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萬,史上最便宜的寶馬MINI,還是賣貴了

smart不再賓士,但MINI仍舊寶馬。
李華
來源|董車會(ID:Time2Drive)
封面來源Pixabay
1956年,由於蘇伊士運河危機帶來的石油緊張問題,英國汽車公司(BMC)推出了一款排量僅有848毫升的經濟型節油車,最大輸出功率只有34馬力——經典MINI。這款小巧而實用的汽車很快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對於MINI,我們並不陌生,隨著影視作品《憨豆先生》的熱播,與憨豆先生逗趣形象極度契合的MINI逐漸深入人心。終於在2003年,這款有著近70年曆史的傳奇車型,在寶馬的帶領下,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經過20多年的發展,MINI品牌已在中國深深紮根。如今,其主打的MINI Cooper車型不再依賴進口,開啟了MINI品牌的國產化道路。
上週末,由長城與寶馬合資的光束汽車生產的純電MINI Cooper正式上市,共有4款車型:
Cooper E大玩家:18.98萬元
Cooper E經典派:20.98萬元
Cooper SE藝術家:23.98萬元
Cooper SE賽車手:25.98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僅是第一款國產MINI,更是首款基於純電平臺打造的MINI,和上一代那個「油改電」車型相比,新車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誠然,與另一家同樣以時尚小巧著稱的smart品牌相比,MINI「觸電」的程序確有一定落後,在新能源價格戰如火如荼的當下才推出第一款車型,反觀隔壁家smart,已經手握精靈#1和精靈#3兩張牌了。
但在產品層面,基於吉利SEA浩瀚架構打造的smart多少有點「泯然眾人已」,尺寸不再剋制,駕控也更加溫柔,只在設計層面進行了風格化的區分。
這次的MINI Cooper則不同,也許smart不再賓士,但MINI仍舊寶馬。

MINI很小,但它很能堅持

在外觀上,全新純電MINI Cooper最大限度延續了MINI的基因,包括標誌性的圓燈、六邊形進氣格柵、「米字旗」尾燈、極致的「四輪四角」佈局,這些你都可以在新車上找到。
這輛由純電驅動的MINI Cooper,沒有因塞入了電池而「發福」,依舊有著極為剋制的車身尺寸,車長僅3.8米,車寬1.75米,軸距為2.5米。更難得的是,它的車高依舊低矮,僅為1458mm——只比2023款Cooper S高了8mm。
這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資料。
當然,由於能源形式的不同,新車和以往的燃油車型相比,也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例如黑色的「中網」實際上是封閉的,一顆毫米波雷達融入其中,僅有下格柵存在開口。另一處不同則要從車側觀察才能發現——為了最佳化能耗,新車A柱的傾角變得更大,老款車型上的那種「方盒子」感減弱了不少。
步入車內,寶馬依舊在創新的同時,突出了MINI內飾最大的特點——圓。
車內最醒目的無疑是首次在業內出現的圓形OLED中控屏,視覺效果出眾,240mm的直徑也是那麼的「剛剛好」。
中控臺下方,老款車型上頗具儀式感的精緻按鈕,在新車上明顯有所簡化,但其依舊保留了幾個造型不一的物理開關,從左到右分別是:駐車、檔位選擇、上電旋鈕、駕駛模式切換、音量控制。
像這樣的「創新」與「傳承」,在新MINI Cooper的內飾中,你能找到很多。
例如,新的可持續座艙大量採用創新環保材料,這種織物在視覺上和觸覺上都有著較強的感官體驗優勢,但耐不耐髒另說。
MINI在新聞稿裡說這種織物「很好打理」,稱無論是咖啡、菸灰還是番茄醬,都能「毫不費力地清除掉」。這番話,各位先別信, 是真是假,以後就知道了。
比起儀表臺的材質,更具巧思的是中控屏後面的兩臺車用投影,它會主動配合不同的駕駛模式,在儀表臺上投射出不同樣式的彩色光帶。MINI甚至依靠這個設計,獲得了「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創新獎」。
但在別的一些地方,MINI並沒有過分放飛他們的想象力,比如說車窗和後視鏡的調節,門拉手和落鎖按鍵也非常傳統,沒有變成什麼壓感的、前後撥弄的,亦或是整合為一個按鈕的。
為了變而變,可能不是MINI想要的,在他們認為該堅持的地方,MINI還是那個MINI。
好動,是MINI與生俱來的基因,從蒙特卡洛到達喀爾,這個傳奇品牌在這65年來收穫了眾多桂冠,將卡丁車般的駕駛感受搬上了公路。
撥動儀表臺中間的模式切換撥杆,將駕駛模式調至「卡丁車」,這時車輛會為你提供一個與駕駛員操作高度繫結的模擬聲浪,就連鬆開油門都有對應的音效,節奏類似於燃油車回火。
倘若你將模式設定為「經典」,你不僅可以看到類似於經典MINI上的儀表,甚至還能在車輛靜止時聽到「怠速聲」。
在這個模擬聲浪誰都有,但誰都做不好的時代,這樣的表現實屬難得。
不難看出,在駕駛層面,全新純電MINI還是那個MINI。
也許會有人認為,全新純電MINI只有一臺160kW(215馬力)的前電機有點欠妥,可事實上MINI一直都是前驅,且動力一直都不是MINI的強項——即便是在燃油時代,但這並不妨礙MINI成為一輛駕駛者之車。
為了獲得儘可能低的運動感坐姿,新車用上了「下沉式」H型電池,頭抬得起,腳放得下。當然受益的不只是駕駛員,其他乘客也有了更好的乘坐體驗——尤其是後排,和此前的三門燃油版相比有了不小的提升。
這與全新MINI Cooper的電池容量也有關係,那是一塊來自長城旗下蜂巢能源的54.2kWh三元鋰電池,容量並不大,CLTC續航也只有452km,實際的城市工況續航在360-370km。
更小的電池為座艙省下了更多的空間,另一方面,MINI也得以將車重控制在1.6噸,去滿足使用者靈活駕控的要求。
潮流、設計、駕控,三個詞就能夠概括全新純電MINI所追求一切,市場上從來都不缺能力均衡的水桶產品,缺的反而是眼前這輛,有自己性格的MINI。

