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納斯達克——全球創新資本市場的燈塔
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浩瀚星空中,納斯達克(NASDAQ)無疑是一座耀眼的燈塔,指引著創新與增長的航向。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憑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對科技和成長型企業的深刻理解,以及持續演進的市場影響力,成為全球創新資本匯聚的核心樞紐。本文將深入剖析納斯達克的背景歷史、市場定位、交易機制、市場分層、全球影響力及近期動態,並結合關鍵資料與事實,為對金融市場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提供一份專業而嚴謹的深度解讀。
納斯達克的起源與演進:電子交易的先驅
背景歷史:從NASD到全球首個電子交易所
納斯達克的故事始於1971年2月8日,由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NASD,現為金融業監管局FINRA)創立。其名稱“NASDAQ”最初是“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的縮寫 1。納斯達克的誕生,標誌著全球首個完全電子化的股票市場正式投入運營,徹底顛覆了當時依賴實體交易大廳的傳統模式 1。這種創新使得公司、經紀商和交易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進行證券和資產的數字化交換。
納斯達克自創立之初就秉持的電子化交易理念,並非僅僅是技術上的選擇,而是其深刻市場戰略定位的體現。這種“數字優先”的基因,使其有別於傳統交易所,預見了由技術驅動的創新型企業將成為市場主流的趨勢。因此,納斯達克成為微軟、甲骨文、英特爾、亞馬遜等眾多科技巨頭和家喻戶曉公司的首選上市地,正是其核心設計理念的自然延伸,並塑造了其“增長型市場”的鮮明形象 1。
在隨後的發展中,納斯達克自身也經歷了重要的里程碑。2002年7月2日,納斯達克公司(Nasdaq, Inc.)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上市,股票程式碼為NDAQ,這標誌著其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獨立運營 2。2006年,NASD正式更名為Nasdaq 1。2008年2月27日,納斯達克透過與瑞典-芬蘭交易所運營商OMX AB的合併,成立了NASDAQ OMX Group,進一步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並於2014年最終更名為Nasdaq, Inc. 3。
里程碑事件: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誕生與全球化擴張
1985年,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又稱US-Tech 100)的推出,是納斯達克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該指數旨在追蹤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00家最大的非金融類公司,迅速成為衡量科技和成長股表現的重要基準 1。納斯達克100指數並非簡單地挑選市值最大的公司,而是特別排除了金融公司,這進一步強化了納斯達克作為科技和創新企業聚集地的形象。該指數的誕生和其成分股的特點,使其不僅僅是一個市場表現指標,更成為了全球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風向標。該指數的波動和表現,往往能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的景氣程度和投資者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從而對全球資本流向和投資情緒產生顯著影響。
在戰略擴張方面,納斯達克透過一系列收購和合作,如與OMX AB的合併,將其業務版圖擴充套件到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形成了Nasdaq Nordic和Nasdaq Baltic網路,並曾持有亞美尼亞證券交易所的股份,這些舉措充分展現了其全球化戰略的雄心 3。
市場定位與核心優勢:科技與增長的磁石
納斯達克的行業聚焦與多元化佈局
