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3月21日(小新)根據3月20日(週四)釋出的全球幸福指數年度報告,芬蘭連續第八年蟬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而美國則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排名。

這份由聯合國主導的報告依據經濟和社會資料得出。報告指出,美國在2025年的排名跌至第24位,創下自2012年首次釋出該報告以來的最差成績(當時美國排名第11,是歷史最好成績)。
報告中還提到,分享用餐“與幸福感密切相關”,但“過去20年間,美國獨自用餐的人數增加了53%”。2023年,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前一天的三餐都是獨自享用的,作者指出,這一現象是美國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
報告還提到,美國是少數“絕望死亡”(因自殺、酗酒、吸毒等原因導致的死亡)呈上升趨勢的國家之一,而在大多數國家,這一資料正在下降。
本次幸福指數分析的是2022至2024年期間的全球各國資料,因此與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相關政治變動無關。

北歐國家依舊穩居前十,丹麥、冰島和瑞典緊隨芬蘭之後。其中芬蘭與第二名丹麥的分差還略有擴大。
新晉前十的還有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分別排名第六和第十。
法國排名第33,遠低於瑞士(第13)、比利時(第14)和加拿大(第18)。
評分標準 該排名基於三年內的個人生活滿意度平均值,同時參考了人均GDP、社會支援、健康預期壽命、自由、慷慨和腐敗情況等指標。
“芬蘭人似乎對自己的生活相當滿意,”埃斯波阿爾託大學幸福與福祉研究副教授弗蘭克·馬特拉表示。他補充稱,這主要歸因於芬蘭是一個“運轉良好的社會”,這些都促進了國家的幸福感。”
北歐國家普遍擁有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例如帶薪育兒假、失業救濟金和幾乎全民享有的醫療服務。
23歲的赫爾辛基學生埃韋利娜·伊利托洛寧則認為,芬蘭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樣提升了幸福感——芬蘭以其茂密的森林和超過16萬個湖泊而聞名,“大自然是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的看法也得到專業電競選手傑米·薩爾賈-蘭伯特的認同,他從英國搬到芬蘭生活。“大家似乎更加親近大自然,更多地外出,與他人互動,形成更緊密的社群。”
此外,報告指出,慷慨行為和相信他人善意也是“比賺更多錢更能顯著預測幸福感的因素”。“人們對所在社群的善意存在悲觀預期”,而實際上,“丟失錢包被歸還的機率要遠高於人們的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