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曾燦奎 夏蟲
編輯 | 暴雨
智谷趨勢出品 | ID:zgtrend
歷史性的一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經遠超本科生:
清華今年招生3760名本科生,研究生卻是驚人的12069名,研本比高達3.21;
復旦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人數,分別為4337名和12321名,本研比為2.8;
上海交大則分別為4838名和12486名,研本比達到2.58……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僅在“雙一流”高校中,就至少有49所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經超過本科生。
今年,研究生擴招潮愈演愈烈,新一輪的“學歷大放水”真的來了!
好訊息是,逃不掉延遲退休的千萬大學生,有機會延遲三年再就業;壞訊息是,“孔乙己的長衫”也許是非脫不可了。
更扎心的事實,研究生就業已經比本科生更難。智聯招聘《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普本院校的碩博畢業生offer獲得率為33.2%,低於普本院校本科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43.9%。
以後別說“大學生送外賣”“研究生開滴滴”不稀奇了,也許碩士競爭上崗做清潔工,博士擠爆保安崗,海歸爭相做火葬場遺體火化工……這樣的新聞,將越來越頻繁登上熱搜。
為什麼學歷加速貶值,國家還拼命擴招研究生?對普通人來說,拼命卷學歷還有出路嗎?

去年,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就首次超過本科生。今年,研究生擴招潮,來勢更加兇猛。
2024年,至少有49所“雙一流”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經超過本科生,排在最前頭的正是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等第一梯隊高校,覆蓋了全國各地。

(圖源軟科)
更驚人的是,這一趨勢明顯提速了——
以211高校暨南大學為例,2024年3月暨大在校生的研本比僅為0.51,但在今年的新生中,研本比卻高達1.48!
從兩個本科生對一個研究生,到兩個本科生對三個研究生,形成大逆轉。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新生研本比,也比在校生研本比高出不少。
上海交通大學2023年12月在校生研本比為1.58,而2024級該校的新生研本比為2.58——每7個新生裡頭,就有5個研究生;浙江工業大學官宣,2024級新生研本比首次超過1:1;四川大學規劃,“力爭使研本比在2025年趨近1:1”,此前該校全日制在校生研本比為0.75。
高校的擴招大幕已經拉開。今年國家新增了2755個碩博士學位點,比起2020年新增碩博士學位點2023個,數量漲幅高達36%。
而且,比起博士授權點,含金量稍低、可以容納更多大學生的碩士授權點,稽核透過率極高,基本算得上“來者不拒”。
碩士授權點整體透過率高達92%,推薦的2090個,就有1924個透過審批,簡直就是“定向大放水”。
甚至,有相當多的以“學院”為字尾的二本學校喜提碩士授權點,比如淮陰師範學院、台州學院、廣西財經學院……提出新增十幾個碩士點,透過率都在100%。
這樣來勢洶洶的擴招勢頭,難怪有網友調侃,也許以後當保安,沒個研究生學歷估計都夠嗆。

為什麼在學歷加速貶值的當下,研究生擴招卻突然提速?
蘭州大學給出的一個解釋是——研究生總量超過本科生,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第一步。
張雪峰在微博說“這波我站蘭大!”,稱高校分研究型大學、教研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蘭州大學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科研重鎮,多招研究生很正常。

(圖源微博)
所謂研究型大學,正是國家科技“家底”的組成部分,像蘭州大學的核科學專業,60多年間培養了5000多名“為國鑄劍”的核專家、學者,為國防工業貢獻很大。
中國想要突破更多“卡脖子”技術,加快攀登科技樹,也需要研究型大學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彈藥”。
但是,為什麼連二本院校都開始大搞研究生擴招了呢?這背後,難免有以時間換空間,延遲就業的考量。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顯示——8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升至18.8%,為有資料以來最高。這也跟當下“就業難”有關。
今年全國預計將有1179萬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4000餘名高校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就業創業情況專題調研,結果顯示,有38.0%的受訪者選擇了“慢就業”。
送外賣、開滴滴和擺地攤,就業三大“蓄水池”都紛紛爆滿了,在這樣的形勢下,延遲就業成了大學生們的無奈選擇。
“同學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這樣的段子,似乎正照進現實。

如果大學生們不想為月薪3000的崗位簽下“賣身契”,讀個研再考個公成了他們的“延遲就業”計劃。
學校為了讓就業資料好看一點,也紛紛拉開閘門,甚至動員全體本科生都去考研,相當瘋狂。
浙江公辦本科台州學院,其馬克思主義學院強調每一位同學都要重視考研,要把它作為大學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設定目標,提早謀劃,早日付諸行動。學院將從考研獎勵資助,考研導師配備,考研專業輔導,考研複習環境提升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支援同學考研。
山東公辦本科泰山學院,副校長強調,要動員全體本科生,把考研作為自身發展提升的重大契機。

