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歐洲遊第二站(下):北歐之瑞典和芬蘭

【三、哥德堡和斯德哥爾摩】
在從丹麥坐火車去挪威時,就順路先去了瑞典的哥德堡。瑞典是北歐五國(不含所屬領地)中面積最大(約45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國家(約1060萬),哥德堡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人口約有60多萬。
813日下午到了哥德堡後,就出去逛了逛老城HAGA。在老城吃點本地特色的海鮮,接著去了市政廳、商業區等地方,就算匆匆結束了哥德堡之旅,第二天繼續坐火車去奧斯陸。

【哥德堡市內運河多】

【哥德堡一座路德教堂】

【哥德堡HAGA老城】

【哥德堡大教堂

【哥德堡市政廳廣場

【中國駐哥德堡總領事館

【市民學跳探戈

【這些少數族裔在跳他們的舞

【哥德堡的商業街

【傍晚酒店露臺看風景

816號從奧斯陸坐火車5個多小時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算是北歐國家裡面最大的城市,人口約為150萬。斯德哥爾摩分佈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我以前對瑞典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瑞典軍刀、沃爾沃和愛立信這幾個知名品牌上,而實際上瑞典是人均擁有跨國公司數量最多的國家,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型企業除了沃爾沃、愛立信,還有宜家(IKEA)、斯凱孚(SKF)、H&MSpotify等等。

【斯德哥爾摩克拉拉教堂

【斯德哥爾摩市區風景

【斯德哥爾摩皇后大街

【斯德哥爾摩文化節晚會

【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風景

【斯德哥爾摩的一座教堂

【所住的Radisson/錦江飯店

現代瑞典的建立是從152366日(現為瑞典國慶節)古斯塔夫一世成為國王開始,這之前他將瑞典從丹麥國王手中解放出來,結束了卡馬爾聯盟。自此,瑞典在歐洲大地上崛起,經過十七世紀的多場戰爭,曾經完全控制了波羅的海地區,並把周邊多個國家納入麾下,後來在與俄國的對抗中敗下陣來並逐漸衰落,然後保持中立國躲避世界大戰致力於經貿發展,最後再次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16號當天傍晚到了斯德哥爾摩後,先吃了一頓本地大餐,然後在附近逛逛,正好遇到文化節演出,跟著湊了一會兒熱鬧,就早點回酒店休息了,第二天還要好好轉轉呢,因為斯德哥爾摩有好多地方需要仔細看看的,特別是這三個:
1、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是最值得看的,因為每年的諾貝爾頒獎晚會就在市政廳舉辦。所以我們第二天第一站就去了這裡,跟隨市政廳導遊員看了這裡的藍廳和金廳,每年1210號晚上就在這個藍廳舉辦諾貝爾頒獎後的晚餐會,共會有1300名嘉賓到場,晚餐後嘉賓會移步到金廳跳舞。
在參觀市政廳的市議員議事廳時,導遊員給我們介紹說斯德哥爾摩市議會共有101個市議員,來自8個黨派,其中13人全職有薪,其他的都是志願者。現在的市議會是3個左派政黨執政,另有5個反對黨。此外,瑞典的三級選舉(聯邦、地區和市級)每四年一次,都在同一天進行。看來瑞典的政治制度還是很有特點的。
2、瑞典的王宮很有氣勢,要比丹麥和挪威的王宮都更壯觀宏偉。王宮是在老城,老城是個市區內的小城島。瑞典現任國王古斯塔夫已經在位51年了。老城裡除了王宮外,還有大教堂、諾貝爾博物館等知名景點。
3、諾貝爾博物館裡群星閃耀,在這裡能充分了解到人類進步的足跡。瑞典歷史名人中,諾貝爾通常能排在第一位,這不是因為他有多少發明和積累多大財富,而是他為世界設立了最著名的諾貝爾獎,自1901年至今已有近千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市政廳的藍廳

