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美國女子學院有何過人之處?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近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1979屆校友向史密斯學院慷概樂捐5100萬美元,這是該校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捐款。校方新聞稿稱,這筆資金將用於助學金,並支援工程和統計/資料科學領域的兩個教職。
這位校友表示增加經濟資助“有助於不同經濟背景的年輕女性實現自己對於教育機會的最大夢想,使她們得以在當地社群、國家乃至全世界的人類進步中有所作為。”
除了助學金,捐贈者還慷慨資助工程和統計/資料科學的兩個教職,她指出,“在這個女性展現技術才能(尤其是工程和計算機領域)的重要性遠超以往的時代,捐助史密斯這樣的頂尖教育機構,協助女性在STEM領域做出貢獻至關重要。”
美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至今離不開無數這位匿名校友這樣的捐贈者的支援。事實上,1871年史密斯學院的設立就得益於索菲亞·史密斯女士的慷慨解囊。正如其遺囑所指,她的願景是讓學院成為“國家和世界的永恆祝福”。
美國女子學院
女子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可謂獨樹一幟,頂峰時女子學院數量達到近300所之多。大部分的女子學院屬於文理學院,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文理學院小而精,一般只有提供本科教學,並採用小班教學方式,學術氛圍濃厚。
但說到女子學院,很多人都對女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偏見和幻想,比如培養淑女,都是同性戀,都是女強人……現實中的女子學院到底是怎樣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女校歷史
女子學院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男女教育平權的抗爭史。

最早,在英國殖民時期,為了普及宗教教育,讓所有人都能讀懂聖經,產生了女子“私塾式”教育,一般是社會上層家庭,聘請家庭教師,教授家庭中的女孩子識字閱讀,旨在培養傳統意義的淑女。
《簡愛》女主角就是家庭教師
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早期的女性神學院才發展成為學術、學位授予學院,而其他一些則成為著名的私立高中。女性的正規教育始於19世紀中葉,這與社會對婦女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密切相關。女孩們透過女子學院,為將來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而做準備,她們在學院學習宗教、唱歌、跳舞、文學等等。許多早期女子學院始於女性神學院,並負責培養了一批重要的教育工作者。(未婚的女性在畢業後,可以從事教育行業。)
19世紀末,為了滿足女性在不被大多數高等教育機構錄取時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才誕生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女子學院。
20世紀60年代女子學院的發展受到挑戰,1972年美國教育法案第九條關於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條文制定,消除了女性進入男女同校的大學的基本障礙,同時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男女分化教育得到排斥,此外,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公立社群學院的發展也擴大了女性選擇學校的機會。這些關鍵性因素都影響到女子學院的發展,女子學院開始減少。
美國女子學院有男生嗎?
女子學院曾是美國女性高等教育的主流,頂峰時期學院數量達到近300所。但近年,申請女子學院的人數越來越少,只有約3%的女性願意上女子學院,學院數量由原來的近300所減少到60所左右。
2001年,位於俄亥俄的聖母學院(Notre Dame College)首次招收男生;2003年,賓州栗樹山學院(Chestnut Hill College)也迎來了首位男學生;2005年,紐約州歷史悠久的韋爾斯學院也決定開始招收男生。很多女子學院也逐漸轉型成為男女合校形式。
即使美國女子學院的發展受到挑戰,其成果依舊豐富,上世紀70年代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伊麗莎白·泰迪鮑爾透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女子學院的畢業生在藝術、人類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比例明顯高於男女合校學校畢業的女生,女校的學生有更高的期望值、更多自信心。
七姐妹學院
七姐妹,顧名思義,包括曼荷蓮(1837 )、瓦薩(1861 )、韋爾斯利(1870 )、史密斯(1871 )、布賴恩莫爾(1885 )、巴納德(1889 )和拉德克利夫(1894 )在內的七所女子學院,在美國文理學院領域裡堪稱最靚麗的七道風景線。
19世紀,美國女性高等教育剛剛起步,但是其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潮流卻一發不可收拾,女子學院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其中最為著名的有7 所。時移世易,當初19世紀創立的七姐妹女子學院只餘其五(拉德克利夫併入哈佛,伯納德併入哥倫比亞)。
曼荷蓮女子學院 Mount Holyoke College
美國曼荷蓮女子學院的創始人Mary Lyon,有著如同香奈兒一樣傳奇經歷。Mary Lyon 看到很多抱有同樣理想的女子學院在創立者逝世以後就因資金不足或是後繼者影響力不夠而關門消失了。她清醒的意識到政治環境和經濟條件對一個女子學校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在她的有生之年,她不僅為學校確保了資金的來源,更透過組合社會資源,使人們,主要是決定層的男性,從思想上接受了曼荷蓮女子學院。

曼荷蓮女子學院連續獲得Princeton Review提名為美國最優美的校園之一,擁有800英畝的廣大校園。數學和科學課程是學校的強項學科,反映出創辦人對女性成就的強烈使命,在一向是男性領先的傳統學科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知名校友:
美國著名大學密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的創辦人及首任校長Susan Mills(蘇珊·密爾斯)、第一位進入白宮的女性閣員弗朗西絲 · 珀金斯、美國勞工部長(Secretary of Labor)、華人趙小蘭(Elaine Chao)、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EmilyDickinson(艾米莉·狄金森)
韋爾斯利學院 Wellesley College
韋爾斯利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MIT)有合作關係,兩校學生可在分別選對方學院的課程,學分無障礙轉換。該校的口號是為立志改變世界的女性提供一流的教育
學校教學質量很高,學制為4年,學生們最喜歡的專業課程有科學、經濟、政治、英語和藝術史。在這所學院裡,60%的班級人數都在20人以下,學生很容易與教授建立起親密的私人友誼
知名校友:
她們是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為傑出和有影響力的女性,其中任何一位都是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美國第一任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ABS著名電視主持人Diane Sawyer、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美國女天文學家安妮·坎農、女航天員帕梅拉·梅爾羅伊等。美國曆史上只出現過三位女國務卿,其中有兩位都畢業於韋爾斯利,它也為此得到一個美稱:

