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CHANEL,殺進一位95後小摩女VP

前排吃瓜!!
時尚圈
剛剛迎來一位95後投行女VP
(圖片來源efc)
01
從情報參謀長到小摩到香奈兒
這位哥大學姐的多重身份好精彩
1
跨界跳槽,她的人生從不設限
就在近日,Chanel又有新人事變動:殺進了一位剛剛入選Forbes 30 under 30精英榜的前摩根大通VP,將擔任香奈兒數字戰略與洞察的負責人。
(圖片來源LinkedIn)
從金融圈到時尚圈,這番跳槽絕對稱得上是180°大轉變!這讓小i也忍不住好奇去翻看了一下這位大佬的人生履歷,她的故事著實有些精彩:
  • 本科就讀於地表最強設計學院–帕森斯設計學院,碩士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並且成為哥大區塊鏈組織Blockchain@ Columbia的Officer之一;
  • 領導過加密社交網路Yup的戰略和產品營銷,花了兩年時間為卡地亞、香奈兒、安永、蒂芙尼和Paravel等品牌打造數字廣告活動;
  • 後加入Citi擔任副總裁兼產品經理,負責與Citi Plex合作開發 Google Pay;
  • 這兩年,她又擔任摩根大通VP,負責小摩基於裝置的數字錢包;
  • 不僅如此,她還做過以色列情報特別行動的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和BrainStation的兼職教師,也是一位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
(圖片來源網路)
或許,這就是不設限的人生,迸發出的無限可能吧…
但話又說回來,時尚圈跑去金融圈“挖牆腳”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
2
Prada挖走高盛MD,年薪520萬起步
此前,Prada高調宣佈重組高管團隊,任命Andrea Bonini為公司首席財務官,直接和CEO對接工作
而據悉,Prada為前CFO Alessandra Cozzani開出的薪酬就高達74.1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520萬元)
(圖片來源網路)
那這位新任CFO又有何來頭?!
曾在Gallo & C.任職,2005年加入高盛國際投資銀行部,並從2015年起擔任董事總經理,任職期間,曾負責歐洲奢侈品及品牌,擁有豐富的相關經驗。也就是說,他在高盛工作了足足17年,成為高盛MD也有7年之久
(圖片來源Prada官網)
看到這兒,投行的魅力這不就凸顯出來了嗎⏩最佳職業跳板,能助人開啟跳槽任意門
3
投行:願你出走半生,歸來已是大佬
一方面投行工作強度大,個人能夠得到非常大的成長和鍛鍊,另一方面投行為企業、政府服務,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大佬,長時間溝通和接觸下來能積累到不少人脈,所以投行被稱之為“進入其它領域的完美跳板”
PE/VC、對沖
進入PE最佳的途徑就是在頂級投行積累2-3年的工作經驗,eg:風險投資機構DST早期的時候有七成的人都來自高盛…
去企業當CFO/CEO
有不少是跳槽來到企業當CFO,甚至是CEO,例如:
  • 滴滴總裁柳青:曾任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 谷歌CFO Ruth Porat: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財務官;
  • Twitter CFO Ned Segal:前高盛高管;
  • TikTok CEO周受資:前高盛投行分析師…
那問題來了,留學生該如何進入投行這塊“黃金跳板”呢???
02
實錘!留學生的快樂老家在投行
眼下投行206求職季已火熱開啟,無論是八大投行,還是精品投行,都已開放2026暑期實習崗位!搶佔投行offer,就是現在!!
1
去投行,選對部門很重要
首先,想進投行的留學生,應該先了解哪個部門最適合自己!這樣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IBD
/
王牌部門
如果你想趁年輕多“撈金”+挑戰高難度任務,投行IBD部門考慮一下?
和投行中後臺不同,位於前臺的IBD日常工作一是幫助企業集資(圈錢),發行證券(股票、債券),二是向企業的金融交易提供意見,進行併購、融資
總之,這個部門既可以讓你和行業大佬打交道,又可以讓你拿著高薪走上人生巔峰…
 (圖片來源ziprecruiter) 
小建議:IBD雖然看似外表光鮮亮麗,但免不了每週工作100+小時、無敵頻繁的出差頻率…=超長待機模式 ON!
AM 
/
一個錢生錢的崗位
資產管理關注的重點是資產增值,你需要透過自己專業的投資眼光,靠為客戶提供風險調整之後的回報產生價值。
它的好處就在於:
1️⃣錢生錢:在AM就職的初級員工有機會在工作中學習到如何做出好的投資,從而學會怎麼管理自己的資產,為今後自己成立基金打下基礎。
2️⃣工作時間規律跟著市場走,工作時間非常規律,在規模稍小的公司遵循朝九晚五,大公司可能時間長一些。
在Glassdoor上,畢業生年薪可達81,636美元
(圖片來源Glassdoor) 
小建議:除了投行有資管外,很多買方如BlackRock也是資管大佬。也就是說,這崗位經驗越豐富,賺的money越多!
