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江湖解局
“用8000元,半年賺了130萬”,這個影片登上了熱搜。
原本我以為又是某些營銷號,為了營造投資大神,故意虛構暴利神話,吸人眼球。
畢竟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總是有人炒股爆富的神話,然後吸引韭菜入局接盤,給別人套現做炮灰。
從8000元到130萬,162倍,半年的時間,炒股是萬萬不可能實現的。
即便是炒幣,現在幣圈,也少百倍幣的傳說;而且即使有,一般都是在一級市場埋伏的骨灰級玩家,他們的幣到最後被專案組凍結,等於賺了個空氣。
2024年了,股市和幣圈都實現不了暴利專案,居然是極度內卷的實體+電商行業,給實現了。

原影片很長,有17分鐘,我給大家簡單講一講整個過程。
小夥是一名L9車主,L9配備了彩電冰箱和大沙發,小夥經常使用車載冰箱,發現這個冰箱有個問題,就是裡面沒有固定架,剎車和踩電板的時候,飲料會在冰箱裡滾動。
當時,原廠的冰箱杯架還處於預售階段,而且價格不菲,售價接近200元。
小夥預估了一下,一個杯架成本不過50元,售價168元的話,除去快遞費等成本,一個純利在100元左右。
這款車的月交付量大約1萬臺,按30%的車主有此需求,每個月的需求量為3000個,那麼這是一個月利潤30萬的專案。
發現這個機會不難,相信不少人能想到這個需求,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體現在執行力上。
小夥沒有不懂工業設計,就在某平臺上釋出任務,在同城找到了一個懂工業設計的人,然後以100元的價格,敲定了設計圖紙。
拿到圖紙之後,小夥沒等及找工廠開模,就在網上找了一個3D列印,以200元的價格,打了一個模型出來,放到自己的車載冰箱,以保證適用。
緊接著,小夥拿著圖紙和模型,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做矽膠墊的工廠,談好第一批500個,每個成本32元。
但在生產之前,需要開模,開模成本是8000元,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小夥覺得這個等待的時間太長,生怕別人也發現這個商機,並被別人搶先一步。
於是,小夥在淘寶上開了一個C店,找之前那個設計師,做了幾張杯架的渲染圖片,在沒有實物圖和產品的情況下,他上架了這個產品,並且做了預售。
產品上架第二天,沒有刷單、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僅憑著使用者的搜尋流量,以及全網唯一供貨商,小夥就收到了50多個訂單,拿到了9000多的銷售額。
這讓資料,讓小夥非常興奮,他總共才投入8100元,但上架第二天,就創造了9000多的銷售額,已經可以回本了。
於是,小夥快馬加鞭,蹲在工廠,等著模具到了之後,第一批50個產品下線。

正式有庫存開賣之後,小夥又找到汽車KOL博主,與他們合作,讓他們的影片中植入杯架產品介紹,基本上每個影片,有給他帶去100個杯架的銷售,每條影片的GMV大概1萬多。
從那之後,小夥每天的銷售額能做到1.3萬左右,每天的淨利潤破1萬。
很快就來到雙十一,雙十一當天,小夥賣了321個杯架,5萬多的銷售額,一天4萬的淨利潤,這是他活這麼久,賺錢最多的一天。
小夥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每天賺幾萬塊錢,無論怎麼花,根本花不完。
那段時間,他無論去旅遊,還是購物,根本就不看價格,幸福指數爆棚。
為了穩定住銷售額和未來的市場份額,在設計師的建議下,小夥去申請了外觀專利和實用專利,想著以後能收專利稅。
但專利的申請週期太長,且實用專利卡得嚴,小夥躺賺專利稅的夢想破滅。
網際網路電商時代,一個創意出來之後,如果存在暴利,模仿甚至改良的產品,迅速就會出現,然後將暴利打破,迴歸原本工業品該有的微利。
小夥的好日子,僅僅持續了半年的時間,然後大量的競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價格還比小夥的杯架便宜二三十元,開始搶佔市場。

剛開始小夥還沒太在意,但直到有一款產品,如上圖,設計得功能比他的更齊全,而且更實用,連他自己都買來用了,並且價格還比他更便宜。
這款產品的面市,徹底打擊了小夥的信心,他的營業額每天都在下滑,跌到只有以前的20%。

小夥發現即使降價,也無法挽回市場,做出評估之後,決定清理庫存,然後關掉網店,放棄這個專案。
雖然最後這個專案失敗告終,但盤點之後,小夥僅用8000元的成本,創造了160萬利潤,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小奇蹟。
小夥之所以能創造這個奇蹟,我總結了幾點:
一、發現自己身邊的痛點
小夥自己是車主,在使用冰箱的時候,發現了飲料在車載冰箱滾動的痛點。
這是一個很小的痛點,大部分人會選擇忽略,或者被動等待這個痛點被解決,比如等待原廠預售。
只有極少人,才會去思考:我能為解決這個痛點做點什麼?我能不能從中獲利?
只有敏銳地發現身邊的痛點,才有可能發現一些新的需求,從而發現新的商機。
二、做好市場調研
發現新的需求之後,一定要做市場調研,一說市場調研,大家以為就是搞大規模的市場調查問卷,實際上,這一套已經過時了。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市場調研更加簡單,有沒有此類產品,電商平臺上搜一搜,就能得出結論。
小夥也是在電商平臺上找同類產品,發現了市場空白,使用者有這個需求,市場上又沒有這個產品,這就是一個真空期,也是紅利期。
三、超強執行力
發現市場需求,發現紅利產品,都不是本事,執行才是本事。
現在資訊高度發達,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容易在網際網路上找到專家,而且在極度內卷的時代,找到這些民間專家的成本,並不高。
要善於利用網際網路工具,來為自己服務,在很多網際網路平臺上,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源。
不是所有的知識,所有的環節,都得自己懂,要學會調配資源,將網際網路上閒散的資源,為我所用。
四、一定要懂點電商
電商雖然已經不再是風口,也沒有紅利,但現在所有的消費品,都離不開電商。
相對傳統的線下渠道,電商更有利於新產品、無品牌的產品銷售,更適合冷啟動的產品。
所以,不管你暫時做不做電商,都要懂電商,最好嘗試著去開網店。
現在各大平臺的開店門檻都很低,不用企業資質,個人身份證就能註冊。
開好店之後,嘗試著去上架產品,掌握整個流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文中的這個小夥,以前肯定是幹過電商的,他會開個人店,還會搞預售,而且很快就開始達人短影片帶貨,絕對不是電商小白。
此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現在商業環境的一個殘酷真相:那就是在極度內卷和白熱化競爭的環境中,一個商業機會賺錢的週期,時間很短,長則半年,短則幾個月。
現在沒有長期暴利的專案,但凡有暴利,就有人模仿跟隨,然後瞬間將利潤打下來,很快大家都賺不到錢,最後重新洗牌。
所以,現在賺大錢和賺快錢,往往只有一波,而且週期很短,就幾個月的時間。賺到了就賺到了,沒賺到,後面這個機會也沒了。
當然,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運氣的加持,小夥也不例外,他在無意中發現了市場的空白。如果有人比他更早做,更早發現這個空白,相信他也無法成功。
最後,標題中說是用8000元半年賺了130萬,實際上小夥擁有的本金遠遠不止8000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缺的不是8000元,而是一輛帶冰箱的新能源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