女國務卿的搖籃

江山代有才人出,華裔學生有宋美齡、著名女作家冰心、香港演員葉璇等。
瓦薩學院 Vassar College
瓦薩學院是全美最早授予女性本科學位的學院,也是東海岸最富盛名的文理學院之一,屬於著名的“小常春藤(Little Ivies)”。
瓦薩學院以其在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學生團體的另類、激進、多樣性著稱 。由於曾經拒絕了與耶魯大學合併的邀請而被稱之為“拒絕了耶魯的學校”–在大多數美國人心中,瓦薩學院的學術水平足以與常春藤大學相提並論。儘管瓦薩學院規模較小,但學校培養出了大批傑出藝術家、科學家以及多位普利策獎和奧斯卡獎得主。
知名校友:
MSNBC總裁 Phil Griffin
Flickr創始人 Caterina Fake
新聞集團董事長魯波特·默多克的女兒 Elisabeth Murdoch
電商平臺Etsy的CFO Kristina Salen
電商平臺Birchbox的創始人兼聯合執行官 Katia Beauchamp
史密斯學院 Smith College
史密斯學院的盟校是阿默斯特學院耶魯大學。史密斯學院(北安普敦)擁有完整的碩士和博士系統,但是其並不因此而忽視本科學院。“碩士和博士都是為社會培養精英,但我們要為社會培育大量的,有用的女性人才”。這是它的口號,也是其時至今日仍然保持學院稱號的原因。
知名校友:
史密斯學院培養了眾多著名的女性,包括兩位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芭芭拉·布什;以及註明作家,《亂世佳人》的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女性迷思》藝術的作者貝蒂·弗蕊丹;著名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美國著名國防企業通用動力CEO菲比·諾瓦科維奇等。
布林莫爾學院 Bryn Mawr College

布林莫爾學院是

第一個提供碩士,包括博士學位給女性的高等院校,也是第一所提供助學金(Fellowship)給申請碩士學位女性的院校。

它的盟校是

普林斯頓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布林莫爾學院的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被Wall Street Journal 評為全美前10的最好的學院之一。
學校提供小班授課,師生比例為1:8,學校還提供與教授一起工作研究的機會,每年幾乎有超過500名的學生與教授一起或者獨立完成專案研究。學生也可以有機會選修從隔壁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提供的超過5000門的選修課程。
許多人都這樣評價她:罕見的工程牛校,只因為她是全美畢業生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佔總學生數比例最高的大學。
知名校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NobelPeace Prize winner)Emily Greene Balch(艾米麗·巴爾奇)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DrewGilpin Faust(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芝加哥大學首位女校長Hanna Holborn Gray(漢娜·赫爾伯·格雷)
巴納德學院 Barnard College
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創建於1889年,1900 年併入哥倫比亞大學,

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學院之一

,與哥倫比亞學院,工程學院,普通教育學院,神學院共同組成了哥大的本科系統。它仍保留獨立的學校董事會和財政機構,有自己的教師和圖書館,

與哥倫比亞大學其他學院共同享有的哥大的學術資源及各種設施,學士學位由哥倫比亞大學授予

它小而精緻,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位於紐約曼哈頓晨邊高地,佔地面積約4英畝。它擁有一個特別的3+2計劃,是被錄取之後,三年在巴納德學習,兩年在哥大。因為巴納德只提供有限的專業,想要修別的專業的同學,如經濟與工程,可以透過此專案在哥大完成學業。
巴納德的學生擁有來自兩種世界的最好的機會——一邊是小型、緊密相連的文理學院氣氛,另一邊是常春藤成員哥倫比亞大學的無限機會。
知名校友:
康有為之女——社會活動家康同璧為學校校友,她也是第一位畢業於巴納德學院的亞洲學生。章詒和所著之《往事並不如煙》記載了作者對她的記憶,譽為“最後的貴族”。
拉德克里夫學院 Radcliffe College
拉德克里夫學院1977年與哈佛簽署正式合併協議;1999年全面

整合到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有兩個學校招生本科生——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曾經這兩所學院分別是隻招男生和女生的兩所本科院,兩個學院的課程設定基本相同,學生的質量和水平也不相上下,只是拉德克利夫學院在招生、經費及校產等方面仍保持其獨立性。拉德克利夫學院不僅是美國著名的女子學院之一,而且是

世界知名的婦女學術團體

美國女子學院崇尚的“巾幗不讓鬚眉”,也是很多現代女性始終秉持的信念。如果你也對美國女子學院有一定了解,歡迎留言分享
資料透視未來:
本申請季唯一不容錯過的線下講座——2025美本RD放榜錄取資料解讀和趨勢分析現場領取福利:
2025美本申請大資料分析報告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報名請掃描下圖二維碼:
相關閱讀:

本號根據媒體報道綜合編譯,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關注/置頂/點贊/加入留學家長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