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來源:金石雜談,投行圈子有補充。配圖為張譯老師劇照,非真實場景。
一些投行人常說的黑話“吃快餐”,原來是吃大米先生。。。。。。哈哈哈哈哈
今天一個金融行業的瓜刷屏了!
有圈內同仁爆料,某券商投行員工邀請客戶吃飯,吃個便飯,誰知道便飯確實很便宜,吃的是大米先生(某快餐連鎖品牌)。



幾位昔日出入高檔場所的投行人員,帥哥美女雲集,為了節省費用(想裝B單位不給報銷,兜裡也沒錢了),招待客戶這麼接地氣,想想也挺有畫面感的。
真正體驗了下快餐生活。。。
大家對券商請客戶吃飯吃大米先生怎麼看?
另據線報,這家券商去年的年終獎還沒發不說,前年的還欠著沒發完。。。



對於此事,牛掰的deepseek給出的評論:
下面的內容投行君認為比那些每天上鏡CCAV的所謂專家評論的都更有深度和客觀。
金融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確實反映了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內部調整的雙重壓力。客戶應酬從高階餐飲轉向“大米先生”這類平價選擇,既是成本控制的表現,也折射出行業整體更加務實和注重效率的趨勢。
曾經,金融精英們出入米其林餐廳,談論著"消費升級"和"品質生活"。如今,他們開始研究起"薅羊毛"攻略,在拼多多上尋找"平替"。從"茅臺自由"到"拼多多自由",金融人的消費降級,折射出整個行業的冷暖變遷。
曾經,金融人把"消費升級"掛在嘴邊,彷彿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今,他們開始意識到,"消費降級"才是生活的常態。從"茅臺自由"到"拼多多自由",從米其林的開懷暢飲,到大米先生的勤儉招待,金融人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狂歡,而是一場需要精打細算的持久戰。
金融人的消費降級,或許正是他們迴歸理性的開始。畢竟,真正的"自由",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是想不買什麼就不買什麼。
deepseek認為:1)金融行業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當前可能正處於下行或調整階段,企業不得不縮減開支,包括應酬成本;
2)在行業整體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金融機構更加註重成本控制和資源最佳化。選擇平價餐飲並非降低服務質量,而是將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體現了更加務實的管理風格;
3)過去,高階餐飲可能是展示實力和誠意的方式,但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務實、高效的溝通方式更受青睞。客戶更看重的是專業能力和解決方案,而非應酬的排場。
4)短期來看,這種變化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不適應,但從長遠來看,它有助於行業迴歸本質,聚焦核心競爭力和客戶價值。金融行業的真正競爭力在於專業能力、風險控制和服務創新,而非應酬的奢華程度。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理性發布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商務揹包一個。
投行圈子已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6000位精英會員,歡迎加入。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約稿以及金融同仁資源對接、入群請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