太陽底下無新事。類似的故事,在日本早就發生過了。90年代的日本研究生擴招潮,就是在經濟崩潰、就業疲軟的局面下搬出來的緩兵之計。
1990年底開始,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股價和地價暴跌,企業受制於終身僱傭制度,很難對老員工下手,只能暫緩新招聘。僅在1992、1993這兩年時間,日本全社會的崗位數量減少了60%。
既然不能讓老員工“畢業”,那就想方設法讓畢業生“延遲畢業”了。
於是,日本政府出臺了《研究院倍增計劃》,開啟了一波轟轟烈烈的研究生擴招潮,3年內日本研究生數量從6萬漲到了11萬,幾乎翻了一番。
如此看來,迫在眉睫的就業率問題,可能才是真正籠罩在高校頭上、促使學歷大放水的最大烏雲。

研究生擴招潮帶來的影響,比一般人想象中還要大。卷還是不卷?成了兩難的抉擇。
一方面,不少行業已經因為學歷水位線的上漲,提高了招聘要求。
比如,黑龍江某汽車零部件工廠,招聘博士研究生去當普工,開出月薪3500-5000,差點以為我看錯了。

甘肅一家企業,開出月薪“2000元以上”的條件,去招聘一位研究生坐辦公室,同樣令人無語凝噎。

更有北京小哥,自稱高考省內排名3000以內,結果大學畢業面試開出的月薪也只有3000,還慘遭拒絕……

放眼望去,還真是“人才擠擠”呢!
為什麼這麼多大學生“慢就業”,真不能以“脫不下這孔乙己的長衫”一語概之,有些時候還真不能怪他們。
很多行業明明以前大專生就能幹,現在偏偏把招聘門檻抬到了研究生及以上。
比如學前教育,前陣子國家剛出臺了檔案,強調要“強化高層次教師培養,為幼兒園、小學重點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教師,中學教師培養逐步實現以研究生層次為主。”
是的,你沒看錯,以後連幼兒園老師,都得是本科以上學歷了。
學幼師專業的大專生們正在瑟瑟發抖,併發出警告:別學學前教育,大專畢業約等於失業,不當幼師能幹啥?進廠擰螺絲嗎?

(圖源小紅書)
就連以往專科就能上崗的護士,也開始要求碩博學歷了。

還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考試,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據介面新聞統計:
2024年,國考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崗位達到2046個,同比增加814個;共計3756人,比去年增加1654人;要求博士學歷的崗位為24個,比去年多14個,共計31人,比去年翻了三倍多。
同年,國考招錄人數在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允許本科、大專學歷為起點的崗位逐年減少,大專生可以報考的崗位僅有56個,比去年減少了106個。
不斷收緊的出口,留給大學生們的選擇並不多——
要麼放棄這個遊戲,要麼就得提升你的學歷。
畢竟,不讀個研,高校宿管崗都擠不進去;不讀個博,給汽車零部件工廠當普工都不夠格。
“高學歷低就業”的新一輪內卷之下,註定沒有贏家。

這輪學歷大放水,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內卷,究竟何時能休?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海外發達國家的資料——
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資料統計,日本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比值極為穩定,近8年來都保持在1.7:1左右。
而美國,近8年來,其本科、研究生畢業生數量都在逐年遞增。但兩者始終維持在1.9:1左右,相當於每兩個本科生就有一個研究生。

那中國的情況呢?
中國2021年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值是5.54:1,差不多每5.5個本科生才對應1個研究生。
儘管2023年已經在“大放水,本科招生478萬人,研究生招生130萬,比例為3.6:1,已經比在校生研本比5:1(1965萬本科生,388萬研究生)提升了不少,但顯然跟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距離。
這也意味著,距離我們停下這瘋狂的研究生擴招潮,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
當然,國家的經濟繁榮,產業結構的最佳化,才是真正的擴招結束“計時器”。
否則,培養的研究生、博士生再多,沒有足夠多的高階產業吸納就業,那社會上不過是多了一群研究生學歷的外賣員而已。
放眼望去,不是劣幣驅逐良幣,而是良幣PK良幣。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軟科:最高37倍!近20所985,本研倒掛!
2.智谷趨勢:1965萬本科生急了!新一輪碩博點激增,巨大的連鎖反應開始了
3.經濟觀察報:人數超過本科生 985名校變身“研究生大學”
4.粥左羅:看了黑龍江招聘會上最荒誕一幕,我有3個忠告不得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