【市政廳的金廳

【瑞典王宮衛兵們換崗

【瑞典王宮內院風景

【王宮前面的一尊雕塑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內景

【斯德哥爾摩騎士島教堂

【SOS教會的聚會活動

我們去的時候,正趕上斯德哥爾摩舉辦文化節嘉年華活動,有多個場所舉辦演藝等大小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免費參加的,人氣鼎沸,好不熱鬧。我們四處逛逛,在充分體驗斯德哥爾摩的週末風情時,也注意到一些街道上散落了不少垃圾,這讓我們很感意外,也是我們在其它城市裡沒有見到的。
這次在斯德哥爾摩,我們住在Radisson酒店,入住酒店時看到有“錦江飯店”的字樣,感覺有些奇怪,上網查查才知道海航集團在2016年收購了Radisson(中文麗笙)酒店集團,後來在2018年又轉讓給錦江集團。中國企業能在海外參與一些酒店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三天18號週日,本想去一家華人教會,但發現這家華人基督教會是下午3-5點搞聚會,因為我們傍晚要坐船去赫爾辛基,就只好在附近另找了一家以英文聚會的教堂(SOS)去做個禮拜,然後乘坐遊輪式的渡輪趕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四、芬蘭赫爾辛基之旅】
18號傍晚上船,乘坐一個晚上的遊輪式渡輪於第二天上午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我們在酒店稍微休憩後,就出門感受這趟北歐之旅的最後一個國家了。

【乘坐這艘渡輪來到了芬蘭

【赫爾辛基海港風景】

【海港這裡的芬蘭浴大泳場】

【赫爾辛基集市廣場的水果攤】

【赫爾辛基的一尊雕塑】

【赫爾辛基城市風景】

【烏斯彭斯基東正教堂】

【赫爾辛基聖約翰教堂

相對於丹麥、瑞典,挪威,芬蘭的故事要簡單得多,但是芬蘭的歷史充滿了悲催,不像挪威有那樣得天獨厚的自然屏障可以遠離戰亂紛爭。芬蘭西北部與瑞典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接壤,也與瑞典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
 13 世紀末開始,芬蘭在北方十字軍東征後成為瑞典的一部分。1809年,芬蘭戰爭爆發,芬蘭從瑞典手中被奪取,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一個自治大公國。1917 年俄國革命後,芬蘭宣佈獨立。
二戰期間,芬蘭先與蘇聯交戰,後又和納粹德國交戰。芬蘭最終失去了部分領土,但保持了獨立,並開始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化轉變,利用和蘇聯的特殊經貿關係以及積極的中立政策(包括融入歐盟和歐元區),逐步發展成一個富強的國家,雖然在人均GDP上還排在北歐的末位(人均約5.5萬美元,略高於加拿大和德國)。
芬蘭面積和挪威差不多大(約34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560萬。最大的城市是赫爾辛基,現有人口約70萬。赫爾辛基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北部的一個半島上,由三百多個島嶼組成,常被譽為“波羅的海明珠”。
鑑於芬蘭的歷史變遷,赫爾辛基沒有形成像哥本哈根、奧斯陸、斯德哥爾摩那樣有個老城的感覺,不過其獨特的文化、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都很受遊客的喜愛。
我們在赫爾辛基的第一天去了岩石教堂(是從一整塊岩石中開鑿出來的)、靜默禮拜堂(鬧中取靜的大木桶,也稱康皮禮教堂)、議會大廈、市政廳、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赫爾辛基大教堂等地方。傍晚在海邊遇到一個米其林推薦店,就進去吃了頓當地的美食。
今天還發生了一件很特別的事,那就是我們在岩石教會那裡遇到了小偷。從岩石教堂參觀出來後,突然發現我的揹包被拉開了,剛開始以為是自己拉開沒合上,仔細一看發現裡面一個小包不見了,當時還以為是小包遺落在教堂椅子上,趕回去找的路上遇到一位女士,她手裡拿著我們的小包,她說她剛在路邊撿到的想等等看失主能否回來,我們連聲謝謝她!之後清點發現除了裡面的幾十歐元不見了,其它信用卡等東西都還在,我們這才認識到是被人偷了,好在小偷還把小包扔回來了。
第二天我們坐船去了很近的芬蘭堡。芬蘭城堡由200座建築和綿延6公里的防禦牆所組成,是瑞典王國用於防禦俄羅斯帝國的擴張,於1748年開始建造的要塞。在城堡四處轉轉,彷彿還能感受到芬蘭曾經遭遇的各種戰爭,而保障和平安全一直是芬蘭的首要目標。
從芬蘭堡回來後,我們就又在赫爾辛基港口碼頭這一帶轉轉,碰巧還看到了外國大使到芬蘭總統府遞交國書的儀式活動,之後我們就在這裡的露天集市廣場品嚐了地道的大排檔。

