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標配的拉夫勞倫,早已成為中年女人的JK制服

在中年女人以前穿搭的賽道里,卷的就是一個修飾身材和顯年輕。當其他人還在靠高飽和色與寬鬆版型,來追求讓人看不出年齡的神秘感時,一群中年女人卻早已找到了她們的穿搭舒適區——拉夫勞倫。
她們徹底想明白了,人到中年,與其執意追求低齡感,不如徹底和歲月和解,體現閱歷帶來的淡然。“在穿搭上進行花枝招展的內卷,已然意義不大,不如靠拉高預算,用極簡款彰顯人到中年的高智感。”
拉夫勞倫,原本是來自美國的一個時裝品牌。曾經,它是放在奧萊裡幾百塊的老頭汗衫,如今卻因被捧成了“老錢風標配”而翻紅,不僅價格翻了好幾倍,還輕而易舉地入駐了各大奢侈品商圈中的C位。

圖源:@大臉媽日常

有人曾把拉夫勞倫歸類為“中產三件套”中的一員,但穿拉夫勞倫的人,卻從來不需要用標籤來給自己背書。“因為拉夫勞倫是有錢人生活中最隱蔽的元素,只有腳踏實地的富裕過,才會發現自己的時尚地基,是帶有小人騎馬logo的純棉襯衫。”
拉夫勞倫的價格,最低不到一千塊,但在它的內部,依舊湧動著一條不易被人察覺的鄙視鏈。“拉夫的等級森嚴,顏色就是年齡的分水嶺。中年女人穿拉夫,從來只會選擇橡皮粉、月光藍或是象牙白等淺色系,決不會沾染任何一件大紅色或藏藍色的毛衣。”

圖源:@M1U的試衣間

就像是中年女人在時尚風潮中的避風港,拉夫可以在面對一眾奢侈品logo時,有著巋然不動般的信念感。“穿略顯老派的小馬襯衫,只能說明你的審美是世襲下來的,從不根據社交網路的風潮而滑動,而是固定在了經典品味上。”
有人說,穿拉夫勞倫的人,看起來就像是來自上流社會中最注重教育的那個家庭,“看上去社交圈和你的襯衫一樣乾淨簡單,不禁聯想你的老公一定是個愛打馬球的高淨值人士,此外你還有個一起讀藤校的哥。”

拉夫勞倫上衣和西褲是標配/圖源:@一個人旅行的nini

而對於中年女人來說,穿拉夫勞倫的本質,就是在遠離一種時尚焦慮,赤裸裸地擺明自己從來不屑於追趕時尚。
“有人嘲笑穿拉夫勞倫的人土,殊不知她們從來都不是潮流圈子裡的人。她們真正在意的事情,或許只有股票行情和新出了什麼人類學的書。”
有人說,人到中年就能血脈覺醒成為“拉門信徒”,殊不知拉夫早就默默地植入進你腦內,對你進行了時尚胎教。
就像是時尚屆的小程式,拉夫勞倫早已摺疊進了所有人對中產生活的幻想裡。“男人往往是效仿《華爾街之狼》裡的商務精英,中年女人可能是看了《奮鬥》,而年輕人第一次知道拉夫勞倫,大機率是觀察了《老友記》裡的Rachel。”
因此,在拉夫勞倫翻紅之後,不少人是從衣櫃裡翻出初中時買的拉夫勞倫,然後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還能穿,於是無痛當上了“中年少女”。
拉夫勞倫仿若中年女人的BM,不僅是涉足時尚圈的社交貨幣,還能彰顯出自己卓越的身材管理。“雖然拉夫的版型比較寬容,但大部分人都會在穿襯衫時,挽起袖口露出流暢的手臂肌肉。”

圖源:@M1U的試衣間

“況且,拉夫勞倫主打的就是一個學生氣。白色襯衫一上身,你看起來不像是一個在社會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反而散發著一種要去攻讀博士般與世無爭的純淨感。”
拉夫勞倫的設計太過簡約,它就像是一張白紙,無意冒犯任何人,卻能成為高淨值人群的“遮瑕衣”。
“皮膚不好穿拉夫勞倫,別人只會覺得你大機率是在戶外運動中曬傷了;
如果你面色疲憊,則會被誤以為你最近正處於事業上升期;
即使是略顯幼稚的娃娃臉,穿著拉夫勞倫也能增添一層比同齡人更加可靠的踏實濾鏡。”

拉夫勞倫甚至還能穿出體制內老幹部風/圖源:@M1U的試衣間‍‍

也因此,有人年紀輕輕就穿上了拉夫,把它當作職場裡的保護色,“在二十來歲的年紀,在職場裡穿什麼衣服會被打量。穿拉夫就是自帶一層成熟濾鏡,別人不會小看你,甚至在你說話之前,就開始推測起你的家世,或是猜測你的留學背景。”
有人專門穿拉夫勞倫面試,就為了展示自己沉穩而不失品味的精英氣息。“看起來就像是那種不會過於注重打扮和外表,專心搞事業的高知人士。”
就像是熨斗一樣,拉夫勞倫用版型的平整,把中產生活裡的一切毛躁都抹平
“你會自動開始讓自己適配它的氣質,比如你不太可能染誇張的髮色,或是戴過於廉價的首飾。大部分人都是披著黑長直,然後穿著polo衫悠閒地出入高爾夫球場。”

