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推廣 請加微訊號:Sasaggi
——下面是正文的分割線——-
這又是在整什麼么蛾子?
週五,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的團隊將結束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並且立即生效。
而他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在有爭議的數字服務稅問題上存在分歧。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網站上釋出了這一訊息,稱這項徵稅是對美國及其科技公司的“直接和公然的攻擊”。
“我們剛剛被告知,加拿大,一個很難與之進行貿易的國家,宣佈他們將對我們的美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這是對我們國家的直接和公然的攻擊。
多年來,加拿大一直對我們的農民徵收高達400%的乳製品關稅。

他們顯然是在模仿歐盟,歐盟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目前也在和我們討論。
基於這一令人震驚的稅收,我們特此終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並且立即生效,我們將在未來7天內讓加拿大知道他們與美國做生意需要支付的關稅。”
很顯然,特朗普的這項宣告是對兩國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的一個打擊,自他2月份對加拿大商品徵收第一批關稅以來,兩國一直處於貿易戰的陣痛中。

自那以後,特朗普對加拿大產品徵收了一系列全面和堆積的關稅,目標是一系列行業,不過加拿大也推出了多項反制措施。
其實早在2021年,自由黨就在政府預算中提出了數字服務稅,表示聯邦政府將對從加拿大內容和加拿大使用者身上賺錢的科技巨頭徵收3%的稅。
議會預算官員估計,這項稅收將在五年內為聯邦政府帶來72億加元的收入。
但是多年來,這項稅收一直非常不受歡迎,並受到美國立法者的廣泛批評。

他們認為,這項政策對美國公司的影響很大,前拜登政府的美國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稱這項徵稅是“歧視性的”。
去年12月,加拿大前自由黨財政部長比Bill Morneau曾表示,如果加拿大政府想要與美國政府取得進展,就應該考慮取消一些棘手的政策,比如數字服務稅。
但對於這項有爭議的稅收,聯邦政府依然表示支援。

上週,當記者在國會山莊(Parliament Hill)向財政部長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問及這項稅收時,他表示,政府仍計劃“繼續”徵收數字服務稅。
當被問及政府是否願意取消這項稅收時,François說:“我們根本不打算取消,這項稅是本月早些時候在七國集團(G7)會議上討論的一個話題,這是一種中性稅,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加拿大外交部長Anita Anand也表示,加拿大將繼續“從加拿大的利益出發”。
“我想強調,我們的談判是閉門進行的,這是有原因的。
我們需要繼續確保加拿大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都得到保護,如果我們繼續向媒體對外分享戰略,我們將處於不利地位。
但是,我要說的是,這些談判的指導原則是確保取消這些不合理的關稅,這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

Anita還指出,英國和法國也有自己的數字服務稅。
對於這項稅收,加拿大商業委員會主席兼執行長Goldy Hyder有著不同的看法,因為他的組織多年來一直呼籲聯邦政府取消數字服務稅。
“多年來,加拿大商業委員會一直在警告,單方面實施數字服務稅可能會破壞加拿大與其最重要貿易伙伴美國的經濟關係,但是現在,這一不幸的情況已經發生。

為了讓貿易談判重回正軌,加拿大應該立即提出取消數字服務稅的提議,以換取美國取消關稅,我們必須在週一午夜之前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前自由黨財政部長John Manley也表示,面對特朗普的逆轉,加拿大應該“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除非有人發脾氣,否則這不是貿易談判,畢竟,我們是在和特朗普打交道。”

John說,如果想讓兩國更接近達成協議,卡尼政府應該在數字服務稅方面做出讓步,畢竟這項稅收是“消耗性的”。
“談判代表應該堅持到美國方面做出讓步,然後再把這項稅收提上議程。
如果在談判中有什麼東西是你願意放棄的,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提出,而要堅持到最後。”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trump-ending-all-trade-talks-with-canada-immediately/
https://www.nytimes.com/2025/06/27/business/trump-ends-canada-trade-talks.html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trends/trump-says-hes-ending-trade-talks-with-canada-over-its-egregious-tax-on-technology-firms/articleshow/122122541.cms?from=mdr
廣告諮詢 請加微訊號:Sasaggi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搶特價Costco商品
平安100萬保險安全保障此單購物
支援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


(可用微信支付和信用卡付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