納斯達克以其對科技股的聚焦而聞名,儘管它也交易醫療保健、金融、媒體、娛樂、零售、酒店和食品等多個行業的股票,但其核心優勢和市場形象始終與科技緊密相連 2。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行業構成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截至2025年7月23日,科技股在指數中佔據了高達61.39%的絕對主導地位,其次是消費非必需品(18.97%)、醫療保健(4.81%)和工業(4.26%) 5。這種高度集中的行業結構,在科技行業蓬勃發展時能帶來超額收益,驅動指數和市場市值快速增長,例如蘋果、英偉達、微軟等巨頭在2025年的強勁表現 6。然而,這也意味著納斯達克對科技行業的週期性波動更為敏感。一旦科技行業面臨逆風,納斯達克市場及其指數可能會經歷比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市場更大的回撥,體現出“高收益高風險”的特性。這種集中度是其成功的基礎,但也構成了其內在的系統性風險。
除了美國本土企業,納斯達克還吸引了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等國的眾多企業上市,體現了其全球化的吸引力 2。以色列作為“創業國度”,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量位居第四,僅次於美國、加拿大和中國,涵蓋高科技、網路安全、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這充分證明了納斯達克對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的強大吸引力 8。
電子化交易的效率與流動性優勢
納斯達克作為一個純粹的電子市場,不設實體交易大廳,所有交易均透過計算機網路進行 10。這種模式顯著提升了交易速度和效率,並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交易機制的核心是多做市商制度,每隻股票平均有14個做市商,他們透過持續提供買賣報價來確保市場流動性,並幫助縮小買賣價差,從而提高交易效率和市場穩定性 10。這種機制使得交易能夠迅速匹配,降低了交易延遲和摩擦,尤其適合高頻交易和演算法交易。多個做市商之間的競爭有助於縮小買賣價差,從而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場深度和效率。對於科技股這類波動性較高、交易量大的資產,這種高效的電子化做市商模式能夠更好地吸收大額訂單,減少價格衝擊,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融資和交易環境。
與傳統交易所的差異化競爭
與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現場拍賣模式和專家(specialist)制度不同,納斯達克的電子化多做市商模式使其在科技和成長型公司中更具吸引力 10。儘管NYSE聲稱在市場波動期間其上市公司報價點差更窄,開盤和收盤拍賣準確性更高 12,但納斯達克憑藉其在交易量上的優勢(是美國最活躍的股票交易場所,按交易量計算),以及對創新型企業的強大吸引力,成為美國第二大按市值計算的交易所 2。這種運作哲學上的根本差異,使得納斯達克更適合“訂單驅動”而非“價格發現”的市場模式。

納斯達克交易機制深度解析:做市商與報價層級
做市商制度:如何確保市場流動性與價格穩定
納斯達克是一個完全電子化的市場,其核心運作依賴於眾多做市商 10。做市商是經紀自營商,透過買賣自己的證券庫存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他們必須提供明確的買入(bid)和賣出(ask)價格,並承諾按這些價格執行交易 10。每隻股票通常有多個做市商(平均約14個),這種競爭有助於縮小買賣價差,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10。做市商主要透過買賣價差獲利,同時也透過持有證券頭寸,期待價格上漲來獲得額外收益。他們透過管理風險和利用技術,在大規模交易中保持市場流動性,確保投資者能夠隨時進行交易,即使沒有即時交易對手方 11。
報價層級(Level I, II, III):不同資訊深度對投資者的意義
美國股票市場有三個報價層級,資訊深度逐級增加 13。這種報價層級設計明確區分了不同市場參與者可獲取的資訊深度。
-
Level I 報價: 提供股票的基本價格資料,包括全國最佳買入價(National Best Bid)和最佳賣出價(National Best Offer),以及在該價格上的交易量。這是普通投資者最常接觸到的資訊,反映了市場當前的最佳可交易價格 13。
-
Level II 報價: 在Level I的基礎上,提供更深的市場深度資訊,顯示多達5-10個最佳買入和賣出價格,以及每個做市商的報價。這對於活躍交易者識別供需、潛在支撐和阻力位、以及市場流動性至關重要。透過Level II資料,交易者可以更準確地判斷不同價格點的流動性,並識別主要做市商的活動 13。
-
Level III 報價: 提供最深的市場深度,顯示多達20個最佳買入和賣出價格。此層級資訊僅限於註冊的納斯達克做市商和金融機構使用,允許他們直接輸入、修改報價並執行訂單,是市場執行和資訊傳遞的核心工具 13。
