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海寧黃灣,錢塘江退潮後再現“潮汐樹”景觀,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源:視覺中國)
復旦大學周鵬、包文中團隊研製出全球首款基於二維半導體材料的32位RISC-V架構微處理器“無極”,這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二維半導體微處理器。相關成果2日發表於《自然》。(來源:科技日報)
2日,世界最高雙層懸索橋——獅子洋大橋索塔T20節段完成澆築,建設高度突破100米。該大橋索塔高達342米,建成後將創造雙層懸索橋“主跨跨徑、索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車道數量”五項世界第一。(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緬甸地震發生後,中國駐緬甸使館稱,前方在使用中國團隊基於DeepSeek開發出來的中緬英互譯系統,至今緬甸已有700餘人持續使用該平臺,這也是中國大模型首次用於地震國際救援。(來源:央視新聞)
2日,全球最大噸位重吊多用途船——賴比瑞亞籍“白羊座”輪在江蘇揚州交付。該輪載重噸84500噸,適應性強、裝載效率高,能運輸紙漿、集裝箱、新能源汽車等多種貨品。(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冷水浸泡可能會使身體更健康,並在細胞層面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需注意的是,該研究結果僅適用於年輕男性,其他人群的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相關成果近日線上發表於《高階生物學》。(來源:中國科學報)
《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論文稱,相比北極變暖,南大洋變暖對某些地區的影響可能更大,尤其會影響到熱帶降雨模式。這些效應可能會加劇脆弱地區的極端天氣和氣候。(來源:中國新聞網)
2日,經現場實地考察、質詢、論證,專家組一致認定中國一重研製的620℃超超臨界汽輪機FB2高/中壓轉子鍛件整體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效能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標誌著我國在超超臨界火電核心部件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中國一重
近日,廈門海關在執行入境航班監管任務時,在入境旅客行李中查獲3只雛鳥。經專業機構鑑定,3只雛鳥均為太陽錐尾鸚鵡,屬於瀕危物種。目前,海關相關部門已對該案立案調查。(來源:央視新聞)

《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分析認為,到2040年,全球牲畜抗生素使用可能比2019年增長近30%。根據預測,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仍將是抗生素用量最大的地區,至2040年將佔全球使用量的65%。(來源:中國科學報)
芬蘭政府1日宣佈,隨著該國兩家能源公司逐步關停所有燃煤電廠,今年春季芬蘭將全面停止在能源生產中使用煤炭。(來源:新華社)
近日,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高山植物半荷包紫堇透過進化出礫石一樣的偽裝色彩成功躲避捕食,首次系統證實植物界存在與動物類似的防禦性偽裝策略。植物為何也能主動偽裝?日常中哪些植物也有這種功能?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宋慈
稽核:張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