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回答這個問題的情侶,一定很性福

你有多久沒有和另一半接吻了?
不是例行公事的道別吻,也不是為了進入下一步的前戲,而是那種只為了靠近彼此、確認彼此、深情而緩慢的接吻。
圖片來源:《泰坦尼克號》
熱戀時,我們會在愛意上頭時頻繁接吻,恨不得 24 小時都能貼在一起,但隨著關係變得穩定、生活開始忙碌,接吻這個小小的儀式,似乎從生活中慢慢淡去了。
可你知道嗎?接吻,其實遠不只是浪漫的象徵。在長期關係裡,它可能是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情感連線。
也許,我們比想象中更需要接吻。
想和某個人親嘴,是身體替你
做出的「心動」選擇
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看電視劇,看到男女主接吻的情節時,就會被大人喊去倒杯水或者丟垃圾,心裡知道這都是大人的套路,但腦子裡還是會忍不住在好奇:人到底為什麼要親嘴兒啊?
將嘴唇碰在一起,幾乎是人類獨有的求偶、表達親密的方式,那為什麼是嘴巴對嘴巴,而不是鼻子對鼻子、耳朵對耳朵呢?
性教育家 Suzannah Weiss 認為,這是因為人類的嗅覺不如動物那樣敏銳,不能只靠聞嗅來篩選伴侶,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荷爾蒙和資訊素,接吻的過程就是在交換資訊,嘴唇相互觸碰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掃描對方的免疫系統是否和自己相容[1]
圖片來源:soogif.com
而且女性在戀愛關係中普遍比男性更看重接吻,這可能是因為在進化過程中,女性承擔著更高的育兒代謝成本,所以在選擇伴侶時會更加謹慎和挑剔。女性會透過接吻時的感覺,下意識地判斷對方的基因質量、健康狀況等,進而決定是否繼續發展關係[2]
這會讓我們聯想到,狗狗的社交方式是聞一聞彼此的屁股,因為它們的肛門腺分泌物中含有獨特的化學成分,能透露出它們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況、情緒等資訊,是它們用來判斷「這個傢伙值不值得繼續瞭解」的生物雷達。
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的「親一親」也像是狗狗的「聞一聞」,當我們喜歡一個人時,會有抑制不住的想要親親貼貼的衝動,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可能是身體先一步替我們做出了篩選和確認。
圖片來源:《初吻》
比說「我愛你」更管用的表達
就是去吻 Ta
在瑣碎又重複的日常裡,接吻可以是一個簡單卻高頻的愛的訊號,比說「我愛你」還直接高效。
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一段關係中,正向互動與負面互動的比例應為 5:1。也就是說,每一次衝突、疏離、誤解,都需要至少五次溫柔的回應來修復,而接吻,就是其中最輕盈又最有力的一種正向互動。
接吻不僅有助於加深情感聯結,它在表達愛意、增強吸引力、建立依戀和親密感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就像一根看不見的情感細線,把兩個人溫柔地牽在一起。
不僅如此,親吻的頻率還和性生活的滿意度密切相關——親得多的伴侶往往性喚起更強、性高潮更多、整體性滿足感也更高[5]。因為接吻本身會啟用一系列身體反應——荷爾蒙分泌、心率加快、皮膚敏感度提升……
當你在一個吻裡感受到愛與回應,也就更容易在性行為中放下防備,更敞開、更投入、體驗也更好。
圖片來源:《老友記》
生活中,成本最低的情緒按摩
就是多和伴侶接吻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員曾專門做過實驗:讓一組處在婚姻或同居關係的伴侶有意識地增加接吻的頻率,6 周後,他們對於壓力的感知顯著下降,對於對關係的滿意度顯著上升,而對照組沒變化[3]
為什麼一個吻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這是因為,嘴唇上有高密度的觸控感受器,是我們身體上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之一,親吻時還常常伴隨著擁抱、輕撫這些讓人安心的動作,這一系列的舉動會啟用副交感神經,降低壓力激素水平。
身心疲憊的時候,回到家親吻愛的人,會覺得整個身體都從緊繃中慢慢放鬆了下來,好像日常積累的情緒廢氣都被排出了體外。
從心理層面來說,親吻本身也是一種無聲的「我們之間很好,我還在這裡」的確認,這種被看見、被回應、被信任的感覺,會增強彼此的安全感,幫助建立更穩固的依戀關係[3]
圖片來源:《苦盡柑來遇見你》
長期關係中,接吻變少
預示著什麼?
經常接吻的伴侶,往往會對他們的關係更滿意、依戀模式也更加健康。從這個角度來看,接吻這個動作其實可以成為反映出感情狀態的「晴雨表」,它不能完全決定關係的質量,卻能反映出一些微妙的變化。
如果在一起很多年,仍然會不自覺地去親吻對方,那多半說明這段關係裡還有愛、有吸引、有回應,兩個人在情感上依舊彼此靠近和投入。
但如果在一起時間久了,只會在性前戲、節日慶祝、和解之後才記得接吻,這可能是因為:
  • 兩個人之間的情緒連線變得稀疏了;
  • 彼此之間可能有一些未被說出口的情緒卡點;
  • 太久沒有給彼此創造親密的時刻,沒有好好靠近彼此了。
當然,很少親嘴不一定是因為不愛了,可能是每天加班到家都很累,沒了親吻的興致;可能是生活太忙、太滿,親密從主動變成被動,從被動變成忽略……
慢慢地,我們逐漸失去了去親吻的理由。
圖片來源:《正常人》
但其實,親吻並不需要「對的時間」或者「特別的氣氛」,它本該是日常的一部分,像伸手觸碰彼此的溫度那樣自然。
如果說戀愛之初的接吻是荷爾蒙的召喚,那長期關係裡的接吻,就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選擇——我依然願意靠近你,即使我們早已熟悉彼此。
每個人都值得認真學習一次
「正確」接吻
越是長期關係,越不能忘了接吻這件事。不過,親嘴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例如,研究發現:
 男性普遍更喜歡溼潤、更多舌頭接觸、嘴張開的接吻方式,這可能與他們對性的聯想更直接有關,而女性對溼潤的舌頭的偏好度較低;
● 女性在親吻中,更看重口腔味道、唇部觸感、氛圍體驗等等[6]
這種差異,也可能正是很多人不喜歡接吻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會覺得對方太用力、太溼,或者嘴唇太乾等等。
但如果我們願意認真對待這件小事,就會發現,接吻其實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親密。比如:
 平時注意口腔衛生,飯後漱口、定期洗牙是基本操作,如果有吸菸習慣,親之前可以嚼個口香糖;