這種資訊分層制度,一方面確保了市場的基本透明度,讓所有投資者都能看到最佳報價;另一方面,它透過限制高階市場深度資訊的訪問許可權,賦予了做市商和大型機構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做市商能夠看到更全面的訂單簿,從而更好地管理庫存風險,並利用微小的價差獲利。這種設計在提高市場整體流動性的同時,也反映了市場資訊不對稱的現實,併為專業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了納斯達克作為專業交易平臺的地位。
納斯達克市場分層:通往資本市場的多級跳板
納斯達克設有三個主要市場層級,旨在適應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公司需求,並對上市公司在財務、流動性和公司治理方面設定了不同的要求 2。這種分層機制不僅僅是簡單的分類,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培育與篩選”生態系統。它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了量身定製的融資渠道,從初創期的“小盤股”到成熟期的“大盤股”,都能在納斯達克找到合適的歸屬。
-
納斯達克資本市場 (Nasdaq Capital Market, NASDAQ-CM):
-
主要面向市值相對較小的公司,上市要求最為寬鬆,旨在幫助小型企業或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籌集資金併成長 2。
-
主要要求包括:至少100萬股公開流通股,300名股東,股價至少4美元(有例外),以及滿足三項標準之一:股權標準(如500萬美元股東權益和兩年運營歷史)、市值標準(如5000萬美元上市證券市值)或淨收入標準(如最近一個財年或過去三年中兩年淨收入至少75萬美元) 18。
-
公司數量在650至1300家之間波動 2。
-
納斯達克全球市場 (Nasdaq Global Market, NASDAQ-GM):
-
由約1450家股票組成,其上市要求比資本市場更為嚴格,通常面向中等市值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業務範圍 2。
-
要求包括:至少110萬股公開流通股,400名持有100股以上股票的股東,股價至少4美元,以及滿足四項標準之一:收入標準(如最近一個財年或過去三年中兩年稅前持續經營收入至少100萬美元)、股權標準(如3000萬美元股東權益和兩年運營歷史)、市值標準(如7500萬美元上市證券市值)或總資產/總收入標準 19。
-
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 (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 NASDAQ-GS):
-
這是納斯達克最嚴格、最排他的市場層級,被認為是公司成就、領導力和地位的標誌 2。
-
包含約1200至1400家美國和國際大型市值公司 2。
-
上市標準最為嚴苛,要求公司滿足嚴格的財務、流動性和公司治理標準。例如,其中一項標準要求公司在過去12個月平均市值超過8.5億美元,且上一財年收入超過9000萬美元 21。
每年10月,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會審查全球市場中的股票,以確定是否有公司符合全球精選市場的上市資格,實現晉升 2。同樣,如果公司不再符合當前層級的要求,也可能被降級到較低的層級 17。這種機制降低了小型公司的上市難度,同時透過嚴格的晉升標準和統一的公司治理要求,確保了市場整體的質量和透明度,為投資者提供了不同風險偏好下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納斯達克市場層級的公司都必須遵守相同的公司治理要求,例如設立行為準則、審計委員會和獨立董事等 17。
納斯達克上市企業資料洞察
儘管使用者查詢要求提供截至2025年7月的完整上市企業清單,但現有公開資料並未提供一個單一、全面的資料庫,涵蓋所有按行業、市場層級、地區/國家和企業規模分類的詳細清單。因此,本報告將基於可獲得的比例、趨勢和示例資料進行分析,並明確指出這些資料的侷限性。例如,總上市企業數量將以2025年第二季度的官方資料為準,而行業分佈則主要參考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構成,這代表了市場中具影響力的部分。
資料概覽:截至2025年7月納斯達克總上市企業數量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為3,324家 4。2025年上半年,納斯達克共迎來142家IPO,總融資額達192億美元 22。
行業分佈分析
納斯達克市場,特別是其旗艦指數納斯達克100,由科技行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這反映了其作為全球創新和高增長企業首選上市地的核心定位 2。消費非必需品行業也佔據重要份額,其中包含亞馬遜等電商巨頭,顯示了數字經濟對消費模式的深刻影響 6。醫療保健和工業等傳統行業雖然佔比較小,但其中不乏創新型企業,如生物製藥公司和工業技術公司,表明納斯達克也吸引著各領域中具備增長潛力的公司 23。
納斯達克100指數行業分佈(截至2025年7月23日)
行業
|
