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出人意料讓步?

115日,以色列與哈馬斯就加沙地帶停火和人質交換達成協議,該協議將於119特朗普就職前一天生效
訊息一齣,世界震驚,持續了一年多的巴以衝突,就這麼突然結束了?
巴勒斯坦人這邊歡天喜地,鳴槍遊行慶祝。而以色列那邊則如喪考妣,滿大街地遊行抗議,甚至還把內塔尼亞胡和特朗普都畫成了哈馬斯。因為協議內容裡,以色列的讓步太多了。不客氣地說,哈馬斯佔盡優勢。
為啥本來佔優的以色列,會同意停火,還大幅讓步呢?
1
先來看看停火協議到底說了啥。
根據卡達披露的情況,停火協議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停火,換囚,部分撤軍。
按照協議,哈馬斯釋放33 名人質,而以色列也要釋放之前關押的巴勒斯坦人。
哈馬斯手裡有人質大家都知道,但其實以色列這些年也抓了不少巴勒斯坦人,總數大概5000人左右,其中有不少是婦女和兒童。
換人是沒問題的,關鍵是怎麼換?1:1來換,顯然並不公平,因為雙方的人質人數不一樣。上次停火,是哈馬斯釋放了50人質,以色列則釋放了非法關押的150名囚犯,交換比是1:3
而這次呢?哈馬斯要釋放33 名人質,其中如果是平民的,一名以色列平民換30 名巴勒斯坦囚犯,130。相比來說,以色列士兵人質更值錢,釋放一個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就要釋放 50 名巴勒斯坦囚犯。
而且,釋放的名單由哈馬斯方面提供,以色列不能隨便抓幾個人來交換。顯然,以色列這次交換吃了大虧。
更關鍵的是,在換囚期間,以色列軍隊將撤出加沙市區,加沙市區還給哈馬斯,同時,以色列每天還要保證600輛裝滿人道主義物資的汽車進入加沙。
第一階段一共42天,42天結束時,以色列除了在費城走廊加沙埃及邊境一帶駐軍之外,其他區域全部撤出。我們會發現,第一階段的條款非常詳細,操作性強,一定是雙方反覆討價還價形成的。
相比第一階段,第二和第三階段的內容,就比較模糊了。
第二階段是哈馬斯釋放所有剩餘的存活被扣押人員,換取以色列的全面撤軍和釋放更多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第三階段,哈馬斯和以色列將相互移交已死亡對方人員的遺體,同時開始實施加沙重建計劃。
如果這三個階段都能完全執行的話,那麼加沙的戰事,終於要結束了。
但是請注意,二三階段只是個宏觀的目標,具體實施細節,雙方還沒談攏,具體細節要在第一階段開始後第16天開始談判,談判結果如何誰也不知道,也沒有任何機制來保證。
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個停火期42天結束的時候,雙方還沒有達成協議,那麼第二階段停火協議就不會進行了,雙方再次開打,就像去年第一次停火一樣。從目前情況看,想讓以色列完全撤軍,恐怕比較艱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份停火協議,就會發現這份停火協議就是去年5月底由拜登提出,去年6月由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透過的那份停火協議的翻版,同樣是分三步走,同樣是以色列撤軍,同樣是人質換囚犯等等。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停火協議,會在拜登下臺前幾天達成。
說實話,但凡早3個月達成,拜登都不會輸的這麼慘。
那麼前期談判卡在哪了呢?主要在以色列這邊。
以色列原來的目標有三個,一是救回人質,二是消滅哈馬斯的武裝,三是加沙不受哈馬斯控制。但這種目標顯然沒有談判基礎。所以以色列結合拜登的停火方案,根據自己的需求做了修正,提出兩點:
第一,以色列要在加沙與埃及之間的費城走廊駐軍(以保證埃及和加沙沒有軍火交易),要在把加沙東西隔離的內扎裡姆走廊駐軍(割裂哈馬斯的統治基礎)。
第二,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要流放到外國,不能返回加沙,也不能去約旦河西岸(防止哈馬斯得到這批“經驗豐富”的“罪犯”),而且一些重要人員不放。
這兩條,哈馬斯都不幹。
所以,雙方不斷拉鋸,期間不論是布林肯還是拜登的中東問題特使麥格克,都一籌莫展。就這樣雙方反覆拉鋸,一直拉到美國大選,也沒達成一致結果,拜登借巴以和談來給民主黨加分的計劃,徹底破產。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份談了一半的和平計劃,被特朗普看上了。
某種意義上說,拜登和特朗普,關於中東立場的觀點是趨同的。拜登不希望中東牽扯美國太多精力,特朗普也討厭一切看不到收益的投資,所以特朗普也毫不避諱地根據拜登方案的基礎,開始往前推。
主要推手,就是特朗普任命的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
威特科夫這個人和特朗普相識於微末,特朗普當年跑來跑去辦業務,還是威特科夫請他吃的三明治。特朗普從政後,威特科夫是他的重要支持者,在行業圈子裡為特朗普拉了不少政治獻金。
而特朗普當選後,也投桃報李,任命威特科夫為中東問題特使。
本來吧,威特科夫應該在特朗普就職後再發揮作用的,但這哥們工作很有主觀能動性,特朗普還沒就職,他就開始幹活了,111日就飛到以色列,和內塔尼亞胡會面。
以色列《國土報》是這麼形容威特科夫的:他的言談、做派都不像是個外交官,也沒有遵循什麼外交規程;他的談判方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是個試圖迅速達成協議的商人,表現得很有攻擊性。
在與內塔尼亞胡的會晤中,威特科夫強硬地對內塔尼亞胡說:如果以色列拒絕協議,特朗普上任後將用對付哈馬斯的辦法,來對付以色列。這話簡直不像外交官應該說出的話,把各方都驚呆了。
彷彿在證明威特科夫不是隨便說說的,就在同一天,特朗普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指責,內塔尼亞胡是一個徹底、陰暗的壞蛋。
這個表態,讓內塔很緊張。
而與此同時,特朗普也表示,如果在他正式就職之前,哈馬斯還不釋放人質的話,那中東局勢將會變得“極為嚴峻”,甚至“地獄”將會降臨。
顯然,哈馬斯也感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在特朗普的兩邊逼壓之下,延宕了半年之久的和平談判,最終達成了協議。兩名參與談判的卡達官員甚至表示,威特科夫一場會晤上取得的成果,“勝過拜登的一整年”。
目前來看,雖然這個協議還有很多未盡事宜,但起碼是一個最接近於實現和平的開端了,只不過問題來了,僅僅懂王的威逼,就能讓以色列讓步?
內塔可是出了名軟硬不吃的人,真正的原因在哪呢?
2
說實話,停火協議的達成,固然有拜登和特朗普的因素,但最主要因素,還是在哈馬斯和以色列的內部。
……
這裡是一半的內容,以上為今日星球文章,全文可以掃面下面的二維碼加入我的星球觀看。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