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的求職經歷告訴你,出國留學還是值得的

本文轉自公眾號“虹姐說”(hongjieshuo123)
作者:虹姐(留美10年,芝加哥大學MBA,CFA Charter holder,現在芝加哥從事投資分析工作。)
我最喜歡的演講是喬布斯在2005 年的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做的那個“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他講了三點,其中一點我印象很深,叫做connecting the dots,大意是喬布斯上大學的時候,一時興起去上了一門跟專業完全不相關的書法課(calligraphy)。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上這門課純粹是浪費了時間。
但10年後當他在設計第一代蘋果電腦的時候,他在書法課上學到的那些如何讓字型更漂亮的原理就突然全浮現了出來,他把這些都融入了蘋果電腦的設計裡。
偶然之間做的事情,在若干年後卻由點連成線,發揮了大作用。這個道理我覺得用在求職再合適不過了。
求職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不是今天參加招聘會,明天就能拿面試,後天就能拿offer。
求職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積攢你自己的dots 的過程,不知道哪條路能走的通,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斷的去嘗試,播種自己的dots。
說起來輕巧,但其實這個過程會是很苦逼的,因為就像喬布斯說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你在事前是看不到未來到底哪些 dots 會連線的,所以你只能埋頭不斷的播種 。
即使播種到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能放棄,要相信有一天這些dots會連線,真的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為什麼一上來就扯這些虛頭八腦的?因為這正是我當年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在美國找到工作的真諦。
一、
2007年大學畢業,我拖著三個大箱子來到了芝加哥,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我的大學過的十分渾渾噩噩,毫無規劃。
大四畢業的時候,才發現手頭要實習沒實習,要GPA 沒GPA,勉強申請到的美國一個非名校的金融碩士專案成了唯一的出路。
大四幡然悔悟,我發誓出國讀研一定要提早規劃,提早行動。
憋著一股勁的我,看準了兩年後即將畢業,把目標牢牢鎖定在找到一個暑期實習這件事上。
找實習需要一份過硬的簡歷。我當時的簡歷如同中年禿頂般稀稀疏疏沒幾行字,拿去找實習實在是辣眼睛。積攢經歷成為了當務之急。
二、
很快,我“討”到了我的的第一份校內工作。
一個金融系的教授在做一個研究專案,我聽說後眼睛一亮:送上門的免費勞動力幫他做研究他總不能說no 吧?
大概是沒見過這種架勢的,在我的強勢表白下,教授居然真的答應讓我做他的research assistant。
當時我不知道,這個自己討來的連工錢都不給的校內工作,成為了後來在美國找到工作練成線的第一個dot。
三、
做了兩個月後,這個教授推薦我加入一個叫做CFA Society of Chicago 的組織,說這個組織有很多業界的活動會對我有幫助。
透過教授的介紹,我咬牙交了200刀的會費,作為學生會員加入了這個組織。
這個看似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件,卻成為了我找到暑期實習的第二個dot。當然,當時的我還是不知道的。
四、
成為會員之後,我馬上把這茬給忘了。那個時候已經是1 月份了,自9 月起已經海投了5 個月,沒有任何收穫,開始有點方了。
無意中,我聽說一個同級的中國朋友,跳過海投,直接發郵件聯絡公司負責人介紹自己,居然拿到了好幾個面試,最後成功找到暑期實習。
欸?原來還可以有這種操作啊?生撩陌生人原來這麼有效啊!那我也可以啊!
可是到哪去找公司聯絡人的聯絡方式呢?要知道,那時候LinkedIn還沒有普及呢。
這時候,那個已經被我拋在腦後的CFA Society of Chicago 突然被我想起來了。
這個組織除了搞業界活動之外,還給所有會員提供一個會員聯絡列表。
我開始研究這個名單,挑出了在我感興趣的公司工作的三四百個會員吧,開始毫無人性地大規模群發郵件。
效果如何呢?如你想象,95%的人都…完全沒有任何回應。
還真的收到過幾個沒有任何徵兆的電話面試,因為沒有經驗,接電話的時候都是從頭到尾懵圈,掛了電話就知道今生緣分已盡。
藍瘦,香菇。也會不甘心的想,如果再給我打一次電話,這些問題我該怎麼回答。
所以,你問怎麼提高面試?
我說你去看哪本書哪個網站,都不能解決問題。
真的要去不斷面,不斷失敗,才是最有效的。因為真的失去過,丟過人,你才會憋著一股氣的去開始想怎麼提高。
五、
群發郵件一個多月以後,我的轉機終於來了。
我收到了一封來信,公司是芝加哥很大的一家金融公司,部門不詳,工作內容不詳,這個經理說他們部門正在考慮招一個實習生,做XX產品,問我感不感興趣。
感不感興趣?!您是在搞笑麼?我都這份兒上了必須感興趣啊!
於是我屁顛屁顛的回覆了,之後幾天都沒下文。
不過經歷了之前那些失敗的電話面試,這回我學精了,知道HR 的電話隨時都可能來,於是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
一個星期之後,我果然接到了HR 的電話。手還是抖的,但是因為提前準備了,這次回答的靠譜多了,掛掉電話之後第一次有了可能還有戲的劫後餘生感。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HR 的on-site 面試邀請,時間在一個星期後。
那時候已經是4月了,這個面試機會再錯過就真的沒戲了,不成功便成仁。
怎麼辦?拼吧!
