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們還要繼續躺?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地鐵辦公

半年前,國內資本市場處於低迷狀態,本人在秦圈發文《下一階段的股市投資:愛躺才會贏》明確表述:
當今已經持續低迷了三年的國內資本市場,很可能就是一個讓勇於堅守的投資人實現財富大幅增值的機會;
並且建議投資人做好資產配置,坐等收穫。
而事實上,在2024年,以“正確的姿勢躺平”在A股之上的投資人,最終已經獲得了可觀的回報,真正實現了“躺贏”。
什麼才是“躺平”的正確姿勢?我認為就是老生常談的兩招:
1)市場低迷之時,出手以“好價格”買入A股的一籃子“好公司”然後“長期堅守”。
投資人如果聽從了以上建議,以低價買入並堅持持有一籃子的優秀公司組合,那麼已經把握住2024年9月底一輪市場突然大漲的好機會,而獲取豐厚回報了。
2)逢低分批買入,並以極大的耐心持有滬深300、中證A50,MSCI A50等主流指數基金,跟上國運,那麼長期回報也不俗。
“躺平”背後的策略其實就是“守拙”,承認自己比較笨,就用笨辦法來比拼。這也就是被認為是“近代賢人”的曾國藩先生的成功之道。
有效的“拙招”就擺在那裡,就看投資者是否願意“以拙勝巧了”。
那麼國內投資人的2024年的實際戰績如何?
我引用了《東方財富網》一個關於投資收益率的最新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結果顯示60%左右的投資人依然是不賺錢或虧損的,而市場主流滬深300指數2024年全年的漲幅為15%顯然絕大多數投資人跑輸了市場,直言一句,那就是:弄巧成拙。
而且,調查結果也顯示,多數人是在9月24日市場大漲之後加倉的,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多數人不賺錢的根本原因。不是說好了“炒股票”就是簡單的“低買高賣”嗎?跌的時候不買,大漲以後再去加倉,不就正好是“高買低賣”的相反操作了嗎?
那麼,我們對2025年的宏觀環境的展望以及操作建議是什麼?
我認為,既然我們在2024已經實現了“躺贏”,那麼我們對在2025年繼續躺下去應該更有信心。
具體理由如下:

政策全面轉向,資金環境寬鬆

從2024年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官宣的“責任心、緊迫感”等用詞,我們可以明確得到宏觀政策全面轉向的訊號。而時隔不到三個月,政治局在12月9日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還罕見要求“加大超常規逆週期調節”。
貨幣政策是“適度寬鬆”,我的理解是應松盡松,實際利率水平持續走低,有利於經濟復甦。
根據中外市場的歷史經驗,在積極財政政策與寬鬆貨幣政策的不斷加碼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也沒有理由走差。

價效比很顯著,安全墊子夠厚

目前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跌到1.7%的水平,顯示出無風險收益率將長期下行。而在A股市場則可以輕易找到一籃子優秀上市公司,令投資組合的股息收益率達到4%以上。這樣的投資組合,長期而言,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讓投資人躺得安心。
有不少進取型的投資人肯定要說了:為何不去猜今後的各路風口?追各種熱點?
首先,我坦誠我沒有預判“風口”的能力。君不見,2024年中,持續走強的“風口”板塊居然是在過去10年間長期巋然不動的五大銀行。全年“中農工建交”五大行漲幅均已超過40%,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累計漲幅超過50%,完全出乎投資人的預料。
大象起舞背後,我認為與國有大行的高股息、高分紅直接相關。
我們不妨大膽猜一下,這一輪結構性行情發展下去,會否最終演化成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把五大銀行股價炒到像2020年白酒,2021年新能源這樣的估值水平……然後高呼銀行股是YYDS(永遠的神)?
既然“風口”無法預判,那麼我還是堅持“好公司、好價格”的基本原則,實現躺贏吧。

市場風雲變幻,投資大道至簡

儘管市場繁花盛開,熱點紛呈,但參與其中的投資人卻基本上最終顆粒無收。
文中前面提到的白酒、新能源,都曾被認為是“永遠的神”,結果參與熱點的投資者,多數成為了高位的接盤俠。
又例如醫療、醫藥賽道在2020~2021年間被認為超級好賽道,可惜之後三年,醫藥、醫療賽道受“集採”的影響而令估值跌至化工股的水平,昔日明星“蘭蘭”的醫療基金的規模也由千億級別縮水成百億級別,投資業績更是慘不忍睹。
“炒新一族”參與新上市股票的炒作,曾經是A股的光榮傳統。今年以來,管理層在散戶以及“意見領袖們”的壓力下有意向性地限制了新股IPO,因此打新的次數稀少,剛上市的新股成了稀缺資源,幾乎無一例外成了炒作的熱點,這種無法理喻的新股炒作,正是非市場化手段限制發新股的後果和代價。
無論如何,我認為,這輪的“炒新”會與歷史上多輪的炒新熱潮一樣,最終難免一地雞毛。
不過,這樣的瘋狂炒新熱潮,也為持之以恆的耐心打新人士不時被送上穩穩當當的大禮包。因此,投資人可以繼續堅持持有一籃子高股息的優秀公司這樣的組合,爭取有一點“打新紅利”來增厚一下收益。
以我自己的經驗,在11月份一不小心中了個“紅四方”,一家化肥廠,業務普通,業績平淡,上市第一天因為“物以稀為貴” ,股民們把這隻發行價7.98的新股炒高到20倍。
瘋狂至極,本人只好斷然高位賣出,“笑納”炒新者送來的大禮包。把禮包所得換成了這幾年不為投資人待見的高階白酒以及港股上市的網際網路龍頭公司了。
即使是以配置主流指數基金的形式來參與市場,也應該以“簡單的”笨辦法,定期分批投入,而不應該在市場火熱時奮身衝入。
比如2024年9月底政策全面轉向後,遇上國慶長假,許多投資人聽信的網紅經濟學家的“長假第一天全部漲停,開盤即收盤”的豪言蠱惑,利用長假四處籌錢跑步進場,結果到現在基本都是被晾在高高的山崗上。
那麼,在新的一年的投資是繼續“躺贏”的大前提下,我們該躺在哪些賽道上會更容易被風吹起?
我認為如在美國市場的配置應選取其領先全球的科技賽道一樣,在國內配置上應選取國內確定具備未來長期競爭優勢的行業與領域。例如:
1、剛需消費——含白酒、牛奶、飲料、零食等等,而且目前這些細分行業裡面的優秀龍頭公司股價經過過去這幾年的下調,已經變得很合理;
2、銀髮經濟——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保險、養老、健康護理等細分行業的優秀公司面臨業績增長的重大機遇;
3、科技應用——其行業的重要性以及派生出的投資機會是不言而喻的。
儘管我們2025年面對全球地緣政治變幻莫測、國內外政策的變化難以預測,但投資標的本身的質地,是長期投資可以把握的關鍵因素。即使市場下跌是我們躲不過的,質地好的公司下跌時跌得少,到市場恢復時又能迅速復原。
如果投資人覺得對具體行業與公司難以把握,那麼,逢低分批買入並耐心持有滬深300、中證A50,MSCI A50等主流指數基金跟上國運,那麼相信長期回報也將不俗。
 /// END /// 
No.615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黃凡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作者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