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cp14228823
F o r m D T1
RTX 5070 F E
|
本人一直以來都是NVIDIA Founders Edition版本的忠實fans,CHH賬號註冊時間為2007年,也正是這一年在讀初二的我來到了Chiphell論壇,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攢了一個暑假的零花錢入手了世代第一張DX10顯示卡——GeForce 8800Ultra。便開啟了公版卡之旅,一路從8800Ultra買到了如今的50系列。隨著RTX 5070FE上市開售,起初計劃入手RTX 5080FE放入T1當做辦公上網機使用,但家裡已有5080非公顯示卡(後續還是會入手5080FE)於是便計劃先入手RTX 5070FE。同時作為Formd T1的fans,在歷經v1.1 v2.0之後迎來了最終的v2.5版本(選擇5070FE同時也是為下一步入手T1 Reference直插版本留一手)。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分享主題,還有原定計劃選擇阿斯加特雷神無光記憶體裝機,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使用阿斯加特女武神2代記憶體帶點燈光點綴,以讓我好辨別知道電腦是否在開機執行,不講了,直接看片。

Part I
配 置
CPU AMD Ryzen7 9700x
機箱 Formd T1 v2.5
散熱 ID Cooling IS-67XT
記憶體 Asgard Valkyrie II 6800 C34 48G
主機板 ROG STRIX B850-I
電源ROG LOKI SFXL 850W
顯示卡 Nvidia RTX 5070 Founders Edition

包裝十分環保,全部都是紙質

取出內包裝,設計也是顯示卡的樣子,多層紙板堆疊起來


抽到上下兩層紙質卡扣就可以開啟盒子



多個角度欣賞一下吧,公版卡的設計一直以來都是行業典範,不進行過多贅述了

介面這次50系列終於進行了大更新,來到了HDMI2.1b和DP2.1b

標準的雙槽設計,側面的LOGO不會發光,也符合70系列定位

依然是16pin介面,不過這一次設計成了斜面,對於T1這樣的ITX機箱,這個設計就十分友好了

記憶體原本計劃使用阿斯加特雷神銀色裝機,無光與銀色正好符合這套T1的配色,但是再三考慮,還是想有一點燈光點綴,主要經常離開電腦,需要一些燈光來讓我知道它正在工作,所以本次單位上網機使用阿斯加特女武神·瓦爾基里Ⅱ代,48G 6800 C34

記憶體側面有一個鏡面開窗,印有“VALKYRIE”金屬鐳射銘牌,同時還有一個RGB燈條,充滿線條的硬朗設計

記憶體為正反一致極致簡約的設計,金屬材質搭配黑色拉絲立體烤漆工藝
因為考慮到單位上網用,為了保證工作流暢與看妹子不卡頓,選擇了24*2GB 6800 C34套裝,基本算是上網到頭了


記憶體頂部貫穿整條的燈條設計,8顆AMICC燈珠獨立控制,髮色更柔和,色彩還原度更高,同時支援各大主機板以及燈效控制軟體。


銘牌內的“VALKYRIE”隨角度不同閃爍不同光彩,擁有非常強的質感與設計風格,同時記憶體的線條設計與T1機箱設計也十分契合
Part II
展 示






























Part III
測 試


EXPO I 6400,分頻模式

EXPO TWEAK 6400,分頻模式

EXPO I 6800,分頻模式

EXPO TWEAK 6800,分頻模式

3Dmark Steel Nomad 分數

3Dmark Time Spy 分數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分數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分數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分數

在機箱內甜甜圈烤機,顯示卡核心溫度80左右,視訊記憶體溫度7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5070FE與5080FE在散熱結構上有差異,第一把風扇並不是吹透設計,在散熱水平上相較於5080FE與4070、80FE嚴格來講屬於開倒車了,拿一款3A遊戲《天國:拯救2》遊玩了15分鐘來看下實際情況,全“非常高”特效,開啟DLSS 質量檔,2K解析度下,記錄整體顯示卡溫度表現,溫度還算尚可,但是動輒2500~3000RPM的風扇轉速,結合我在辦公室的綜合環境下考量,這個顯示卡風扇在2500+的轉速下噪音在個人可接受範圍內,想入手這張卡的朋友們需要考慮自己的使用環境以及敏感程度,慎重考慮再做決定。
Part IV
結 尾


















最後獻上相簿內還留有的照片,殘缺的圖片,一張張顯示卡,老舊交替迭代,是一名PC DIY玩家的青春~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