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原生計算基金會 (CNCF) 已與開源訊息系統 NATS 背後的公司 Synadia 達成協議,CNCF 將控制商標、域名和 GitHub 儲存庫。
NATS 是一個面向現代分散式系統和雲原生應用的開源訊息傳遞系統,以其輕量級架構和高效能著稱。該系統採用極簡設計理念,能夠提供微秒級延遲和每秒數百萬訊息的高吞吐量,能很好地適配微服務架構、物聯網、邊緣計算及即時資料處理等多種應用場景。
NATS 生態系統包含核心伺服器(Go 語言實現)和多語言客戶端庫等基礎元件,並逐步擴展出 NATS Streaming 和 JetStream 等增強功能。專案採用 Apache 2.0 開源協議,由 Synadia 公司主導開發並維護,擁有活躍的開發者社群。
2018 年 3 月 15 日,NATS 專案最初建立者 Synadia 公司將該專案捐贈給 CNCF,而如今,Synadia 希望將該專案從 CNCF 中“撤回”,並將 NATS 的開源 Apache 2 許可證轉換為商業原始碼許可證 (BSL)。
Synadia 企圖變更許可證的行為引發了 CNCF 的不滿,隨後這家商業化公司向 CNCF 發起了一封律師函,要求控制 nats.io 域名和 nats-io GitHub 組織的關鍵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已由 CNCF 管理了七年。
3 月底,Synadia 透過其法律顧問給 CNCF 發了一封律師函,就 nats.io 商標權屬問題提出了質疑。在這份檔案中,Synadia 指出,CNCF 聲稱擁有該商標所有權的說法缺乏法律依據。
根據律師函披露的資訊,Synadia 認為,Apcera 公司作為 Synadia 前身,早在 2016 年就成為首個在商業活動中使用 NATS 商標的主體,並於當年 10 月 11 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兩項商標註冊申請。2017 年 12 月 11 日,這些商標權透過法律程式正式轉讓予 Synadia,且轉讓效力具有溯及力。

“商標權的確立遵循‘最先使用’原則,”Synadia 法律顧問強調,“根據《蘭哈姆法案》,只有實際使用商標並控制相關商品服務質量的主體才享有商標權。而這一主體始終是 Synadia 及其前身。”
律師函中同時強調,雖然 CNCF 目前持有 nats.io 域名並在 GitHub 程式碼倉庫設有管理員,但這與商標所有權無關。法律明確規定,域名註冊不構成商標權利,真正的商標權利來源於對網站內容及品牌質量的控制。
Synadia 認為,事實上,nats.io 網站內容始終由 Synadia 全權控制,並且所有程式碼貢獻的採納決定均由 Synadia 獨立作出。
Synadia 表示,公司作為 NATS.IO 開源專案的創始者和持續維護者,有權利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Synadia 也列舉了他們作為 nats.io 商標所有權人應履行的各項義務。包括從商標註冊、權益維護到品質管控,Synadia 表示其全程主導並承擔全部責任。
此外,Synadia 在宣告中回顧了與 CNCF 的合作初衷:原本計劃將 NATS.io 納入 CNCF 標準專案管理體系,以期擴大開發者社群規模。為此,Synadia 曾授權 CNCF 管理 nats.io 域名的 DNS 設定,以支援專案的市場推廣工作。但實際運營情況與預期相去甚遠。Synadia 給出了一些證明:
-
專案程式碼貢獻者中,超過 97% 來自 Synadia 及前身 Apcera 的團隊
-
所有被採納的程式碼貢獻均由 Synadia/Apcera 最終稽核
-
商標所有權始終未發生轉移
Synadia 表示,當前專案發展模式已完全不同於最初設想,所以他們決定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確保 NATS 商標及專案的可持續發展。
Synadia 也確認,公司曾於 2018 年 8 月與 CNCF 簽署過一份“參與協議”。該協議是為 Synadia 參加當年舉辦的 KubeCon 大會而訂立,其中引述了 CNCF 章程條款——該章程規定“任何加入 CNCF 的專案必須將其商標及標識資產所有權轉移至 Linux 基金會”。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當時 Synadia 簽署了該協議就相當於已經確定了將 NATS.io 的商標及標識資產所有權轉移至 Linux 基金會。