圖源:@叫我judy月

有的中年女人不光自己穿,還給孩子從小就買拉夫勞倫,“直接從物理上起到一個提升學歷的作用,就像給自己的課本包上了書皮。”
對於中年女人來說,在奢侈品消費觀盛行的當下,只有穿拉夫勞倫才能在不融入消費主義的同時,也不輸氣場。
“別人拎香奈兒穿Gucci,但你穿著拉夫勞倫,就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鬆弛氣息。這種氣質上的對比,可能還會讓別人懷疑自己穿得太高調,有暴發戶的嫌疑。”
對拉夫勞倫的印象停留在“老頭汗衫”的人,難免會對它能一個猛子扎進時尚圈的紅心而感到疑惑,殊不知拉夫勞倫的內部,還有一條等級森嚴的鄙視鏈。
“藍標的Polo Ralph Lauren均價幾千,但只是入門級別,黑標屬於高階系列,紫標則是拉夫最昂貴的產品線,價格甚至不輸奢侈品牌。”

圖源:@小M‍‍‍‍‍

就像是“中年JK”那樣,穿拉夫勞倫就可以無痛裝嫩,“因為它的設計太像校服,穿上它就像是剛畢業的美國高中生那樣。以至於有不少留學過的人,回了國也會把拉夫勞倫焊在身上,一身拉夫勞倫,一生英倫情。
86後上海人Nana,在金融行業某外企工作,她說拉夫勞倫已經被穿成了“金融大鱷模擬衣”。“穿別的大牌,別人可能懷疑你的生活紙醉金迷,拉夫卻讓人覺得你是政商要客,出沒的地點不是寫字樓就是機場。”
有人說,女人穿上拉夫後,看起來比中年男人還像中年男人。但對於Nana來說,拉夫的中性氣質還能在職場上省去很多麻煩。“男人把你當兄弟,就少有膽量來說教你;女人把你當大姐姐,對你也會多兩分敬意。”
表面上,拉夫勞倫給中年女人帶來的是一種性縮力,實際上卻只是一種垂直的性張力。“它只能吸引同樣有正事要忙、社交圈子乾淨的高淨值人群,這種吸引力是定點爆破而不是廣撒網。”
“因此,穿拉夫的人幾乎沒有顏值焦慮,因為大家對學院風的理解是,乾淨就好。”
平時時尚圈的穿搭,總是教你一層又一層地疊加潮流元素,拉夫卻只有幹練的氣場。“畢竟拉夫的logo,都是一個人騎在馬背上馳騁,大家都會預設,你是注重效率、把目標導向掛在嘴邊的那種人。”
有人說,拉夫勞倫的門店,就像是一個美式咖啡館或鄉村大別墅,那種“我很貴我很老錢我很精英”的氛圍,滲透在了門店的每個角落裡。
在北京某公司從事管理工作的林三三,說去逛拉夫門店,就像是去玩老錢的密室逃脫。“一般都是在門口喝個咖啡,然後進門感受一下老錢的生活氣息,裡面的店員不過是NPC而已。”

圖源:@大臉媽日常

有人質疑,拉夫近年來頻頻漲價,讓這件衣服遠超出了它的實際價值。就連它的logo,也被嘲笑“不宣傳就是農夫騎牛掄耙子,宣傳到位就是高淨值人士打馬球”。
但對於林三三來說,拉夫勞倫的本體,是一件生活方式的塑形衣。“它不會讓你身材焦慮,但會讓你自覺地開啟身材管理,你會自動進入設定好的軌跡。白天騎著小布去咖啡廳,下了班揹著拍子去網球場,而你的腳下,大機率也會自動長出一雙loro piana。”
由於拉夫的假貨市場太火熱,不少人身上的“小人騎馬”都真假難辨,甚至有人山寨拉夫勞倫的中古款。

有的馬球小人甚至是左撇子‍‍

但“馬背上的宇宙”,其實只有外人會在意。“因為這個牌子在國外奧萊打折時,也不過一兩百塊的價錢。它本身,也僅僅只是一件T恤而已。”
ENDING:
曾經,拉夫勞倫的廣告宣傳,就是最早中產生活的樣片,所有元素都是圍繞著藤校精英展開的。
因此,拉夫勞倫掀起的“留學風穿搭”,甚至還讓不少根本不用上班的有錢人,開始靠拉夫把自己偽裝成一副菁英白領的既視感。
“哪怕是站在舞臺上穿華服的明星,私生活裡也在追求拉夫勞倫。因為這個品牌本身,提供的就是一種觸手可得的家族品味。它只是製造了一種具體的幻想,讓你即使再灰頭土臉,也好像有一個殷實的家庭,能把你滋潤回油光水滑的模樣。”
本文系授權布,From 三聯生活實驗室,微訊號:LIFELAB2020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