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18萬家的“洗剪吹刺客”,年輕人再也忍不下去了

文/ 金錯刀頻道
2025年又一個刺客,年輕人選擇不再忍了。這些年,被年輕人拋棄的很多,影院刺客、雪糕刺客、防曬衣刺客……如今榜單上又多了一個,那就是理髮店。
最近,有網友感慨住處附近的商鋪裡,一家開了十幾年的理髮店關門倒閉,讓很多網友相當有共鳴。

刀哥就有親身感受,不知何時開始,走出地鐵站附近收到的小廣告卡片越來越多,替代“游泳健身瞭解一下”的,是“30塊洗剪吹了解一下”。
還有不少人發現,以前商業街里人潮洶湧的網紅理髮店,現在生意也是冷冷清清。

這並不是人們的主觀感覺。有行業報告資料顯示,2022-2024年上半年,全國美髮行業新增“登出”、“吊銷”企業超18萬家。
剩下還活著的也是苦苦掙扎。有的理髮店為了吸引客人甚至請起美女跳舞。

人們認知裡最不缺生意的“洗剪吹”,為何日子也不好過了?
昔日最火街邊店,
被迫“旺鋪轉讓”誰能想到,十幾年前的理髮店,還完全不是如此。當時,普通人最時髦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理髮店辦卡。

本來平平無奇的理髮小店,隨著儲值卡的風口從中國臺灣吹到大陸,個個搖身一變成了會員制玩家。它們通常會給出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殺手鐧:幾百塊一次的燙染聽起來有點奢侈,然而辦個卡後一次省下幾十塊,也能讓你享受到不輸大牌店的服務。顧客賺沒賺到不好說,但很多理髮店卻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原本小哥剪次頭髮苦哈哈幾十分鐘收幾十塊,一天流水最多千把塊,但換個思路賣出去幾張會員卡,一天就能入賬上萬元,性質完全不一樣。看到更大的商機後,一時之間大量的門店開始瘋狂席捲,各種充值滿減的小廣告也是遍地橫著走。

市場有多火熱?僅2020年一年全國就有近20萬家門店開業,到2021年,全國理髮店高達114.4萬家。無數“xx剪藝”“xx造型”的招牌一夜冒出。最火爆的時候,理髮店也是見縫插針,不光是佔據商場寫字樓、社群,連火車站高鐵等犄角旮旯位置都不放過。

與理髮店規模變大的還有架子。首當其衝就是理髮價格。光一個剪髮就能分成“精剪”和“普通剪”,“總監剪”和“店長剪”,價格能相差一百多。有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美髮客單價提升了26.4%,男性平均客單價為95元,女性平均客單價為137元。一線城市理髮店消費最貴的價格超過上千。
其次就是身段也必須要跟上。不少理髮店紛紛打起了“高階”人設。位置從街邊店社群店移到高階商場,剪髮師也從某不知名小哥變成英文老師,從助理、首席、總監到店長均有不同定價。
有多誇張?外觀和店名弄得花裡胡哨,光看店門口完全想不到竟然是剪頭的。

然而誰都想不到,看起來不愁顧客排隊送錢的理髮店,竟然也有熄火的一天。店主曬出因一整天只剪一個頭發而怒砸店鋪的影片。還有店主不裝了,乾脆在自家倒閉的美髮店門前開直播甩賣店內美髮用品。

2022年,鄭州多家“上海銀色·美之家”分店陸續停業整頓,2023年該品牌更是全部關停歇業,永琪美容美髮、東田造型等也都逃不過“旺鋪轉讓”的命運,上海蒂凡尼美容美髮甚至進入破產清算程式。

明明是剛需生意的理髮店,怎麼就活不下去了?
兩顆暗雷,壞了一鍋粥很多人開理髮店,起初都覺得是個長久看來會穩賺的生意。畢竟市場總會有理髮美髮的需求,而且自己沒法給自己理髮,必須要去實體店,看起來應該不會愁客流。然而讓很多小老闆傻眼的是,理髮店沒被外界環境衝擊,倒先被自己人的騷操作差點毀了。

第一顆雷是理髮師變瘋狂銷售,“沒人能笑著走出理髮店”。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一進門,理髮師的第一句話不是剪什麼髮型、有何要求,而是問你有沒有預約,然後問找哪個老師,還要跟身邊的同事用對講機溝通,一整套裝X流程直接把顧客看懵。