S&T
/
可雙休,WLB有保障
不同於IBD,S&T的職能有點像中介,有人想買,有人想賣,而 S&T 則撮合他們賺取中介費。涉及內容有股票、基金、國債、ETF、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債券、衍生品等。
儘管 S&T 銷售與交易在投資銀行當中是一個部門,但其實 Sales 和 Trading 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工作性質也大相徑庭:
  • Sales:主要做 Equity 和 Fixed income 兩大塊,透過對客戶提供建議來賺佣金;
  • Trader:透過買賣金融產品(做市)賺取差價。
眾所周知,“中介”的收入還是有些高滴,更何況是在金融圈。如果是Analyst級別的,平均薪資大概在8W美元左右,這只是起薪而已哦,在此後的每年都會增加約1萬美元!
(圖片來源Glassdoor) 
小建議:如果你是女生,那麼S&T會更加適合你哦⏩一般八點就能下班,而且,因週末交易市場關閉,週末也不需要上班或者出差。
Research
/
高薪低壓多網紅
近幾年,Research變得越來越吃香,因錢多事少遭很多金融學子爭奪。
Research 透過 technical analysis 和 fundamental analysis 來對股票和債券的盈利情況進行評估,工作內容一般包括:
  • 預測公司即將產生的金融需求,
  • 撰寫金融評估報告,
  • 衡量該機構的投資價值,
  • 為公司提供金融買賣、債務償還的方案和建議。
另外,在薪資方面Research也是相當可觀的哦👉其年薪70k+美元
(圖片來源Glassdoor) 
小建議:如果你以後打算“進軍”金融圈最頂端的買方,那日常最容易接觸到買方大佬的Research,將成為你絕佳的職業跳板…
好了,看完上面的幾大部門科普,想必不少同學心中已經有點數了~
若想獲取更多投行部門科普
或者匹配最適合你的投行部門
掃下方二維碼,傳送所在學校+求職輔導
I.I.求職顧問將為你進行“專屬求職規劃”
另外,想在2026招聘季拿下投行offer,還得邁過以下這些難關!
2
👂說,投行筆面試最能刷人
投行愛目標校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同時筆面試也是求職投行必不可少的一道關卡!
其實投行OT的難點在於時間緊,所以是可以透過大量刷題來提升的,題型不外乎Numerical、Verbal、Situational Judgement Test、Critical Reasoning等等。
而投行面試題又不外乎這兩種:Technical和Behavioral
  • Technical 技術面:考察點在於①候選人對金融知識的拿捏程度;②候選人的能力是否與崗位匹配,思路是否敏捷清晰、反應是否夠快、表達方式是否簡潔;
  • Behavioral 行為面:考察候選人是否能更好地契合公司文化和滿足職位對Soft Skills的要求,重點考察的6大能力是:Adaptability、Culture fit、Collaboration、Leadership、Growth potential、Prioritization…
3
高質量實習,更是投行求職的重要籌碼
最後,也是重中之重👉有無相關實習經歷!無論是全職還是暑期實習生,投行都要求有實習經歷。
* 投行暑期實習標明有實習經歷者優先
這可以說是判斷候選人的能力,與崗位匹配度的最高效辦法。但要注意的是,實習不僅要看數量,還要看質量!具備相關性的實習經歷才能為你的簡歷錦上添花!
最後,若你還是不清楚如何在招聘季時快速提升自己?不妨給自己找個幫手助自己一臂之力~築夢求職 INTERNATIONAL IDEAL自成立以來,無論是行業最新招聘動態、乾貨資料、網申筆面試輔導,還是內推資源、實習機會,我們均能為留學生提供幫助!


心動不如行動!
無論院校、專業背景
還是求職弱點
I.I.都能針對性地求職輔導
如果你想像我們的學員一樣
在 25求職季 斬獲 Big Name offer
I.I.隆重推出“一站式求職服務”的築夢計劃👇
全面剖析學員個人背景
制定個人專屬求職計劃
助力你成為offer贏家
↓↓↓
立即掃下方二維碼,傳送所在學校+求職輔導 
尋求專業的求職顧問,幫你進行“免費求職規劃”
無論院校專業背景,I.I.均可以給你提供幫助
無論是券商、投行、諮詢
還是會計、快消、網際網路科技……
I.I.皆有學員獲得名企的Offers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築夢 INTERNATIONAL IDEAL(2014年成立並註冊於美國),是北美最早成立的留學生求職諮詢平臺之一,目前覆蓋全球留學生超過80萬人。我們榮登“福布斯華人精英TOP100”以及“胡潤百富創業領袖”榜單,至今已幫助 8000+ 學員獲得來自Goldman Sachs、McKinsey、Deloitte、P&G、Google、Meta等名企的Offers。我們的服務包括:求職輔導、背景提升、名企內推、海外遊學等;商務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聽說點了“在看”和 “贊”的人
後來都成為了名企 Offers 收割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