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我的好朋友小明跟我說,他們公司最近在啟動“廣進計劃”了。
職能部門基本上都動了,他所在的部門叫“技術服務部”,可想而知,也在範圍內。只留了幾個運維,剩下的開發人員一個不留。
1個後端,2個前端,全部不要,立馬走流程,該賠償的賠償,該籤協議的籤協議,一點不拖泥帶水。
他說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只不過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如今的大環境,想必大家懂得都懂,不必強調了。
所以說,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無法逃避的。
他們公司之前的業務一共分3塊,按照佔比排序是:培訓業務、企業業務、個人業務。
培訓業務大家知道的,前幾年的雙減再加上不斷的培訓班爆雷跑路,導致大家現在聞培訓班色變,唯恐避之不及。好了,這第一塊收入減少了。
再來說說企業業務,他們公司主要承接的是其他公司舉辦的各種活動,但是這幾年,誰家公司都活得不容易,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各種節衣縮食,哪還有閒錢辦活動呢。好了,第二個業務收入也少了。
最後就是個人業務,最近幾年聽到最多的詞是什麼?消費降級唄,大家都不願意也不敢消費了,能省一點是一點,能扣一點是一點。好了,最後一塊業務也少了。
這樣一盤算下來,公司的總收入就少了很多。按照他的說法,比高峰期少了將近70%。
收入少了,公司也只能開源節流。
他們領導跟他算了一筆賬,他們公司24年的總收入減去總成本後是負的。
也就是說他們公司去年是虧損的。
然後按照過去2年的趨勢來看,收入大機率是不會增加的,只會更少,不會變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公司想從長遠打算,那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減少總成本了,這個道理很好理解。
然後按照24年的情況,他們公司想要在25年保證不虧損,總成本起碼要砍掉20%。
這總成本中,像房租、水電這些固定的成本是肯定動不了的。
那唯一可以操作的的地方是哪裡呢?就是各種軟性的開銷和人員的工資了。
他跟我說,從前年開始,他們公司的所有福利就沒有了。這樣說來,今年剩下能動的也就只有人員工資了。
也就是說,到了該精簡人員的時候了。哪些部門和哪些人,是能夠精簡的呢?
不能產生效益的部門,都是累贅。
他們公司能夠產生收入來源的部門主要是商務部和銷售部了。
商務部能夠拉來合作,銷售部能夠帶來收入,所以這兩個部門是肯定不會動的。
那其他的所謂職能部門呢?那就可以動了。
比如人事部、財務部、技術部。
他所在的技術部,主要的服務就是公司內部的門店系統支援。所以,當業務停滯的時候,門店系統的升級迭代也就變少了。
於是他們部門在這次的調整中,只留下了運維人員,也就不難理解了。不用開發新功能了,還留著開發人員幹什麼呢?
而且他們公司是比較傳統的行業,基本都是依賴線下的運營,而他們部門據說也是整個公司人力成本最高的部門。
所以,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了這次的調整,他們部門肯定是首當其衝的。
當然了,他也很鬱悶,最近心情也不是很好。
我只能和他說,既然已經這樣了,不可能有所改變的,那就好好和公司談,爭取拿到一個自己滿意的賠償吧。
這是他目前唯一可以爭取的了。
一些想說的話
大趨勢面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