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科研君與大家分享一位高中生的“科研”蛻變故事——
貓頭鷹學員G同學如何透過紮實的科研積累,成功斬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CS專業全美第2)、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本科工程學院全美第5)等在內的多枚理工名校錄取Offer。
在他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少年如何將“好奇心的幼芽”培育成“參天的學術理想之樹”!
他不僅運用CS知識來認識和詮釋這個世界,更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數字世界”。這段追求學術理想的歷程,以及其中收穫的寶貴經驗,最終在他夢校申請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學生檔案
G同學
UCB/UIUC/UF/UCSB/東北大學(帶$15691獎學金)
參加的貓頭鷹科研專案:
◎ JHU教授一對一科研專案

高中就成功開發“開放世界遊戲”
現為中風病人開發自動藥盒
小時候,化學課上跳動的電光,物理實驗中電容器充放電的過程,讓G同學第一次感受到數學公式背後的生命力。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瞬間慢慢地聚焦成他對數學和計算科學的熱愛——他向科研君分享道:“因為這些知識幫我們認識、描述和處理現實世界,又能幫助我們創造人們幻想出的虛擬世界”。
這位痴迷《星際爭霸》的少年,在高中階段透過向頂尖名校教授求教,不僅積累了紮實的計算機理論基礎,更將所學轉化為令人驚歎的實踐成果——他建立了1200名成員的線上遊戲開發社群,並用Lua語言獨立開發了科幻開放世界遊戲《殖民計劃》,為300萬玩家打造了虛擬星際協作體驗。
父親突發中風的變故,讓他對科技價值有了更深層的思考:如今他正運用所學開發"智慧藥盒"幫助病患,這段經歷不僅錘鍊了他的獨立與堅韌,更讓他確信——懷揣熱愛與毅力的人終將用知識創造改變世界的力量。

圖源:遊戲《星際爭霸》
在和科研君交流時,G同學重點強調了他和JHU計算機科學教授K教授一起學習的那段時光。這段學術探索不僅讓他系統掌握了前沿技術,更重塑了他的思維方式——學會用多維視角解析複雜問題,也為他日後進入夢校深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G同學的
計算機科學科研1v1教授
跟隨名校教授,觸碰世界前沿學術
K 教授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研究方向:人類語言學習,機器翻譯
想來貓頭鷹GET同款教授科研
掃描小櫚學長二維碼諮詢詳情

G同學在計算機科學科研中
具體研究的是什麼?
G同學的研究方向偏向【計算機視覺】,這源於他自己的學術理想,為更多AI初學者搭建一座“理論與實踐的橋樑”。
他的研究主要探討了如何透過神經網路實現計算機視覺的基礎應用,從理論推導到程式碼實踐完整展示了影像識別技術的實現路徑。

G同學在K教授指導下編寫的部分程式碼截圖
簡而言之,就是“編寫”一本《AI視覺入門指南》,手把手教電腦學會"看圖認物",幫助AI初學者一步步搭建能識別手寫數字(MNIST)和物體照片(CIFAR-10)的智慧程式。
特別厲害的是,他不僅用了現成的工具(如PyTorch),還從零編寫了神經網路、卷積網路(CNN)、甚至最新的視覺Transformer(ViT)的程式碼!
計算機視覺進階之路:
從理論到創造的三個階段
在K教授的指導下,G同學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蛻變。現在讓我們透過基礎構建、技術突破和創新應用三個階段,見證這位少年如何將計算機視覺知識轉化為名校招生官最青睞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階段:基礎構建期
關鍵詞:神經網路啟蒙 → 邏輯運算實踐
在這段"打地基"的時期,G同學在K教授的指導下,從最基礎的神經元數學原理學起。
教授用"教電腦做算術題"的比喻,帶他實現了AND/XOR邏輯閘——就像先教會AI最簡單的"是與非"。當G同學困惑"為什麼不能直接設定最優引數"時,教授用三維引數空間演示讓他明白:AI學習需要像小孩學步一樣循序漸進。這段經歷讓G同學意識到,即便是最基礎的線性代數,也能成為構建智慧世界的磚瓦。

K教授課上展示的一些視覺模型截圖
第二階段:技術突破期
關鍵詞:框架升級 → 真實資料挑戰
當G同學開始用PyTorch重構程式碼時,教授提醒他:"不要只做調參工程師,要讀懂反向傳播的數學語言。"在 CIFAR-10 資料集上,他的 ResNet18 初始準確率只有25%,教授帶著他逐層分析特徵圖,發現數據增強比增加網路深度更關鍵——就像攝影師需要多角度拍攝才能更好識別人臉。
這段"受挫-突破"的迴圈中,David不僅將準確率提升到70%,更學會了用視覺化工具診斷模型,這種系統思維成為他後續研究的核心方法。
第三階段:創新應用期
關鍵詞:技術融合 → 社會價值實現
當G同學開始探索ViT和擴散模型時,教授給了他關鍵啟發:"別把技術當黑箱,想象你在教AI理解世界的基本法則。"這些啟發促使他將遊戲開發經驗與學術研究結合——在《殖民計劃》中模擬物理規律,在智慧藥盒專案裡應用計算機視覺。
最動人的轉變發生在他對技術價值的理解上:從追求準確率數字,到思考如何讓殘差連線的"捷徑"理念真正幫助中風患者。最終,這段經歷不僅為他贏得夢校offer,更塑造了他"用程式碼解決真實問題"的研究哲學。
以上就是本期為大家講述的【G同學的科研故事】。
G同學收穫了豐碩的成果,而貓頭鷹仍然在路上。在塵埃落定的2025申請季,貓頭鷹取得了十分驚人的成就:藤校錄取率12%、Top 20錄取率45%、Top 40錄取率100%(含哈佛、MIT、普林斯頓、耶魯、康奈爾、JHU、埃默裡等等)。
僅統計在貓頭鷹做過科研專案的同學,具體錄取戰績如下:

前沿師資是我們能為學生提供一流服務的底氣,全年工有40+世界名校教授向貓頭鷹學員深度授業解惑,他們毫無保留地傳承畢生心血澆灌的研究和學術成果,讓更多還未來得及踏進名校的孩子,早早接受學術啟蒙。
和我們一起攜手同行的名校教授包括但不限於:

想來貓頭鷹GET同款教授科研
掃描小櫚學長二維碼諮詢詳情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