【赫爾辛基岩石教堂外景】

【赫爾辛基岩石教堂內景

【非常有創意的靜默堂

【靜默堂內景

【芬蘭國家議會大廈

【赫爾辛基音樂廳

【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

【赫爾辛基大教堂

【芬蘭堡

【芬蘭堡國王門

【芬蘭堡海岸風景

【總統府迎接外交官遞國書

赫爾辛基的兩天之旅結束了,就完成了12天的北歐四國的旅行,821號上午坐渡輪去愛沙尼亞的塔林,開啟短暫的波羅的海三國之旅。具體請看下篇遊記。
【後記】
在北歐的10多天旅行中,一直在思考:北歐國家為何能經濟強大、社會和諧、幸福感最高呢?北歐模式是最理想的社會發展形式嗎?這種模式可以持續、其它國家可以借鑑呢?
北歐模式是指北歐國家共享的一個社會和經濟模式,融合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元素的混合市場經濟體制,既能提高市場效率,又能保障社會公平,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高稅收和高福利。這種社會發展模式是至今為止被公認為最理想和最成功的國家模式。
北歐國家能產生這種社會發展模式,至少有這幾個關鍵性的原因:
1、人口少而資源豐富。這五個國家人口最多的瑞典才1千多萬,冰島才40萬,其它三國都是500多萬,總共僅約2800萬人,按人均自然資源和財富創造能力(GDP)來看都排在世界的前列。
2、悠久的集體合作文化。如果尋找文化基因,北歐國家(特別是斯堪的納維亞三國)可以共同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維京海盜文化,而這種文化非常講究團隊合作與財富分享,雖然其形式在不斷調整,但北歐人重視平等、信任和合作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文化傳承。
另外,北歐國家都曾跟隨宗教改革並接納了路德宗,而路德宗基督教提倡建立全國性信徒共同體,導致國家更多地參與經濟和社會生活,從而實現全國性的福利團結和經濟協調。北歐五國的國旗都是基督教文化的十字旗,不過現在北歐國家的基督信仰已大大衰弱了。
3、民主制度和廉潔的政府。高稅收高福利意味著政府擁有很大的財富再分配權力,如何監督和制約政府往往是成敗的關鍵。北歐國家大都比較早的實現了君主立憲,建立了穩定的民主制度,政府的透明度很高而腐敗程度極低,同時整體人口素質也非常高。
北歐模式已經成功運行了半個多世紀,北歐人似乎很享受這種模式,而全球其它地方也很羨慕這種模式,但在筆者看來,其它絕大多數國家都很難採用這種模式,因為上面三個條件都很難同時具備的,而且即使北歐自身,這種模式繼續執行下去都有很大的難度,這主要和人口老齡化、生育率很低、外來移民難以融入、世界政經環境變化等等密切相關,所以最近幾年瑞典和芬蘭都開始對移民政策和福利政策做些收緊的調整。
在加拿大常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覺得加拿大現在是介於美國和北歐之間的類似於西歐的社會模式,是否應該繼續向北歐模式推進呢?加拿大勉強具備上面的一個條件(人均自然資源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口4000萬已然不少了),而其它兩方面都比不上北歐國家,所以這十年自由黨政府的左派推進路線已經讓加拿大問題重重了。
就我個人在北歐的旅行感受而言,北歐整個環境、人文、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確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這種高稅收高福利下的幸福感到底是怎樣,我還無法親身體驗和評價。
從觀光客的角度,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幾乎沒有不收費的地方(包括火車站、汽車站的廁所都收費),而且生活成本大概也是最高的,遊客的吃住行費用估計平均要比在德國至少高出30%,比溫哥華也能高出20%
總之,北歐很值得去好好看看,相信以後應該還會再來的。
其它相關文章:
幸福家庭圈
關注“幸福家庭圈”,與幸福家庭相伴,與成功人士同行,與優秀孩子共成長!關注方法請點選本文最上方的藍色“幸福家庭圈”即可,本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也歡迎轉發分享。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