佔比 (%)
|
科技
|
61.39%
|
消費非必需品
|
18.97%
|
醫療保健
|
4.81%
|
工業
|
4.26%
|
電信服務
|
4.15%
|
消費必需品
|
2.74%
|
基礎材料
|
1.59%
|
公用事業
|
1.41%
|
能源
|
0.47%
|
房地產
|
0.21%
|
金融
|
0.00%
|
資料來源:Nasdaq Global Index Watch 5
市場層級分佈分析
納斯達克透過其分層機制,成功構建了一個覆蓋從小型初創企業到全球大型企業的生態系統。全球精選市場匯聚了市值最大的藍籌股和行業領導者,如蘋果、微軟、亞馬遜、英偉達等 6。全球市場則吸引了大量符合嚴格財務和治理標準的中型企業,而資本市場為新興公司提供了進入公開市場的跳板,幫助它們募集資金以實現增長 16。這種分層結構確保了市場對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包容性,同時也透過差異化的上市標準維護了各層級的市場質量。
納斯達克各市場層級企業數量(近似值,截至2025年)
市場層級
|
公司數量(近似值)
|
全球精選市場 (Global Select Market)
|
約1,200 – 1,400家
|
全球市場 (Global Market)
|
約1,450家
|
資本市場 (Capital Market)
|
約650 – 1,300家
|
注:總數與各層級近似值存在差異,系因資料來源和統計口徑不同,此處旨在展示各層級大致規模 2。
地區/國家分佈分析
納斯達克不僅是美國公司的首選,也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創新型企業,特別是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的公司 2。以色列作為“創業國度”,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量位居第四,體現了納斯達克對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的強大吸引力 8。全球頂尖市值公司中,許多非美國公司如臺積電(臺灣)和沙特阿美(沙烏地阿拉伯)也選擇在包括納斯達克在內的美國主要交易所上市,這進一步凸顯了納斯達克作為全球資本樞紐的地位 7。
納斯達克主要國際上市企業來源(截至2025年,基於現有資訊)
國家/地區
|
公司數量(近似值)
|
備註
|
美國
|
主導,未提供具體數量
|
|
中國
|
重要來源,未提供具體數量
|
|
以色列
|
約111-135家
|
涵蓋高科技、網路安全、生物製藥等領域 8
|
加拿大
|
重要來源,未提供具體數量
|
|
臺灣
|
–
|
臺積電 (TSMC) 等大型半導體公司 7
|
沙烏地阿拉伯
|
–
|
沙特阿美 (Saudi Aramco) 等能源巨頭 7
|
注:此表資料僅為片段中提及的示例,並非納斯達克所有國際上市公司的完整統計。
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分析
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成分股是全球創新和增長的代表,其中“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如蘋果、微軟、英偉達、亞馬遜、Alphabet、Meta、特斯拉)在2024年和2025年繼續驅動著S&P 500和納斯達克指數的強勁回報,顯示出市場集中度高和少數巨頭對整體表現的巨大影響力 7。這種“頭部效應”意味著指數的增長潛力巨大,因為這些巨頭往往是創新和市場擴張的領導者。然而,這也帶來了集中度風險。如果這些少數幾家公司表現不佳或面臨監管挑戰,整個指數乃至納斯達克市場的表現都可能受到顯著影響。例如,英偉達在2025年1月因中國市場因素市值大幅下跌,就反映了這種集中度帶來的波動性 7。
納斯達克100指數部分重要成分股示例(截至2025年)
公司名稱
|
股票程式碼
|
行業
|
Apple Inc.
|
AAPL
|
科技
|
NVIDIA Corporation
|
NVDA
|
科技/半導體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SFT
|
科技
|
Amazon.com, Inc.
|
AMZN
|
電子商務
|
Alphabet Inc.
|
GOOG/GOOGL
|
科技
|
Meta Platforms, Inc.
|
META
|
社交媒體
|
Tesla, Inc.
|
TSLA
|
汽車與清潔能源
|
Broadcom Inc.
|
AVGO
|
半導體/投資
|
Intel Corporation
|
INTC
|
科技
|
Cisco Systems, Inc.
|
CSCO
|
科技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COM
|
科技
|
Amgen Inc.
|
AMGN
|
醫療保健
|
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
COST
|
消費必需品
|
PepsiCo, Inc.
