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力只對更高的權力負責,而不是對民眾權利負責。封閉的、壟斷的、拒絕監督的權力機制,必然是缺乏糾錯能力的,相反,有能力、有機會一錯再錯;被中央媒體曝光,有一定的偶然性;等到被曝光,民眾很可能已經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紅豆局長”背後的權力運作邏輯》·2013年04月07日,人民網評論“紅豆局長事件”。 】
1
“則成啊,你說我們一起窩在這個天津站裡,打這份工,是為了什麼啊?”
“那牆上不掛著呢嗎?【凝聚意志,效忠領袖】”
“還有呢?”
餘則成立刻回到:“效忠黨國,首先要效忠長官。”
吳站長很欣慰,會心一笑。
“戴局長來了,是徹查軍統貪腐及生活作風問題的。”
“屬下明白,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我心裡有數”。
站長又笑了。
馬奎那個蠢貨,竟然想查站長;陸橋山只知道內鬥內耗;李涯一根筋是個工作狂。
整個天津站,只有餘則成一個人,通透“斯蒂龐克汽車和玉座金佛”的原理。
只有餘,懂政治,懂長官,通人性。
這樣的下屬,哪個領導不愛、不提拔重用呢?

2
2020年10月18日,河南省委釋出“關於表彰河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決定”。
張琳琳(女),共青團鄭州市委副書記,在表彰名單上。
2021年8月20日,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第十八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
共青團鄭州市委副書記、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社會管控部新聞發言人張琳琳,就鄭州市解封和風險等級降低條件作了介紹。
注意,這個時候,張琳琳已經是鄭州疫情防控部的新聞發言人了。
但還是“副團委書記”。
4個月後,2021年12月13日,由共青團鄭州市委主辦的“致敬敢為青年 最佳化營商環境”青年宣講會在中鐵裝備集團職工之家成功舉辦。
共青團鄭州市委書記張琳琳出席活動。
這個時候,張琳琳已經“去副轉正”,是鄭州團委書記了。
抗疫先進個人、優秀幹部、團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琳琳一路履歷光鮮亮麗。
直到2022年的6月20日,河南“村鎮銀行儲戶”被“豫賜紅碼”事件引爆網際網路輿論。
張書記,“栽了跟頭”。
2022年6月22日,鄭州市紀委監委通報。
經查,鄭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社會管控指導部部長馮獻彬,團市委書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社會管控指導部副部長張琳琳,擅自決定對部分村鎮銀行儲戶來鄭賦紅碼。
擅自對不符合賦碼條件的人員賦紅碼,嚴重損害健康碼管理使用規定的嚴肅性,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是典型的亂作為。
馮獻彬、張琳琳同志對此分別負主要領導責任、重要領導責任,應予從嚴從重問責追責。
馮獻彬同志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給予張琳琳同志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
天賦紅碼事件後,張書記被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了。
普及一個知識點:
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一年半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3
2023年1月16日,繼張琳琳降級處分半年後。
兩會好聲音,記者採訪了市人大代表,正是張琳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五年要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標杆城市。”市人大代表、團鄭州市委書記張琳琳表示,隨著更多普惠性、包容性政策的推出,鄭州對年輕人的承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會不斷攀升。
張琳琳,還是“鄭州團委書記”。
2024年8月5日,河南《鄭州日報》第2版刊發了一篇題為《讓城市品牌擦得更亮 叫得更響 傳得更開——訪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琳琳》的文章。
張琳琳,再次進入大眾視野,這一次,她是鄭州文旅局書記。