哪怕逃過了開場第一劫,很多人也逃不過下一道坎:產品推銷。
在剪頭的時候,各種社牛的tony老師會自來熟地說你的髮質問題,緊接著丟擲“辦卡更實惠”成堆話術攻擊,彷彿不買就是白嫖,對i人顧客簡直就是地獄。這還不是最鬧心的,怕就怕最後手機付款時突然出現的價格刺客,以及跟你預期完全不符的災難髮型。如果說第一個雷已經埋下隱患第二顆雷就是直接引燃顧客憤怒情緒的導火索:不透明資訊差。有些老闆為了賺更多的錢,會逮著一個顧客薅羊毛。讓員工推銷卡、焗油膏、護髮素等,銷量和KPI掛鉤。

這種賺錢路子讓理髮師花在手藝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花在套路上的時間卻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店不辦會員、不額外加產品、不照店員說的做也會給臉色看。最荒誕的還要數今年3月,雲南昆明就發生了一起天價燙染事件,顧客控訴商家開始給的報價是600-1000多元。到店後她選擇1480元的檔位,付款時卻變成了7680元。
更憋屈的是因為專案已經做完,她只得先付款再投訴。

有類似遭遇的不是個例。中消協釋出的報告指出,美容美髮領域的違規辦卡、辦卡容易退費難等案件佔會員制行業案件總數的26.5%,僅次於體育健身。不少人也逐漸從辦卡常客成了“談卡色變”。

踩過一次坑之後,很多人不願再去理髮店也是情理之中。

理髮店的唯一齣路,
只能是“洗心革面”其實,不是現代人沒有洗剪吹需求了。有的人在家當起理髮師,在網上買理髮工具,有資料顯示去年的理髮類產品銷量猛增133%。10元快剪爆紅也是個有力證明。有的店一天接待100-200個客戶,不推銷辦卡、十幾分鍾就能快速理完,主打一個簡單粗暴。有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4月,全國快剪門店數量猛增200%。

不是人們沒有需求,而是很多理髮店已經跟不上腳步了。在經歷過大洗牌後還活著的理髮店,想要站穩腳跟,也必須要重新來一次徹底的“洗心革面”——迴歸理髮的本質。第一個出路就是去套路,幹出個性化創新。最典型的,就是去年湖南懷化“曉華理髮店”因“聽得懂人話”一夜爆紅網路,給不少理髮店同行上了一課。拋開價格就是必殺技不說。男士30元、女士45元的透明價格策略拉滿好感。

更重要的是她不會千篇一律的套路服務,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需求做精準服務。
現在全國各地類似曉華的剪髮師也越來越多,比如北京就有理髮店被人自發安利。

傾聽顧客需求比賣產品更重要,這樣才能拉回行業缺失的信任度,帶來更多的回頭生意,也是很多理髮店最應該補上的基本功。
第二個出路是,練出讓使用者“不去血虧”的殺手鐧,開啟思路賺錢。其實,對於理髮店來說想多賺錢也是無可厚非,畢竟高昂成本擺在那,有專業機構調研,理髮店的經營成本主要在人力和房租上,佔比55%-70%左右。作為極度內卷的服務業,要想做大做強,似乎只有做高階提價才能回本。顧客反感的從來不是高價,而是隻有高價。就像有人專走技術極客路線。上海廣州某些網紅店客單價幾百,還需要提前兩週預約,但依然不耽誤很多人趨之若鶩,連老外都來體驗。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店有核心壁壘:中醫養護或優質材料以及專業級染髮師,去他家確實能得到與眾不同的體驗。客戶為技術買單的邏輯也很現實,可感知的效果>靠噱頭洗腦吆喝。

還有的理髮店腦子更活絡,搞出生態聯動。比如為重慶某社群的老人全年3次義剪服務,有的跟美容養髮業務結合做美業生態。更早還有日本的理髮店會疊加血壓監測、代買藥服務,新增了穩定客源不說,還抓住了老齡化浪潮。總之,要麼就像曉華一樣迴歸“良心價”,要麼像技術派用真本事,從來不存在中間地帶。
反過來,中間地帶的渾水摸魚者,註定成為倒閉名單上的下一個數字。

人民的剛需生意,不能只剩下套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江源 內容運營|博文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科學史的精彩程度,比LED屏更吸引人
《DK時間線上的科學史》第二部隆重上線
圖文百科領域的口碑之王
每一頁都展示著科學之美,
隨手一翻都能漲姿勢!
12開特大開本,128g銅版紙福利來了!
今日金錯刀特價148元起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