|
PEP
|
消費必需品
|
Booking Holdings Inc.
|
BKNG
|
消費非必需品
|
Linde plc
|
LIN
|
基礎材料
|
注:此列表為示例,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動態調整 6。
近期動態與未來展望:持續創新與全球擴張
2025年IPO市場回顧與趨勢
2025年上半年,納斯達克迎來了142家IPO,總融資額達192億美元 22。更具體地看,2025年1月至4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融資額達到103.3億美元,遠高於2024年同期的48.5億美元,發行公司數量也從44家增至97家,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25。傳統IPO在2025年第一季度佔據主導地位,約佔總數的73%,平均每宗IPO融資1.463億美元 26。
科技行業在2025年1月至4月期間引領資本形成,15家IPO共募集近30億美元,其中97%流向預封裝軟體公司,凸顯了市場對可擴充套件、軟體驅動業務模式的持續偏好 25。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整體IPO市場的復甦,更突顯了納斯達克作為“增長型公司”和“科技公司”上市首選地的“納斯達克效應”。在市場信心回暖時,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到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創新型企業,而納斯達克正是這些企業的集中地。值得關注的納斯達克IPO包括CoreWeave Inc.(AI整合雲服務,募集15億美元,上市後股價上漲超160%)和Sailpoint, Inc.(企業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募集13.8億美元),這些案例表明市場對AI和網路安全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強勁需求 26。這種效應強化了納斯達克的品牌價值,吸引更多新興企業選擇在此上市,形成良性迴圈,進一步鞏固其在未來經濟轉型中的核心地位。
交易量與市場份額的最新格局
納斯達克是美國股票市場中交易量最活躍的場所 2。2024年美國股票市場的日均交易量(ADV)達到122億股,同比增長10.2% 24。納斯達克在2024年的交易所場內匹配交易市場份額約為總行業交易量的13.9%-17.1%,在場內交易量中佔比約為27.9%-30.4% 4。零售交易量在2024年穩步增長,佔總交易量的17.9% 24。
可持續發展倡議的參與
納斯達克是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SSE)倡議的創始合作伙伴之一,該倡議旨在促進交易所與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公司合作,提升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透明度和績效 28。納斯達克承諾促進上市公司改進ESG披露和表現,體現了其對可持續資本市場發展的支援 28。
未來戰略:24小時交易計劃等
納斯達克於2025年3月宣佈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每週5天、每天24小時的美國交易所交易,以響應全球對美國股票日益增長的需求。此計劃尚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 2。這一舉措是納斯達克響應全球化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部署。它旨在消除不同時區投資者的交易障礙,提高美國股票市場的全球可及性和流動性。這可能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交易量,進一步鞏固納斯達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領導地位。這一計劃一旦實施,將是全球股票市場基礎設施的重大變革,預示著未來交易模式將更加無縫和全球化。
總結:創新資本的全球樞紐
納斯達克自1971年創立以來,憑藉其作為全球首個電子化交易所的創新基因,在金融市場中開闢了獨特的道路。它不僅成為科技和高增長企業的首選上市地,更透過其多層級市場結構、高效的多做市商制度以及不斷演進的交易機制,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資本生態系統。
2025年,納斯達克在IPO市場表現強勁,特別是對科技和AI等新興領域的持續吸引力,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創新資本樞紐的地位。其對可持續發展倡議的積極參與,以及未來24小時交易的戰略規劃,都彰顯了納斯達克在前瞻性佈局和全球化擴張方面的決心。
對於投資者而言,納斯達克是捕捉全球創新和增長機遇的關鍵平臺。然而,投資者也需對其市場高度集中於科技行業所帶來的波動性有清晰認知,並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市場深度資訊,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納斯達克不僅是交易的場所,更是全球創新力量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的象徵。
免責宣告
本報告所含資訊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資料和分析均基於截至2025年7月可獲得的公開資訊,並已盡力確保準確性,但市場情況瞬息萬變,不保證所有資訊在未來保持完全準確或完整。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請務必進行獨立研究並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本報告不構成對任何特定證券或投資策略的推薦。
引用的著作
-
History of the Nasdaq 100 – Plus500,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plus500.com/en-li/instruments/nq/history-of-the-nasdaq-100~4
-
Nasdaq – Wikiped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sdaq
-
Nasdaq, Inc. – Wikiped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sdaq,_Inc.
