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畢業季丨張鈸:AI時代,經濟管理學科如何應對機遇和挑戰

各位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祝賀大家完成學業即將走向社會!回想67年前(1958年)我作為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首屆畢業生,也是從這裡走出來。那時正值資訊革命的初期,國家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我學的又是自動控制專業,很快投入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78年轉行選擇人工智慧作為我們新的方向。今天我們正處於歷史大變革時期,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它將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的面貌,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張鈸演講
由於人工智慧對市場、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戰略帶來的影響,這將導致經濟管理學科發生系統和深刻的變化,首先,它將從依賴人類經驗、經典理論與線性模型的傳統經濟管理學變化到AI賦能的新正規化,即依賴大資料、機器學習與模型模擬實現“智慧決策”。其次,工具與方法的革新,從簡單的線性迴歸、面板資料分析、問卷調查、案例分析、因果推理等,到人工神經網路、強化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因果圖模型等人工智慧方法。其三,決策機制智慧化,包括戰略決策、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其四,組織模式重構,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管理結構扁平化。其五,學科邊界拓展,交叉融合推動新興研究領域,比如管理科學 + 計算機科學 → 智慧管理系統,行為經濟學 + AI → 個性化推薦系統、行為金融模型等。
經濟管理學的這些變化必然導致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首先,人才培養將從以傳授經濟學理論、管理模型、案例分析為主的傳統理念,到AI驅動的新理念,即強調資料素養、演算法素養、智慧協作能力,突出“人機共生下的決策力與創新力”。教育目標正從“懂管理”轉向“能用AI做管理”。其次,教學方式的革新,從灌輸講授到智慧互動與實驗模擬。其三,課程體系的重構:融入AI內容,形成跨學科融合趨勢。總之人才培養將向複合型與智慧型方向轉型。在這樣的歷史大變革面前,經濟管理職業將會如何變化?
為了回答經濟管理職業會如何變化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目前AI主流學派正在做的事,以及未來將往何處去。目前AI所做的事情,歸結成一句話,就是“利用機器模擬人類的行為”,走的是一條行為主義的道路。讓機器像人類那樣思考、那樣感知、那樣行動,以及具有情感等等。它追求的目標是讓機器的行為與人類的行為相似,而不是工作原理上的一致性。換句話講,這是一條與人類不相同的機器智慧化道路,也可以叫矽基智慧的道路。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透過巨大的人工神經網路和巨大的文字預訓練,使機器能夠在開放領域生成語義上連貫的類似人類的語言,實現了對人類語言的掌握。正如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所言,“我的語言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界限”,因此一旦機器掌握了人類的語言,就有望給機器開啟了一個滿是可能性的世界。從行為主義角度看,目前機器可以做到像人類那樣思考、推理和有情感,說明矽基智慧的道路已經走通了,我們必須設法去擁抱它,適應它。但從內在主義角度看,它並不具有人類意義上的思考、推理、情感等,因為它的工作原理與人類有本質上的差異。此外,大語言模型的一切輸出都是外部驅動的,並利用機率預測的方法生成答案,導致輸出質量不一致和不可控,由於模型不可解釋,因此不可信,受外部影響很大等等。而人類則不同,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內部意圖控制下完成的,因此完全可控,可自我負責和可信,且受外部影響很小。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看出,機器與我們具有很大的互補性,我們不必為之恐慌,只要利用得當,它將成為我們的助手,而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有可能與機器和諧共處。總之,人工智慧技術與以往歷史上所有技術不同,人工智慧不再只是一個工具,它正逐步成為我們認知世界、解釋世界、重構世界的一部分。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經濟管理職業將因AI而發生巨大變化。AI會給經濟管理帶來新興的工作崗位,如AI產品經理、資料驅動的市場分析師、數字金融策略師、AI倫理合規專員、自動化運營專員等。使得會使用AI工具的經濟管理畢業生,可勝任更復雜、更高價值的工作,如智慧諮詢、精細化使用者運營。技能升級也會帶來高附加值的工作,比如能使用SQL/Python進行資料洞察、熟練掌握PowerBI/Tableau的人才薪資顯著上升。利用AI生成報告、輔助建模、最佳化投放、智慧估值,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當然,AI還會給經濟管理職業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它會替代許多工作崗位,特別是低技能崗位,如傳統資料錄入員、初級財務稽核、人力資源初篩、呼叫中心客服等,造成失業。AI作為工具會幫助我們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這也會導致工作崗位的減少。當然,人工智慧也給經濟管理工作者帶來很大的風險與挑戰,前面說過,大語言模型的輸出是不可靠和不可信的,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考慮安全性與治理問題。此外,還存在演算法偏見,資料安全與隱私,理論模型弱化,即部分學者擔憂經濟管理學的理論建構被黑箱AI模型邊緣化;倫理風險,如AI決策中“合理”卻“非人性化”的處理方式等。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機遇與挑戰?首先,由於職業發展節奏加快,技術變革速度更快,部分傳統職業路徑(如“從初級分析師到部門主管”)不再穩固,AI時代對“快速迭代”的響應要求更高,職場生涯規劃需更加靈活與動態。其次,由於職業路徑更加多元,可以走向技術-業務融合型崗位,如演算法運營、增長策略師等;也可以專注AI商業化落地,如企業AI轉型顧問、AI創業合夥人。其三,倫理風險伴隨技術普及而擴大,需要大量具備經濟管理背景和責任意識的AI監管、合規、治理人才。此外,經濟管理專業成為AI治理的重要推動力量,在企業內部設立“AI倫理委員會”或“演算法審計崗”,需要熟悉合規+商業影響的複合型人才。總之,精通AI+經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可以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更適應崗位的需求。由於AI決策中的性別歧視、金融欺詐、隱私濫用等,需要經濟管理人員具備強烈的倫理意識與治理能力。
經濟管理學科在當代社會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交叉性與實踐性的重要地位,作為社會與國家治理的基礎學科,作為企業戰略與管理實踐的核心支柱,作為連線經濟理論與技術應用的橋樑學科,和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進步的通識支撐,它在國家戰略與全球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天人工智慧成為各個學科發展新的驅動力量,既然你們選擇了經濟管理,就要不忘初心,抓住這個歷史的大好時機,堅持自強不息的精神,透過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譜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謝謝大家!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