這一個星期,我好像把所有課都翹了,把自己關在一個study room 裡,把網上搜集到的面試常見問題全部列出來,一個一個的過。
我大概準備了10 幾個自己的經歷,每個經歷都按照一個個STAR(Situation,Task,Action, Result)的框架,提前精簡,把每個回答控制在2 分鐘之內。
不知道怎麼說地道,就去Google 查,讓Career Services 幫忙改。
答案整理好了寫下來,記住關鍵詞,開始對著牆一遍一遍的說,就這樣反反覆覆,直到說吐。
六、
一個星期之後,我去參加了我在美國的第一個on-site interview。
不能說自信滿滿,但兜裡揣著反覆操練過的10幾頁各種問題的回答,至少心比較踏實,所以人也相對放鬆,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更自然。
回覆我郵件的原來是招人的老闆,他是最後一個面試官。
他告訴我他覺得我發郵件找實習這件事讓他很欣賞,他還告訴我這個實習的職位在我發郵件之前是不存在的,他只是有一個想招一個實習生的想法,但還沒來得及落實,是我的郵件讓他最終決定把這個職位確定下來。
我當時就覺得我大概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
一個星期之後,在金融危機不斷發酵的2008 年春天,我拿到了這個夏季實習的offer。
那時候我到美國整整8個月,我也整整努力播種了8個月的 dots。
直到那天,我播種的所有dots 中,終於有一條連成了線。
回頭看,如果當初不是我去尬聊金融系的教授,也就不可能成為CFA Society of Chicago的學生會員,也就拿不到那些金融公司裡工作的人的聯絡方式,也就沒辦法去群發郵件要實習。
沒有我的郵件,我的老闆也不會想到去把這個實習的職位落實,我也不會有這個面試的機會,這個offer 也就不可能實現了。
透過這個實習,我最終把握住了一個內部轉正的機會,一年後拿到了一個全職工作的offer,為我在美國的求職之路畫上了一個句號。
七、
為什麼我們覺得找工作這麼難?因為我們當慣了學生,習慣了清晰的線性的前進軌跡。
上了這個補習班,做了這本習題冊,考試分數就能提高;
學了鋼琴奧數芭蕾舞,高考就能加分;
進重點小學才能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
一步步按部就班,覺得自己一路都在努力,但是是努力做所有人都做過的事情。
但一旦你走出校園,你會發現,生活不是這樣線性的,不是做了一二三就一定能到達四這麼簡單。
你只知道你現在在哪,你要去哪,這中間沒有設定好的路,需要你自己去播種dots,connect dots,去想辦法到達。
找工作如此,找到工作之後如何規劃職業發展更是如此,都需要自己有探索的能力,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對未知不確定的容忍能力。
越早適應,你越早變強大。
八、
所以,你問我要不要出國讀書?我還是覺得應該出國。
不光是為了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更重要的是為了激發出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設想如果當年我被保研了,研究生這兩年一定也是渾渾噩噩的過,一定沒有在美國這般鍛鍊成長的快。
如果不是在美國為了找實習找工作這麼拼過,我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我還可以兼顧上課校內工作找實習準備CFA 做志願者這麼多事;
如果不是為了準備面試,我也不會有耐性坐下來把自己的經歷一遍一遍的整理提高,像美國同學一遍一遍的討教地道的說法,英文水平也不會在短期內有了質的飛躍;
如果不是積極參加各種求職宣講,我也不可能迅速瞭解美國金融市場的結構,以及職場的各種規矩;
如果不是為了找到自己優勢最大的領域,我也不會逼自己去不斷思考自己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對自己的瞭解也不會更深一層。
沒有這個遠離父母孤身一人只有夢想的環境,也就不會成就一個更強大的自己,不會成就一段為自己為夢想拼盡全力的青春。
2017年是我來美國的第十年。在這個十年即將結束的年末,謹以此篇紀念我十年前開始的那場奮鬥。
十年後回頭看,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失敗,都是破繭成蝶的過程。
那是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人生,一個人全力以赴的戰鬥,沒有考慮後路。
感激自己懵懂間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卻通向了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並回復相應編號
41】-《為什麼總是外國人來紀念我們的大師?從周有光刷屏谷歌說起》
40】-《Google說這是2017年最常被搜尋的一個字,不覺淚目》
39】-《留學生找工作:教你面試怎麼穿,這些Dress Code你瞭解嗎?》
38】-《招聘季都過去了,你才和我說要找工作?| 內含求職大禮包》
37】-《海歸潮真相: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國,回國的大多都後悔了》
36】-《家境一般該不該出國留學?》
35】-《一個老留學生的自白》
34】-《我負責招聘:說說這幾位面試失敗的中國留學生》
33】-《深度 | 2017美國各專業就業難易分析》
32】-《訓練自己30秒內回答任何難題——麥肯錫的黃金工作守則》
31】-《會點菜的人,社交不會太差》
30】-《沒事別想不開去留學》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