-
Nasdaq 2025/2024 Monthly Volume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ir.nasdaq.com/static-files/465d2157-c476-4546-a9f7-8d7ad0c9be77
-
Breakdown for NDX – Nasdaq Global Index Watch,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indexes.nasdaqomx.com/index/Breakdown/NDX
-
Top Large Cap Stocks to Watch in 2025 | IG International,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g.com/en/trading-strategies/best-large-cap-stocks-to-watch-in-2025-250115
-
Top 10 most valuable global companies in 2025, ranked by market cap – The Indian Expres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trending/top-10-listing/top-10-most-valuable-global-companies-in-2025-ranked-by-market-cap-9829686/
-
2023 Investment Climate Statements: Israel – State Department,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state.gov/reports/2023-investment-climate-statements/israel/
-
Israel Business & Economy: Israeli Stocks Traded on Wall Street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israeli-stocks-traded-on-wall-street
-
Nasdaq Market Maker vs. NYSE Specialist: What's the Difference? – Investoped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ask/answers/128.asp
-
What Is a Market Maker and What Do They Do? – Nasdaq,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what-market-maker-and-what-do-they-do
-
Trading & Data | NYSE,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nyse.com/trading-data
-
What Is a Level III Quote? – Investoped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l/level3.asp
-
Level 1 vs. Level 2 Market Data – Full Comparison – CenterPoint Securitie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centerpointsecurities.com/level-1-vs-level-2-market-data/
-
Market Regulation: Listings Review – Nasdaq,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nasdaq.com/market-regulation/americas/listing-review
-
Overview of exchange | Nasdaq | Cross-Border Listings Guide,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resourcehub.bakermckenzie.com/en/resources/cross-border-listings-guide/north-america/nasdaq/topics/overview-of-exchange
-
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 Composite: What it is, How it Works – Investoped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n/nqgs.asp
-
Nasdaq Capital Market (Nasdaq-CM): Definition and Requirement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n/nasdaq-smallcap-market.asp
-
Principal listing and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and procedures | Nasdaq | Cross-Border Listings Guide | Baker McKenzie Resource Hub,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resourcehub.bakermckenzie.com/en/resources/cross-border-listings-guide/north-america/nasdaq/topics/principal-listing-and-maintenance-requirements-and-procedures
-
5400. The Nasdaq Global Market – Rules | The Nasdaq Stock Market,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listingcenter.nasdaq.com/rulebook/nasdaq/rules/Nasdaq%205400%20Series
-
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 – Overview, Requirements, Criteria,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corporatefinanceinstitute.com/resources/career-map/sell-side/capital-markets/nasdaq-global-select-market/
-
Nasdaq Welcomes 142 IPO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 Investor Relation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ir.nasdaq.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nasdaq-welcomes-142-ipos-first-half-2025
-
Nasdaq-100® Companies – Sector Breakdown,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nasdaq.com/solutions/global-indexes/nasdaq-100/companies
-
US Equity Market Structure Compendium,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sifma.org/wp-content/uploads/2024/03/SIFMA-Insights-Equity-Market-Structure-Compendium_as-of-2-26-1.pdf
-
US IPO activity saw renewed momentum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 Consulting.u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consulting.us/news/12157/us-ipo-activity-saw-renewed-momentum-between-january-and-april
-
IPO Trends Q1 2025 – Ideagen,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ideagen.com/thought-leadership/blog/ipo-trends-q1-2025
-
North American Equities Year in Review – Cboe Global Markets,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cboe.com/insights/posts/north-american-equities-year-in-review/
-
The 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s (SSE) initiative –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www.unpri.org/the-sustainable-stock-exchanges-sse-initiative/637.article
-
Join the 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s Initiative | UN Global Compact, 訪問時間為 七月 25, 2025, https://unglobalcompact.org/take-action/action/sustainable-stock-exchange-initiatives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