● 嘴唇容易乾的人,晚上厚塗潤唇膏真的很有用;

● 開始親的時候別太急,不用一上來就伸舌頭,可以輕柔開始,循序漸進;
● 留意對方的反應,找到屬於你們的節奏感和默契 ;
● 抽出時間,認真接吻,讓接吻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達;
從今天開始,重新拾起這個簡單的小動作,不用等特別時刻,只是想親就親一下,像喝水一樣自然。
讓身體帶著心,重新拾起愛的節奏。
就從一個認真的吻開始。
圖片來源:《五十度灰》
今日互動
你有什麼增加親嘴頻率的小tips嗎?
歡迎分享
References:
[1] Resnick, A. (2024, May 22). Why do humans kiss? Verywell Mind. 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y-do-humans-kiss-8646747
[2] Wlodarski, R., & Dunbar, R. I. (2013). Examining 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kissing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2(8), 1415-1423.
[3] Floyd, K., Boren, J. P., Hannawa, A. F., Hesse, C., McEwan, B., & Veksler, A. E. (2009). Kissing in marital and cohabiting relationships: Effects on blood lipids, stres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3(2), 113-133.
[4] Kulibert, D. J., Moore, E. A., Dertinger, M. M., & Thompson, A. E. (2019). Attached at the lips: The influence of romantic kissing motives and romantic attachment styles 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terperso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3(1), 14-30.
[5] Busby, D. M., Hanna-Walker, V., & Leavitt, C. E. (2023). A kiss is not just a kiss: Kissing frequency, sexual quality, attachment, and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38(1), 7-23.
[6] Hughes, S. M., Harrison, M. A., & Gallup Jr, G. G. (2007).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kiss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5(3), 147470490700500310.
本文關鍵詞:接吻、親嘴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丸子
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式或知我心理APP
點亮 紅心,認真親嘴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