價格也「寶馬」

行文至此,全新純電MINI的「個性」與「堅持」,其實已經介紹得差不多了,但還有一點,實在是不吐不快——
它的價格,還是那麼「寶馬」。
別看新MINI Cooper的起售價只要18.98萬元, 但這款車型的配置極低,電機的最高功率從160kW降到了135kW可以理解,可它連無鑰匙進入都沒有配備,更別提L2級輔助駕駛這樣的功能了。
除此之外,高配車型上的皮質座椅也換成了「經典」的布料,沒有電動調節,沒有座椅通風,沒有座椅加熱,沒有座椅按摩,你能想到的一切配置都不存在,甚至連化妝鏡都不帶燈。相比之下,隔壁家15.49萬元的入門款smart精靈#1就已經擁有了電動座椅、L2級輔助駕駛、360°環視、電尾門等一系列配置。
如果你選擇加2萬元購入Cooper E經典派,你會發現這筆錢只能買來電動座椅,然後讓輪輞從16寸變成17寸。
更「寶馬」的是MINI的車機——雖然美觀,但卡頓稱得上嚴重。
有時候冷啟動得等一會兒(才開空調),夏天上車有點難受。
一位參加了MINI試駕活動的媒體同行舉了一個例子,來形容車機的卡頓。
實際上,董車會在今年年初就已體驗過全新MINI的車機,其內建的MINI OS9當時的表現就並不理想,但考慮到當時的車輛還不是量產狀態,就並未發表更多評價。結果到了現在,其表現依然如此。
有趣的是,官方至今都未公佈其車機採用何種型號的晶片。
如果說,操作不方便尚可用語音來彌補,那麼MINI的語音助手將會給你最後的致命一擊——它支援的只有空調、音響、導航等基礎設定,開關車窗、調節能量回收和模擬聲浪等進階操作,它是無法完成的。
儘管智慧化並非MINI的賣點,對銷量的影響恐怕也有限,但寶馬仍需正視其在智慧化方面的落後。
此外,剛剛在華完成國產的 MINI,還面臨另一個更大的阻礙。

寶馬MINI,前途未卜

7月5日,歐盟正式對進口中國純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臨時關稅最長期限為四個月。期間,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其轉為為期五年的正式關稅。
對此,寶馬集團CEO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直言:加徵關稅是錯誤的做法。他寶馬和許多歐洲車企一樣,不僅在整車的生產上,同時在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都非常依賴中國。「在歐盟,沒有一輛汽車的零部件完全不來自中國,」他說。
另一家老牌德國車企梅賽德斯-賓士的CEO康松林則在公開場合表示,歐盟需要做的,反而是進一步降低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大眾集團也在一份宣告中寫道:「我們認為,這一決定的負面影響將超過任何積極影響。」
但若要問最受傷的是誰,恐怕還是寶馬和它的MINI,別忘了,全新純電MINI,來自江蘇張家港。
有訊息人士稱,在歐盟委員會初啟調查時,由於純電動MINI車型仍處於開發階段,光束汽車無法滿足委員會的要求,因此被歸類到了「無法配合調查」的公司。而按照原本的計劃,由光束汽生產的純電MINI車型,不僅會在中國市場上進行銷售,也會出口到歐洲,來滿足寶馬集團的碳排放目標。
在寶馬與長城聯手之初,寶馬就曾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實現MINI純電動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成為MINI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但如今的寶馬MINI,前途未卜。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
史上最便宜MINI還是賣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