而這封律師函中,Synadia 對這項已經簽署了多年的“參與協議”提出了質疑,Synadia 指出:首先,Synadia 不認同該條款適用於 NATS.io 專案;其次,即便假設該條款適用(請注意這僅是會議參與協議中的引述內容),此類條款既非實際的權利轉讓檔案,其表述也過於籠統,不具備法律強制效力。
Synadia 認為,NATS.io 專案在 CNCF 體系內並未獲得預期發展,迄今為止專案的所有成長都是來自 Synadia 的投入與付出。基於此,Synadia 要求終止與基金會的合作關係,並希望 CNCF 於兩週內移交 nats.io 域名及 GitHub 程式碼庫的完整控制權。對於基金會因該專案產生的直接管理成本(如域名續費費用等),Synadia 願意予以合理補償。
對於的 Synadia 訴求,CNCF 堅決拒絕了,並且作為回擊,CNCF 於 4 月 23 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申請,要求禁止 Synadia 使用 NATS 標識及域名。

在提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檔案中,CNCF 表示,早在 2015 年 12 月 3 日,Synadia 前身 Apcera 就與 CNCF 接洽了加入基金會事宜。
當時,Apcera 以“銀級”會員身份加入 CNCF,並提供了“Apcera 與 CNCF 參與協議”作為證據。
作為 NATS 專案及 NATS 風格化商標註冊的權利繼受者,註冊人 Synadia 也於 2018 年 8 月 8 日簽署了《Synadia 與 CNCF 參與協議》。該協議明確規定:“會員享有《CNCF 章程》所載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
那《CNCF 章程》中關於權力與義務的描述是怎樣的?
根據章程第 2(a)(ii) 條規定,“對於所有 CNCF 託管的軟體開發專案,CNCF 應確保社群成員妥善維護和使用專案品牌(商標及標識),特別強調統一的使用者體驗和高度應用相容性。”
章程第 11 條進一步規定:“任何加入 CNCF 的專案必須將其商標及標識資產所有權轉移至 CNCF 上級組織——Linux 基金會“。《Linux 基金會會員協議》第 3 條載明:“會員(這裡指 Synadia)同意遵守其選擇貢獻的任何具體專案的章程”。
也就是說,透過簽署上述協議,Synadia 已就加入 CNCF 專案的商標標識問題接受了這些規則約束。
CNCF 的潛臺詞是,既然當初接受了這些條款,現在又提出質疑,哪有那麼容易!
5 月 1 日,CNCF 在其官網釋出了一份宣告,再次重申了幾個重點資訊:NATS 專案不會變更開源許可證,Synadia 組織的維護者私下投票讓該專案退出 CNCF 的行為缺乏透明度。
“當一家公司向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貢獻專案時, 這代表的不僅僅是程式碼共享,更是一份對於開源社群的承諾。包括承諾維護開放協作、與社群共享所有權並保證治理中立性。CNCF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這些價值觀與原則——確保沒有任何單一實體能夠主宰、重新授權或者收回已經交付給社群的成果。這種原則性管理模式有助於促進信任、多元化貢獻與長期的可持續性。如今,這些承諾與原則正面臨威脅。NATS專案的原始捐贈者Synadia已經通知CNCF,希望將NATS專案從基金會‘撤出’,並‘為NATS.io伺服器採用商業原始碼許可證(BUSL)’——這是一種非開源許可證,會限制使用者自由並破壞多年以來的開放開發成果。這裡需要強調,根據BUSL許可證條款,無論如何具體變更,專案程式碼都將受到嚴格的商業限制,並且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最長可達4年)才能獲得開源許可。”需要明確的是:此舉不是典型的許可證變更或分叉,而是試圖‘收回’一個成熟的、社群驅動的開源專案,並將其轉變為專有產品——在開放治理和CNCF的管理下,該專案已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和協作。Synadia的維護者似乎私下投票決定“退出CNCF”(已釋出相關會議紀要及退出提案)。然而此番投票缺乏透明度、沒有明確的過渡計劃,也未能與幫助塑造NATS的廣泛貢獻者社群進行互動。
更扎心的是,CNCF 還舉了谷歌與 Kubernetes 的例子,“如果谷歌在 Kubernetes 多年來長期保持中立、開源且社群驅動之後嘗試收回,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CNCF 強調了開源基金會存在的必要性,CNCF 根據章程(第 11a 條)要求所有貢獻的專案將商標與徽標所有權轉讓給 Linux 基金會,Synadia 公司 CEO 在加入之初就非常瞭解這項政策。