4
嘲笑馬科長,痛罵馬科長,理解馬科長,成為馬科長,超越馬科長。
13年的歲月積澱和世事看遍,我們和馬科長一樣,都“成長”了。
2011年4月26日,央視新聞報道了“武安鋼鐵調查——難回答的鋼鐵產能問題”。
正是這段新聞調查採訪,使得“一問三不知”的馬科長,火遍全網。
背書帝、表情帝、沉默帝、太極高手,馬科長一人,獨挑大樑。
“別講了、別講了”,一問三不知的馬科長,到了2020年的時候,已經是發改局副局長了。
昔日沉默的效應,換來今日的榮升。
同樣學會馬科長太極拳的,是湖北黃岡的唐主任。
2020年1月29日,中央指導組督查組赴湖北省黃岡市檢查疫情相關情況。
當時,時任黃岡衛健委主任的唐志紅面對督導組的詢問,含糊其辭,一問三不知,迅速惹惱了輿論。
不久後,唐志紅就被免去了黃岡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三年過去了,被免職的唐志紅主任,有了新的職務:
”黃岡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面對公眾的質疑,黃岡市組織部回應稱:
現在重新任命屬於平職,沒有提拔重用,不存在問題。
張書記被嚴重警告政務降級,都能再進文旅局當一把手,唐主任的“免職”,那就更不叫事了。
吳站長說得對啊:“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5
馬科長的“別講了”,唐主任的“我真不知道”,這都是教科書版的“能扛事”範本,可惜“紅豆局長”和“茅臺局長”,抄作業都不會。
2013年4月,河北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地下水呈紅色,村民不敢飲用。
央視記者就此採訪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鄧答以“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的水”,並以“紅小豆煮飯也是紅色”為喻,故得名“紅豆局長”。
人民網都忍不住笑了,發了一篇《“紅豆局長”背後的權力運作邏輯》。
(就是我文章開頭引用的那一段話)。
這個被免職的鄧局長,此後再無“重新啟用”。
2024年5月,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
安徽滁州河水汙染,出現大量死魚死蝦,鬧得舉國皆知。
央媒記者來了,“全椒三傑”上臺了。
全椒縣水利局黨組成員楊俊:“我說真話,我還兩個月就退休啦。我也不該過多地問這些事情。”
大兄弟,這是央視的鏡頭,這是熱搜榜一的話題,這個時候,可不興說“我要退休”了的真話啊。
這個時候,你得“扛事”擔當,怎麼能往後退縮還把心裡的大實話給說出來了呢?
滁州市全椒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竇平更是頭鐵,直接硬剛央媒:“這方面我也沒看到哪個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做毒性分析,喝茅臺也能喝死人。喝死人以後,需要對茅臺做毒性分析嗎?我認為沒有必要。”
正是竇平局長的這一番“茅臺也能喝死人”,把滁河汙染事件,又頂上了熱搜話題。
竇平局長,就此被免職。
參照“紅豆局長”的路子,“茅臺局長”,大機率也是仕途到頭了。
馬科長,唐主任,張書記,此刻笑而不語。
“要麼別說話,要麼裝傻子,要麼硬扛事替領導分憂。”
要和光同塵,不要特立獨行,要利於團結,不要影響形象。
再難堪的細枝末節,也抵不過一篇宏大敘事。

6
“再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
趙貞吉就是憑藉著這一手春風化雨的“擔罵名”的能力,成功進入內閣。
李佩霞和她老爹,既沒看過《潛伏》,也沒看過《大明王朝》,甚至連《人民的名義》都沒看過。
所以說啊, 人蠢還是要多讀書。讀書人入了仕途有了權力,那就得讀更多的書。
“育良書記,這本《萬曆十五年》,您至少看了十五遍了吧?”
“是啊,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我周圍,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眾場合什麼都不說,到了私下裡則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這是中國人的通病。”
當下的問題是,我們還信得過誰?
【我把自己想得很明白。
我去過格林威治天文臺,在銀河宇宙裡,我沒找到太陽、沒有找到地球。
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麼,而是你經歷了什麼。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不美好、不對的事情,不盡人意的地方,我覺得要折騰折騰。
世界這麼好、我這麼愛熱鬧、機會這麼多,哪裡捨得這麼年輕就退休離場。
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