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 電影 // 放映 // 課程
首檔傳統色彩人文紀錄片《尋色中國》於4月11日在騰訊影片播出。
該片是陳曉卿團隊繼美食紀錄片後的又一次全新嘗試,攝製組歷時一年,跨越中國多個省市及港澳臺地區,運用先進影像技術記錄下諸多傳統色彩技藝,為觀眾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色彩發現之旅,也打開了色彩這一人文紀錄片的全新領域。
在中華文明的千年長卷中,每一抹傳統色彩都是解碼東方美學的金鑰,蘊藏著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智慧與審美哲思,而如今在化工顏色的衝擊下,傳統色已經接近消失。《尋色中國》透過跨地域、跨文化的色彩尋訪,以獨特的敘事手法、拍攝語言及音樂設計,構建起一座連線傳統與現代的美學橋樑。
紀錄片以六大主題色系構建敘事框架,“煌煌國色"展現帝王專屬色彩如何演變為民間紐帶;“神顏莫測”揭示中國人透過色彩與天地溝通的智慧;“她的色號”打破刻板印象,探索女性與色彩的深層聯結;“我見青山”呈現自然色彩的人文轉化;“花花鄉野”捕捉民間生活的鮮活色彩;“奇色何尋”則探尋傳統色譜中的另類存在。

香港的紅招牌、景德鎮的青花,一場傳統色在現代的變形記正在上演。《尋色中國》延續了陳曉卿自《舌尖上的中國》以來形成的個人風格,依舊是極具質感的精美影像和溫情脈脈的人文敘事,在形式上又有所創新,如陳曉卿導演親自上陣擔任《尋色中國》的配音旁白。
他希望紀錄片聚焦中國傳統色在歷史土層中的沉澱與當代煥新,能激發更多人對這一文化瑰寶的關注與熱愛。作為曾成功打造多個美食類紀錄片IP的創作者,陳曉卿將美食與色彩的文化屬性類比,認為二者皆是連線人與世界的感官視窗。
“這是獻給我們眼睛的紀錄片,和美食一樣是我們對感官世界的探索,我們帶著許多好奇和疑問,走進了色彩的故事。我們不是色彩專家,我們是學習者,做完了這季之後就像讀完了一本書。”
在紀錄片《尋色中國》首映禮暨主題論壇上,來自文化、藝術、學術及產業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傳統色彩的深厚底蘊與當代價值。
騰訊影片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透露,該片從立項之初即規劃為三季IP,透過獨特的敘事手法、拍攝語言及音樂設計,有望為色彩類紀錄片建立全新規範。“騰訊影片將持續拓展多元內容賽道,以《尋色中國》為契機,推動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中國傳統色研究者郭浩從色彩研究的視角出發,稱《尋色中國》突破”五色”框架,展現色彩多樣性。他指出傳統色正在復興,北京多所學校已採用傳統色設計校園,該片有望像春晚《滿庭芳國色》一樣引領新一輪傳統色熱潮。

香港書法家華戈(馮兆華)從拍攝親歷者視角談到,紀錄片讓他更深刻認識到中華色彩的豐富內涵。中華文化五千年綿延不斷的關鍵在於”走正途、言端字正”,他以教導劉德華、梁朝偉等明星書法的經驗為例,指出真正的藝術需要紮實的基本功。面對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現狀,華戈呼籲在吸收外來元素的同時,更要堅守中華文化根本,將優秀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傳統色不是塵封的古董,而是流動的文明。《尋色中國》透過記錄傳統色彩在現代設計、時尚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讓這些文化瑰寶真正”從博物館走進生活”。
4月11日起,每週五18:00,跟隨陳曉卿團隊的鏡頭,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色彩發現之旅,見證東方傳統色在當代煥發的勃勃生機。
出品人:周兵
主編:張安寧
責編:陳佳苗
轉載|投稿|商務|合作
新增愛上紀錄片小助理 :aishangdoc
B站|影片號:愛上紀錄片放映室
【更多精彩,關注「愛上紀錄片」】