“開源基金會之所以能夠存在,部分原因在於保護生態系統免受單方面許可證變更及其他廠商驅動的‘拉攏’行為的影響。因此,CNCF 根據章程(第 11a 條)要求所有貢獻的專案將商標與徽標所有權轉讓給 Linux 基金會。這將確保任何單一供應商日後都無法透過商標權來控制專案。作為 CNCF 管理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之一,Synadia 公司 CEO 在加入之初就非常瞭解這項政策。”
2018 年捐贈 NATS 專案時,Synadia 已經為 NATS 的名稱與徽標申請了註冊商標。Synadia 公司 CEO 曾明確以書面形式承諾,在專案被 CNCF 接納後一併轉讓這些商標。然而,由於與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下的“華盛頓國民隊”(同樣簡稱 NATS)名稱存在商標糾紛,轉讓被迫推遲。
為了解決此問題,CNCF 聘請了法律顧問,在 2018 至 2019 年期間與 Synadia 的商標律師合作。在發現擬議的和解條款會威脅並限制社群使用時,CNCF 拒絕了這些條款,並隨後向 Synadia 提出兩條明確方案:
-
重新命名開源專案,並保留“NATS”作為 Synadia 的商業品牌;
-
與 MLB 解決爭議,並在和解後將商標轉讓給 CNCF。
Synadia 選擇了後者。爭議解決之後,Synadia 向 CNCF 申請並獲得了 1 萬美元的補償,以報銷 Synadia NATS 商標註冊期間產生的法律費用。Synadia 還拒絕了最初開具的用於支付商標費用的支票,而是透過 ACH 電子轉賬收取了款項,如下圖所示。

CNCF 表示,即使在問題解決並付款之後,Synadia 仍未按照約定完成承諾的商標註冊移交。
CNCF 列舉了自 2018 年 NATS 加入 CNCF 以來,基金會為其提供的支援——包括交錯、技術、法律與組織支援,具體支援包括:
-
資助兩輪第三方安全審計(投入超 9 萬美元);
-
支援法律與商標管理工作;
-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演講、主題宣傳、展位與市場推廣;
-
導師持續指導與貢獻者成長計劃。
CNCF 強調:“得益於這些支援以及社群貢獻,NATS 迎來了蓬勃發展。下載量、貢獻者數量以及與 CNCF 和其他第三方專案(例如 Helm、Kubernetes、Prometheus、ClickHouse、JetStream 等)的整合量都顯著增長。雖然 Synadia 仍然是重要的貢獻者,但超過 700 個其他組織也為該專案做出了貢獻。”

圖注:過去 7 年 CNCF 下的貢獻
其實早在糾紛開始之前,CNCF 表示已經向 Synadia 提供多種途徑,希望幫助 Synadia 在尊重開源原則及社群治理方式的同時追求其目標。Synadia 可以自由放棄對於現有 NATS 專案的貢獻,也可以自由分叉 NATS 並以新名稱構建專有產品。但他們不可單方面收回社群專案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資產與品牌。
但遺憾的是,CNCF 的這些建議都沒有被 Synadia 採納,於是才有了雙方對波公堂的場面。CNCF 與 Linux 基金會應對 Synadia 的法律訴求所採取的措施包括:
-
發起 CNCF TOC 健康檢查,以評估專案的運作狀況;
-
尋求支援並招募更多維護人員;
-
請求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撤銷存在衝突的 Synadia 商標註冊;
-
繼續拒絕 Synaida 提出的將 NATS 基礎設施與資產向其讓度移交的要求。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周旋,最後兩個組織同意,“協調預期並加強開放治理”。一份宣告表示, Synadia 同意 CNCF 控制商標、域名和 GitHub 儲存庫。
這場糾紛讓很多人感到不安,也在社群中引發熱議。
在 Reddit 上,有使用者希望 CNCF 能勝出,該使用者表示:
“Synadia 的行為極其惡劣。他們拿 CNCF 的錢來打官司,讓 CNCF 多年來培育和推廣這個專案,結果現在卻做出這種事。我用過 NATS,總體來說還不錯。這個訊息令人失望,我希望 CNCF 能勝出,NATS 也能繼續作為 CNCF 專案存在。”
還有使用者用一個比喻更生動地描述了他眼中的這場鬧劇:
“想象一下,我賣給你一輛車,你把錢給我,然後你開始正常使用這輛車,但我為了耍小聰明,沒有把所有權過戶給你。然後有一天,我說我沒有把所有權過戶給你,所以這是我的車,你把車還給我。這太荒謬了!”
