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美國的百萬富翁,請向我們多徵稅

在全國大部分人在納稅日為W2表格、1099表格以及報稅軟體而焦頭爛額時,像我們這樣的百萬富翁會花大價錢聘請稅務律師,讓他們幫我們梳理清楚這一堆繁瑣的手續。
但這並不意味著納稅日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一場噩夢,只不過原因有所不同。對我們這些“愛國百萬富翁”而言,4月15日是個令人膽寒的日子,它提醒著我們美國稅法存在的不公平性
美國的稅收制度導致財富高度集中,這已經對我們的經濟、民主以及地球構成了威脅。
而今年的納稅日更令人害怕,因為共和黨人正在商討一項稅收法案,該法案將進一步使稅收體系向像我們這樣的富人傾斜,加劇美國的不平等危機。
根據《福布斯》2025年億萬富豪榜,美國有902位億萬富豪,他們的淨資產總和達到創紀錄的6.8萬億美元。
這902個人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美國底層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他們的財富超過了除美國和中國之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當這麼多錢集中在像我們這樣的富人手中時,我們的經濟就沒有發展的機會了。在導致美國不平等現象加劇的眾多因素中,稅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導致美國不平等現象加劇的眾多因素中,稅法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實行的是一種相當累進的稅收結構,對鉅額家族財富起到了限制作用。但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那些已然富有的人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賺取收入,這些方式要麼適用較低的所得稅率,要麼根本就不算作 “收入”(比如,憑藉未實現的資本收益進行借貸)。如今,億萬富翁所繳納的實際稅率比其他所有收入群體都要低。對於像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索斯這樣的超級富豪而言,繳納零聯邦所得稅並非沒有可能。
我們 “愛國百萬富翁” 組織經常就財富不平等給社會帶來的威脅發出警示。當如此多的財富集中在像我們這樣的富人手中時,我們的經濟將難以為繼。這使得數以百萬計的勞動者沒有足夠收入去購買維持生計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無法維持強勁的消費需求。
當僅僅100個億萬富翁家族在聯邦選舉支出中就佔了六分之一時,我們的民主制度也岌岌可危,這讓他們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能輕易接觸到我們選出的官員和公職候選人。而當超級富豪們繼續憑藉私人飛機、超級遊艇和宇宙飛船加速推動氣候變化愈演愈烈時,我們的地球也將岌岌可危。 
極端財富問題即便沒有長達數十年,也已多年來一直積弊難除。
但隨著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執政以及埃隆·馬斯克在聯邦政府中佔據重要影響力,這一問題變得越發緊迫。億萬富翁們為特朗普重返白宮提供資助,在他籌集的資金中,他們的捐款不少於三分之一。僅馬斯克一人就為特朗普的總統競選活動捐款2.35億美元 。
如今,馬斯克和其他億萬富翁正在從他們的政治投資中獲得鉅額回報,其中包括從共和黨正在精心炮製的 “規模龐大、堪稱完美” 的法案中節省大量稅款。
上週,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共和黨人朝著透過各自的預算藍圖又邁進了一步:他們的兩項計劃都將減稅至少5萬億美元,而這些減稅措施大部分將用於延長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中許多即將到期的條款——該法案極大地惠及了富人群體。 
如果像極有可能發生的那樣,超級富豪們從共和黨人那裡再次獲得稅收意外之財,這隻會加劇他們對民主構成的威脅。無論在何時、何種政府執政下,這都將是個壞訊息,而在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情況尤為如此。總統將包括大學、律師事務所和媒體在內的他眼中的敵人作為攻擊目標;清洗對他進行刑事調查的司法部官員;表現出謀求違憲的第三個任期的意向;還在社交媒體上自封為王,民主已然危在旦夕。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並非對財富本身存在異議。我們對自身取得的財務成就並不感到愧疚。
人們需要經濟激勵來推動創新和努力工作,最終,他們的聰明才智會讓我們所有人受益。 
然而,我們真正反對的是一小部分人擁有過多財富,以至於這些財富不可避免地轉化為權力。我們反對像特朗普和馬斯克這樣的億萬富翁利用政府來改善自身財務狀況和商業投資。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滿於稅法實際上完全未能阻止美國陷入寡頭統治危機這一事實。
如果我們的聯邦稅收體系繼續偏袒來自財富的收入,而非來自勞動的收入;如果共和黨人在未來幾個月如願以償地透過更多針對富人的減稅政策,那麼我們將把一種完全寡頭式的財富集中現象,深深植入美國的經濟體制之中 。 
立法者必須採取多項行動,以保護社會免受極端財富集中的危害。但當務之急是,他們要從改革稅法入手,確保像我們這樣的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都依法足額納稅。
為社會發展納稅是我們樂於履行的公民義務,因為那些沒有我們這般財富的人,不僅應該能夠在我們的社會中生存,更應該能夠蓬勃發展。鑑於利害關係重大,如今富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應履行這一神聖職責。
說白了:報稅日就是一場噩夢。而由於特朗普、馬斯克和其他超級富豪寡頭對我們國家的所作所為,這場噩夢一再上演。為了喚醒我們的國家,把我們的經濟、民主和地球從徹底崩潰的邊緣拉回來,立法者得對像我們這樣的富人徵稅,否則就為時太晚了。 
以客戶出發 

 以朋友同行

來源:MSNBC
免責宣告:除原創類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編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稅務法定依據,具體操作請諮詢美國相關專業人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