出現,2044年耗盡累計結餘。

(圖源:騰訊財經)
這主要得益於延遲退休、中央調劑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套組合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
除此以外,這次論壇上還提到了三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第一,2060年,社保養老金領取人數將超過繳納人數。
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潛在支援率是2.7,即2.7個在職職工對應1個退休老人,到了2060年,潛在支援率將降至1,即1個年輕人對應1位老人。
如果考慮到斷保,繳滿年限就停繳等因素,潛在支援率會出現倒掛,即0.89。
值得注意的是,2060年剛好是80、90後集中退休的時間視窗。
到時候,誰來為養老金“續一秒”?
第二,養老金內部結構性差距仍在加大。
2024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月均3200元,而居民養老金僅240元,兩者相差14倍,
240元是什麼概念?
不到農村低保的一半,每個月只用在吃飯上,一日三餐加起來,一共8塊錢。
之前某市披露的養老金資料對比更直觀:
2023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8778人,發放養老待遇7.85億元,人均8.94萬;
企業單位離退休人員13220人,發放養老待遇3.69億元,人均2.79萬;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11.94萬人,發放養老待遇2.51億元,人均2102元。
這樣的“三級落差”,令人唏噓。
第三,養老金替代率會逐步下降至30%~40%。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退休前收入與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比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的替代率會降至30%~40%。
什麼意思?
假如你退休前月收入是1萬,退休後的養老金可能只有3到4千,遠低於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最低替代率55%。
未來幾十年,大家可能都要做好準備,繼續面對養老金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定要頂住。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