也有 NATS 維護者現身說法,認為 CNCF 不斷提高 NATS 專案門檻,所以如今的 CNCF 已經不適合 NATS 了,繼續留在這裡會制約專案的發展。
“我曾積極參與推動NATS專案在CNCF獲得畢業資格的工作。作為專案維護者,我們對NATS的發展感到無比自豪——伺服器下載量突破數百萬次,社群生態蓬勃發展,這些成就讓我們有信心向CNCF提交畢業申請。2018至2020年間,為滿足CNCF技術監督委員會(TOC)的要求,我們調整了專案流程,引入外部維護人員協助畢業準備工作,並已完全達到書面規定的畢業標準。然而,我們注意到畢業門檻被不斷提高。CNCF TOC特別指出專案中Synadia背景的維護人員佔比過高,這一觀點在畢業申請評審和會議討論中反覆被強調。令人困惑的是,另一個主要維護者同樣來自單一組織的專案卻順利通過了畢業稽核。這種差異化的標準讓我們意識到,NATS可能已不再適合CNCF的專案定位。經過內部深入討論,維護團隊一致認為繼續留在CNCF將制約NATS的發展速度和文化特色。2020年,我們開始探討退出方案,包括尋找新的組織歸屬甚至考慮自建基金會。最終,維護團隊以100%的贊成票透過退出決議。雖然CNCF為眾多優秀專案提供了良好支援,但事實證明,這裡已不再是NATS發展的最佳選擇。這個決定雖然艱難,卻是維護團隊對專案未來發展的慎重考量。”
Linkerd 背後的公司 Buoyant 的執行長 William Morgan 預計,這場糾紛“將以一場混亂的法律糾紛收場。這可不是普通的開源軟體重新授權故事,似乎其中確實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雖然 Morgan 理解 Synadia 的出發點,但他表示:“從開源專案賺錢很難。尤其是在 CNCF,參與者往往把專案當作免費消費品,把 GitHub/Slack 等專案空間當作免費幫助平臺,甚至把‘供應商’這個詞都當成侮辱。”
Buoyant 去年改變了 Linkerd 穩定版釋出政策後,儘管公司一直遵守規則,但還是受到了猛烈的批評。
Morgan 繼續說道:“就 NATS 專案而言,我們發現連最基本的合規要求都難以落實。根據 CNCF 的強制規定,所有加入的專案都必須將商標所有權轉移至 Linux 基金會——這是 CNCF 維持治理體系的核心機制。雖然大多數專案採用的 Apache v2 許可證允許(幾乎)任何人對程式碼進行修改和重新授權釋出,但商標所有權恰恰構成關鍵限制:任何人都不得將衍生版本冠以原始專案名稱。”
其他開源專案和公司與這場爭議息息相關。
正如 Cosmonic 執行長兼 wasmCloud 創始人 Liam Randall 在部落格中所說:
“作為 NATS.io 的長期使用者,我們對該專案即將‘退出’的訊息感到震驚。與社群中的許多人一樣,我們之所以採用 NATS 並積極為其做出貢獻,正是因為它是一個真正開源、由基金會主導的專案。NATS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輕量級、高效能的訊息傳遞主幹網,而 CNCF 的管理是我們對其長期穩定性充滿信心的基石。”
也有 Hacker News 使用者表示,
“這場衝突或許會成為開源治理的一次考驗。允許供應商“收回”捐贈專案可能會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破壞像 CNCF 這樣的基金會所提供的信任和穩定性。其結果將對未來的開源協作、專案可持續性以及供應商和社群之間的力量平衡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連結:
https://www.cncf.io/projects/nats/?utm_source=the+new+stack&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inline-mention&utm_campaign=tns+platform
https://github.com/cncf/foundation/blob/main/documents/nats/Cease%20and%20Demand%20Letter%20from%20Synadia%20Counsel.pdf
https://www.luxantsolutions.com/nats-leaving-cncf-history-and-thoughts
https://www.cncf.io/blog/2025/05/01/protecting-nats-and-the-integrity-of-open-source-cncfs-commitment-to-the-community/
https://thenewstack.io/synadia-attempts-to-reclaim-nats-back-from-cncf/
宣告:本文為 InfoQ 翻譯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對全文或部分內容進行轉載。
AICon 2025 強勢來襲,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雙城聯動,全覽 AI 技術前沿和行業落地。大會聚焦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匯聚 AI Agent、多模態、場景應用、大模型架構創新、智慧資料基建、AI 產品設計和出海策略等話題。即刻掃碼購票,一同探索 AI 應用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